摘要:文章以CSSCI在1998-2009年期間數據庫為數據源,檢索多元化戰略文獻,并從文獻量、時間趨勢、基金支持、作者、期刊、關鍵詞等多角度進行文獻計量分析,結果顯示我國多元化戰略的研究從2005年后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對該領域長期研究的較少,沒有形成穩定的研究團隊,作為應用性很強的戰略管理卻缺乏企業的參與,研究的層次有待提升。
關鍵詞:多元化戰略;文獻計量法;洛特卡定律
從發達國家企業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多元化發展戰略在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把多元化發展戰略稱之為這些當代經濟發達國家大企業的本質特征。我國企業在計劃經濟時代一般不考慮經營戰略,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企業必須考慮如何在競爭市場中謀求生存與發展,多元化經營成了許多大企業的戰略選擇(朱江,1999)。有關多元化戰略的研究一直都是戰略管理研究中得一個重要分支(孫俊華,2008),而多元化經營成為我國企業理論界和實務界的熱點話題卻始于20世紀90年代后期,諸如巨人、太陽神等明星企業因盲目多元化倒閉(林曉輝,2008)。雖然我國在多元化戰略研究的時間較短,但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很多,本文將以文獻計量分析法對1998年~2009年期間有關多元化戰略的研究進行分析,對在多元化戰略研究方面的概況進行歸納總結。
一、 文獻計量法
文獻計量法最本質的特征在于其輸出量必定是量化信息內容,是一種基于數學和統計學的定量分析方法。文獻計量法研究的對象主要是文獻的外部形式特征,而不是文獻的整體,可以是文獻某一具有特征的部分,或者是它們的間接替代品,如著者、一次引文、二次引文、詞匯及某些動態指標等(路菲,2004)。
文獻計量法理論已經成為情報學研究的重要基礎和組成部分,1926年洛特卡通過對某領域的作者發表文章數量的分布情況進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洛特卡定律;齊普夫經過潛心研究,在1933年提出了論文中的詞頻分布規律——齊普夫定律;布拉德福在1939年提出了某領域的論文在期刊中的分布規律——布拉德福定律,并在1948年做了第一次公開修正;三大定律提出之后,文獻計量法的研究者們都開始致力于對定律的修正研究,自從1963年尤金。加菲爾德創建《SCI》這一有利的科學索引工具后,學者們開始了對引文分析法的研究。在許多學者潛心研究文獻的規律性的同時,也形成了一些較為成熟的文獻計量方法,如信息計量法、文獻統計分析法、書目分析法、引文分析法等(路菲,2004);其應用也由圖書情報部門拓展到科學學、社會學、預測學、科學評價和科技管理等許多領域,為科學管理和決策提供定量依據,發揮重要作用。
二、 數據收集、整理及分析方法
1. 數據收集及整理。本文以中國學術期刊網全文數據庫(CNKI)中CSSCI子數據庫作為統計源,檢索方式為檢索表達式:LY=1998-2009 AND PM=多元化、多角化 AND LX=論文AND TS=F0、F2、F4,共檢索到548篇。由于CSSCI子數據庫已被教育部作為高校機構與基地評估、成果評價、項目立項、名優期刊的評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重要指標,高校已普遍已CSSCI數據庫作為本單位內部考核依據,故本文以CSSCI數據作為數據源,體現出文獻的學術含量。多元化的英文為“Diversification”,在研究文獻中也常稱作多角化,所以在文獻檢索中需要將多角化戰略包括進來。通過剔除無分析意義的文本、填補或刪除數據項缺失的文本、合并重復的文本等操作,最終獲得296篇樣本文獻。所刪除的數據項缺失文本包括“作者”缺失或“期刊”缺失的文本。對于“機構”缺失的文本,主要是根據期刊等信息,從相關網站上查找獲得。所合并的重復文本是作者名與篇名相同的文本。另外,在抽取出關鍵詞后,對同義詞進行合并,以同一詞匯替代,再重新對原始記錄中更改后的關鍵詞進行統計分析。
2. 分析方法。本文主要通過文獻計量方法,并輔以內容分析法,從論文總量的變化趨勢、核心作者群、作者合作度、期刊分布、核心期刊、發文機構、關鍵詞等方面對多元化戰略研究領域的總體研究趨勢、研究主體及研究主題進行統計分析。
三、 結果分析
1. 時間趨勢分析。直到1998年起就有不少學者開始這方面的研究,但2000年開始,多元化研究雖然有關注但還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其研究領域也較為局限,2002年論文數量反倒是下降,只有8篇,之后論文數量呈現上升趨勢,尤其至2005年以后,多元化戰略研究領域逐漸受到重視,出現井噴式的數量增長,2007年最多為46篇,2008年也有45篇,2009年下降到38篇,反映了近年來多元化戰略成為管理研究的一個熱點。
2. 年度基金論文發表數量與分布分析。基金論文數量是評價研究群體科研能力及水平的一項重要標準,基金論文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出一個學科受到資助、受到關注的情況。其基金比率雖有所波動,但總體來說基金論文呈逐年上升趨勢,尤其是從2005年起比率不斷上升,這與上述看到的論文數量在該年度之后的情況相吻合,直到2009年為止,基金論文比例已經高達79%;從1998年到2008年,該領域的平均基金論文比例達到了27%。可見,在我國多元化戰略的研究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和資助,而該領域研究群體的科研能力與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
在各個級別的基金論文中,占國家級與省部級的基金論文占了很大的比重,而校級的研究也在不斷發展,但比例仍較低,波動較大。從中我們也發現,多元化戰略研究領域與企業合作或與國際合作暫時還沒有,基金論文都是國家或省部級、校級資助項目,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多元化戰略的研究大多還局限于理論上,應用性較弱,將來多元化戰略的研究應該多切合本土企業的情況。
3. 作者和核心作者分析。按照洛特卡定律,所有寫過一篇論文的作者頻率剛剛超過60%;發表2篇論文的作者數量大約是發表一篇論文作者數量的1/4;發表三篇論文的作者數量大約是發表一篇論文作者數量的1/9;發表n篇論文的作者數量大約是發表一篇論文作者數量的1/n2。
為了彌補直觀統計帶來的局限,在具體的應用中用k-s來合理評價洛特卡定律的適用性,具體步驟為:計算K-S值,1.63/ √y(y為統計的作者總數);找出最大偏差值D:D=maxF0(x)-Sn(x),其中F0(x)為累積作者頻率的理論值,Sn(x)為累積作者頻率的觀察值;比較D值與K-S值之大小。若D
根據洛特卡定律的思想,對樣本文獻中的作者進行統計,并將統計結果與理論值進行比較。可以發現,發表1篇論文的作者人數占總人數的81.19%,遠高于理論值60.79%;而發表2篇及以上的作者人數的百分比都低于理論值。
應用K-S對改作者分布進行擬合檢驗,由于最大偏差值為0.126大于K-S值0.081,不符合洛特卡分布。多元化戰略的研究領域研究者較為分散,長期關注研究的人較少,高產作者少。
應用普賴斯的杰出科學家定理,來計算核心作者,公式如下:M=0.749(Nmax)1/2,式中M為論文篇數,Nmax為統計樣本中發文最多的作者的論文數,其中發文M篇以上的人即被定義為核心作者。本例中Nmax為10,因此發文在3篇以上的作者為核心作者,共有29人。在這些作者中尤其是5篇以上的作者可以被認為是多元化戰略研究領域的權威。
4. 發文機構分析。本文認定一篇文章的所屬機構為第一作者所在的機構。從1998年至2009十二年間,共有119個機構發表多元化相關論文。其中發文量最高的機構是南京大學商學院。前列發文機構名單和核心作者所屬機構絕大多數是國內知名高校,具有很強的科研理論和實踐研究的能力.正是這樣一大批卓越高效的杰出學者的存在,使得他們所處的單位成為當前我國多元化研究的核心力量。
與其它學科與研究領域相比,多元化戰略研究機構較為分散,南京大學發表最多也只有17篇,其次復旦大學和南開大學是15篇。而119所研究機構中,發表很少的1篇和2篇文章的機構竟然占到了77%,說明了該領域的研究軟肋,沒有領軍人物或領軍研究機構的出現。通過對機構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在該研究領域,發揮著重要科研作用的是各個高校,還有少部分科研單位。雖然也有企業參與進來,但其比例很小,在119個機構中,只有8個是企業,只占了總機構數的6. 7%。
5. 論文合作情況分析。隨著科學技術的相互滲透和綜合發展,合作研究已成為當代科學研究的一大趨勢,本文主要從作者與機構兩個角度來探索該領域的合作情況。作者合作度的計量主要有合作度與合作率兩種,這兩個指標反映了某學科領域內作者合作職能的發揮程度,數值越高,說明該領域合作智能發揮越充分。從1998年到2008年的作者合作情況的數據可知,平均合作率為0.582,平均合作度為1.783。可見作者的合作程度較高,符合學科發展的特點。
該領域的合作度與合作率呈波動趨勢,但其波動幅度逐漸減小,最終呈上升趨勢,基本上是不規則的上升。雖然各合作規模的篇數比例雖波動趨勢;但可以看出,隨著對該領域研究的深入,2人或多人合作的比例呈不規則上升趨勢。
6. 期刊和核心期刊分析。
(1)期刊學科分布情況分析。在我國的期刊分類法中,一共劃分了22個一級類目,而本次統計中,刊載多元化研究論文的期刊所涉及到的學科主要存在與F大類,即經濟類,多元化戰略的研究文獻仍集中在F2類下,主要與企業的經濟管理相關,其中最多的F27類為\"企業經濟\",總共占到了247篇,占到總文章比例的83.2%,該領域論文研究的學科極為集中,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了研究角度缺乏與其它學科合作。
(2)核心期刊分布情況。通過對期刊的載文量進行統計分析,研究文章的期刊主要集中在《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經濟管理》、《管理世界》、《生產力研究》、《中國工業經濟》、《南開管理評論》這幾種刊物當中。排名前列的均為經濟管理類的期刊,也和前面提到的期刊的學科分布相吻合。
根據布拉德福定律,按照發表論文數量的多少進行核心期刊的確定。布拉德福定律指出,對某一主題而言,將科學期刊按照刊載相關論文數量減少的順序排列時,都可以劃出對該主題最有貢獻的核心區,以及含有與區域論文數量相同的幾個區域。每個區域里的期刊數(下轉第87頁)量符合1:n:n2的規律。根據這個定律,把期刊按發表“聚類分析”論文數量多少排序,按照發表數量多少大體相當的原則,把呈順序排列的期刊分成3個區。第一區是核心區,載文量在7篇以上,期刊數共9種,發表論文共86篇;第二區相關區,載文量為3至6篇之間,期刊數共30種,發表論文115篇;第三區邊沿區,載文量為1至2篇之間,期刊數共75種,發表論文96篇。
多元化領域的期刊分布具有如下特點:由7.89%的期刊形成了一個密度較大的核心區,其文獻占全部文獻總數的30%左右,區域1呈高度集中狀態。32.32%的文獻又分散在65.79%的期刊當中,區域3呈高度分散狀態。在這一區域文獻分散的原因是由于該領域研究較分散,有很多期刊偶爾也會刊載多元化方面的文獻。
7. 高頻關鍵詞分析。關鍵詞雖然在文章中所占篇幅很小,一篇論文中也就只有幾個關鍵詞,但它們卻是作者本人對論文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精確提煉,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論文的核心內容和主題。因此,本文通過采用內容分析法,以關鍵詞為基礎的詞頻分析法相結合的方式對聚類分析的研究熱點進行分析。
樣本文獻中共包含有438個關鍵詞,出現的總頻次為866次。出現最多的關鍵詞正是“多元化”本身。研究熱點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部分: 一是企業實現多元化的探討,如“多元化經營”、“多元化戰略”、 “企業多元化”、“業務多元化”、“多元化投資”等等;二是企業本身經營情況的探討,如“核心競爭力”、“公司價值”、“企業績效”、“股權結構”等。由此可見,圍繞企業集團研究多元化戰略,對多元化戰略的主題主要是圍繞企業多元化戰略的動機、范圍經濟,與核心競爭力、企業績效、公司價值、公司治理、資本結構等之間的相關性,以及多元化戰略實施的結果是否折價等方面,不僅針對企業集團,而且對民營企業實施的多元化戰略關注的文獻也較多。
四、 結論
本文以CSSCI數據庫的1998年~2009年期間數據為數據源,檢索多元化戰略文獻,并從文獻量、時間趨勢、基金支持、作者、期刊、關鍵詞等多角度進行文獻計量分析,經文獻分析表明,多元化戰略的研究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論文基金數量逐漸增多,但缺乏企業的基金支持,同時該領域的研究者較為分散,長期關注研究的人較少,但尚未形成穩定的研究群體,實務界在該領域研究更是偏少,我國企業應加強與理論界合作,將研究的理論成果應用于實踐中。關于多元化戰略的研究視角集中于傳統視角,如核心競爭力、企業績效、動機、范圍經濟,缺乏對多元化戰略的風險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方面也主要以規范研究為主,缺乏實證研究,應該更多的與其它學科合作。
參考文獻:
1. 孫俊華. 多元化戰略測量方法論及其在中國情境下的應用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8,(1):33-41.
2. 邱均平.信息計量學.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45-255.
3. 王崇德.文獻計量學引論.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188-189.
4. 林曉輝.中國上市公司多元化的動因和績效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博士論文,2008:1-4.
5. 朱江.我國上市公司多元化戰略和經營績效.經濟研究,1999:54-55.
6. 路菲.內容分析與文獻計量的比較與綜合研究.南京:南京理工大學碩士學位,2004,2-3.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2010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項目號:2010SJB630044)資助。
作者簡介:喬娟,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郭云輝,南京審計學院國際審計學院講師,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