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tatouille在法國的知名度并不亞于馬賽魚湯,它是一道歷史悠久、深得法國人鐘愛的菜肴。在法國民間,Ratatouille的意思是吃到美食后的贊美感嘆,相當于“太好吃了!”的意思(發音:ha ta tu ye)。由此可見,這道菜對法國人的影響與重要性。
中國人了解Ratatouille,還要感謝那只會料理的小白鼠。動畫電影《Ratatouille》里的小老鼠雷米,在偶然的機會搬進一家法國高級餐廳的下水道安家,這家餐館的創始人正是雷米的偶像——法國廚神奧古斯汀·古斯特。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是雷米打造傳說中“有媽媽味道”的法國南部家常菜——普羅旺斯蔬菜雜Ratatouille,當苛刻的美食評論家品嘗了一小口后,童年的畫面瞬間展現在眼前:他回到8歲時的老家,在南部明媚的陽光里,媽媽端著一盆Ratatouille,他幸福地躺在媽媽的懷抱里。電影著力描寫這道菜,正是因為Ratatouille在法國老百姓生活中的地位,也是法國廚師表達感情的最高境界。
電影公映后,Ratatouille簡直成了燉菜界里的形象代言人。其實,有個真理就是再昂貴的菜品都敵不過家常的味道。《食神》里的周星馳在山窮水盡時,依靠一道驚天地泣鬼神、披星戴月人獸笑的叉燒飯,才修成了正果。而《射雕英雄傳》里的黃蓉最后也靠的是炒白菜、蒸豆腐贏得了洪七公的吃心。食物最終征服的畢竟是味蕾,而不是眼睛。
在法國的餐廳老板給外國人推薦Ratatouille時,會帶著一份自豪告訴你:“戴高樂的繼任者蓬皮杜飯量很大,飲食方面又講究,因為特別喜歡吃帶湯汁的菜,他還為愛麗舍宮請來專門負責燉菜的廚師,這位廚師最得意的正是Ratatouille,所以它可以說是宮廷御膳呢!”話音剛落,使者端上一個碩大華美的盤子,中央一小坨顏色豐富的Ratatouille,上面還裝飾了一片香草葉。
冥冥之中,法國人對美食的喜好和中國人有許多類似,比如對雜碎的不舍之心;對蝸牛的大量消耗;對鴿子、鵪鶉等小禽的偏愛;對雜燴燉菜的任意發揮……但這些傳統的飲食習慣被越來越國際化的高級餐廳所取代,在巴黎、里昂這樣的大城市,更多是生食龍蝦、生蠔和精美卻不夠美味的FUFION餐廳,想品嘗法國地道的傳統家常菜,只有下到南部的小餐廳才能大快朵頤。
還記得第一次品嘗Ratatouille的深刻印象,法國朋友為了做Ratatouille,要提前一天去集市采辦食材——洋蔥、西葫蘆、西紅柿、茄子、香料等等。待客人聚齊,主人先奉上紅酒熱身,然后她便不客氣地將一盆盆洋蔥、西葫蘆、西紅柿等食材放在我們面前,邀我們一起處理。大家邊說笑著,邊用手撥開洋蔥皮,把西紅柿、茄子、西葫蘆等材料切成小塊,每個人各司其職。
主人將牛肉丁放進熱的橄欖油中,“絲啦”一聲,滿屋子香氣溢出。然后她按順序將紅黃綠各色蔬菜下鍋,澆上杯中喝到一半的紅酒,蓋上鍋蓋,就等菜熟了。35分鐘在大家的暢談中很快過去,酒也喝到微醺,主人揭開鍋蓋,那股濃郁的牛肉燉菜蔬的香味不能抑制地噴了出來,主人再撒上些普羅旺斯香草(Herbe de Provence) 和黑胡椒,這道菜就在大家的歡聲笑語里出鍋了。
在南部普羅旺斯的小鎮里,石板小街上,飄著熱乎乎的飯菜香,以及開啟酒瓶的木塞聲和歡笑聲。女人們舀出一勺飄散香氣的Ratatouille,家人們用一天的見聞和噓寒問暖與Ratatouille就著下飯,幸福感也隨著香氣裊裊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