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富人人數也日漸增多。根據招商銀行與貝恩公司聯合發布的《2011年中國財富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個人總體持有的可投資資產規模達到62萬億人民幣,較2009年末同比增加約19%。可投資資產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高凈值人士數量達50萬人,預計2011年將達到59萬人。
相對中國富人的大幅增加,國內各種理財機構也如雨后春筍般地出來了。目前這些專業的投資理財機構的稱呼有許多種,但是仔細研究發現它們所能提供的服務大同小異,基本上就是第三方理財。使用最多的職位為財產管理專家或者財富管理專家,而且使用這兩個名詞也基本不做區分。
我個人認為財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現在有點被混淆使用了。
財產管理與財富管理的不同
事實上,財產管理和財富管理這兩個概念既有聯系但又有所不同。首先我們從定義上來看這兩個概念。
財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區別是,第一:管理對象的不同,財產管理的管理對象是財產,財富管理的對象是財富。財產在詞典里的意思是金錢、財物及民事權利義務的總和。財富在詞典里的意思是所有有價值的東西。因此財產主要偏重于金融資產,而財富的概念比財產的概念有著更為寬泛的外延。財富管理中的有價值的東西,包括金錢、健康、家人、愛好等一切被認為有價值的東西。
第二:對應的產品的不同,財產管理的產品是來自市場上已有的金融產品,例如儲蓄、股票、債券等,這些產品都是標準的產品,財產管理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組合,因此產品是一些標準化的產品或者組合。財富管理的產品則是針對客戶的需求量身定做的產品,例如財產的投資組合、個人的健康計劃、愛好的鑒賞活動、子女的教育等等一系列客戶認為有價值的東西。
第三:目的的不同,財產管理的目的通過使用一些金融產品來實現財產的保值和增值,財富管理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提高客戶的生活品質。因此理論上來說財富管理的概念應該包括財產管理,財產管理屬于財富管理的一部分。由于財富管理的概念外延比較大,一個正常的邏輯應該是先有財富管理,然后根據客戶的不同需要,財富管理可以提供財產管理和其他一些量身定做的個人服務。但是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來說,財產管理又比財富管理出現得早,因為人們往往是先關注財產,在財產達到一定數量時才開始關注個人的生活品質,這時財富管理就應運而生了。
目前中國絕大多數客戶的需求還基本上集中在財產管理,而財富管理還屬于比較超前的概念。但是從發展的角度來看,財富管理必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國財產管理蓬勃發展
目前中國是財產管理蓬勃發展,財富管理也開始嶄露頭角。在財產管理方面,特別是第三方理財目前發展得是如火如茶。第三方理財是指那些獨立于資金擁有人和資金使用人的中介理財機構。這些第三方理財機構不代表任何一方,它們只是針對每個客戶的不同財務狀況和個人風險偏好及投資回報要求,對每個客戶進行獨立分析,幫助客戶選擇市場上存在的理財產品和提供綜合性的理財規劃服務。目前來說,一般不對投資人收費,只是向融資人收取一定比例的傭金。
例如,現在比較流行是第三方理財機構幫助投資公司募集基金或者信托等。這些理財機構的客戶多為國內比較富裕的個人和投資人,有著長期的合作關系,因此資金來源較為穩定。由于第三方理財機構專業化的服務和在客戶源方面的優勢,第三方理財機構可以快速地為融資人募集資金。這個高效率的募資,為融資者在募集資金方面節省大量的人員及時問成本,縮短基金募集時間,提高基金募集效率,同時幫助投資人賺取一定的回報。這個快速的募資過程,能夠降低融資成本,提高社會上資金的使用效率,也是第三方理財機構創造價值的過程。
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那些能夠向客戶選擇良好的投資理財產品并能進行良好風險控制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將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中國財富管理已見雛形
相對財產管理的蓬勃發展,中國的財富管理也開始出現,但是還十分不成熟。目前來說財富管理在中國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相對國外的發達市場,其形式與內容還不健全與成熟。
國外的私人家族財富機構出現于19世紀中期,那是一些專門為在工業大革命時期創造了巨大財富的家族服務的私人銀行和信托公司。一般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僅為一個家族服務的單一家族財富管理工作室、同時為幾個家旅進行財富管理的專業公司以及同時為市場上許多高凈值客戶財富管理的商業化財富管理公司。隨著國外財富管理行業的競爭,現在越來越多的財富管理公司開始提供對沖基金的管理、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母基金(FOF)投資、藝術品收藏和管理等產品和服務。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財富管理公司還可以提供財務數據處理、財富轉移、慈善捐助、家庭成員的教育等服務。現階段國內聲稱能提供財富管理的機構有很多,但是能夠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的基本上還沒有,只有國內銀行的私人銀行部這方面開始了有益的探索,例如國內的四大國有銀行開始提供一些資產配置之外的一些業務,比如健康計劃、子女出國留學等服務。但是這些金融衍生服務還未
能有效開展,服務占比很小。銀行業能夠率先進行探索,主要得益于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銀行在尋找高凈值客戶方面具有資源優勢,另一方面高凈值客戶對銀行的信任度也很高,因為中國的四大銀行基本上為國有,國家無形中為其提供了信譽擔保。與此同時,中國現在也有一些專業的財富
管理機構開始試水財富管理業務,爭取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財富管理服務。
但是目前來看,無論是銀行還是
私人財富管理機構所能提供的服務還都基于客戶的要求來提供服務,而且這些服務還基本上偏向于資產配置,順帶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一些個人服務,例如移民咨詢、子女出國教育、健康計劃等。那些專門針對個人的愛好或者提高生活品質的服務比重還很小。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國內銀行業的政策限制以及投資客戶的投資習慣和信任等。
國內這些財富管理服務的共同特點都是被動地基于客戶的需求來設計提供的,就是客戶說我想要干什么,然后財富管理機構根據需求來設計和提供相應的服務。而真正的財富管理應該是根據客戶的自身情況,進行詳細分析,主動地提供一攬子服務。
財富管理機構幫助客戶認識和發現到自己的財富管理需求并能提供提高生活品質的解決方案。這種主動的財富管理將是財富管理的發展方向。
財富管理時代的來臨
中國目前財產管理已經是快速發展了,財富管理行業已見雛形,但是可以預見的是財產管理必將進入財富管理的時代。
隨著中國高凈值人士的暴增、資本市場的進一步完善、富裕階層隊伍的財富管理意識的覺醒必將給專業的財富管理公司的發展提供巨大的市場空間。但是財富管理的發展壯大過程估計還要經歷一段較長的時間,而且這個發展速度會落后于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和富人產生的速度,這主要由于國人長久以來形成的理財觀念與文化傳統,是導致中國難以真正意義上開展財富管理。但隨著中國金融領域的日益開放和金融投資理財產品的日益復雜,越來越多的高凈值人群認識到投資這些復雜的投資產品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同時隨著高凈值^群的增加,人們對于提高生活品質的要求也會多種多樣,對一些稀缺資源的爭奪也會更加激烈,人們越來越需要一個專業財富管理團隊來提供一站式的財富管理服務,幫助他們提高生活品質。
可以預見,未來的財富管理團隊將包括專業的理財規劃師、律師、會計師、收藏家以及針對客戶特殊需求的各行各業的專家等,他們會根據客戶特有的情況,量身定做一個合適的財富管理方案,讓客戶在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目的同時享受生活。
(本文作者為小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高級投資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