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語教育是一種培養外語能力的新教學方法,它的實施需要有一定的條件。財經類高等院校主要培養經濟、管理和金融等方面的人才,因此,大力加強雙語教育有其必要性。本文探討了財經類高等院校實施雙語教育的基本思路,并對上海金融學院如何實施雙語教育提出了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雙語教育;財經院校;特色;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27-0168-02
一、雙語教育的必要性
21世紀是競爭激烈的時代。其主要的特征是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化和高度信息化。在當今世界一體化趨勢下,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更加緊密,代表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高級專門人才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信息素養、終身學習的能力,而且還要有能在專業領域使用外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雙語教育以學習者的外語為媒介來學習知識,使學習者本族語和外語的使用能力均衡發展;雙語教學有同時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運用外語能力的雙重功效;雙語教學的實施和推廣促使高校打破學科教育體系中教學語言單一的現狀,推動高校教學語言的改革。雙語教育能改善語言環境,能彌補通過四六級考試后英語教學的缺口。
二、雙語教育的實施條件
雙語教育不是語言教學。語言教學以語言的講解和訓練為中心,雙語教育是以講授專業內容為中心,英語只是師生課堂交流的工具。雙語教育的實施需要有一定的條件:
一是社會對雙語人才的強烈需求。教育部2001年頒發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對高新技術領域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專業,以及為適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專業,更要先行一步,力爭三年內,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程的5%~10%。”2002年教育部在《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的通知中更明確提出了“雙語教學”,并作為一個重要的評估指標。2007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更進一步強調:“鼓勵開展雙語教學工作,有條件的高等學校要積極聘請國外學者和專家來華從事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工作,鼓勵和支持留學回國人員用英語講授專業課程,提高大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能力。”
二是師生雙方都有一定的英語知識和技能。雙語教育是用英語作教學語言,師生的英語水平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滿足以專業知識為中心的教學需要。大學生經過兩年的公共英語學習,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專業英語學習,具備一定專業英語知識就可以選擇優秀原版教材實施雙語教育。同時,我國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取得的成績也為雙語教育的實施奠定了基礎。我國大學本科以上的高校具備了在本科高年級開展雙語教育的條件。
三、財經類高等院校以雙語教育為特色的必要性
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后,為了加快現代化建設,對高等教育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教育部已經明確提出,高校要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的教學,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國際金融、法律以及國家發展急需的專業領域開展雙語教學。財經類高等院校主要的教學和研究領域是經濟、管理、金融等,在這些方面西方英語世界國家有較大的優勢,這些國家的財經理論和實踐研究時間較長,財經教育的水平較高。選用優秀的原版教材進行財經專業的雙語教學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學科前沿的理論和知識。財經院校的學生在一二年級的基礎階段使用母語作教學語言進行基礎理論課程學習,強化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在學生高年級學習階段教師把英語作為教學語言,選擇優秀、最新的原版教材進行雙語教學,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學科領域最新的理論和知識。財經院校主要培養經濟、管理和金融等方面的人才,這些人才是入世后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中國企業拓展國外市場最需要的人才,對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國內企業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須積極進行學科教學語言領域的改革,大力推行雙語教學,盡快培養出大批高質量的雙語人才,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更好地服務。
四、財經類高等院校實施雙語教育的基本思路
(一)中外合作的雙語教育模式
中外合作的雙語教育模式,指雙語教育需要國內大學與國外同類大學的合作來完成。合作的形式主要有:
1.在國內大學完成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后,選擇合格的學生到合作的國外大學完成高年級階段課程的學習。學生初級階段課程學習是以母語為教學語言,而高級階段課程學習是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經過該模式培養的學生一般會成為高水平的雙語人才。其弊端是培養成本較高,在規模培養上缺乏操作性。
2.學生在國內大學完成基礎階段的學習后,聘請國外合作大學的教師來國內進行高年級階段課程的教學。其優勢是培養成本較低,在規模培養上具有可操作性。
(二)獨立組織的雙語教育模式
獨立組織的雙語教育模式,指雙語教育完全依靠國內高校自己組織完成。可以聘請有國外留學經歷的人員作雙語課程的教師,也可以引導專業教師加強英語學習以達到雙語課程教學的語言要求,或引導英語教師加強某一專業知識學習以達到雙語課程教學的專業要求。雙語師資的培養是獨立組織的雙語教學模式的核心工作,決定著這種雙語教育模式的成敗。此外,高校還要自己組織雙語教育的課程設計、教材選編、教學效果評價等工作。獨立組織的雙語教育模式在雙語師資的培養、雙語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究、雙語課程設計的科學性等方面需要有一個漸進的、逐漸完善的過程。該模式培養成本最低,培養模式靈活機動,具有全面規模培養的可行性,應該成為我國高校雙語教育培養模式的主攻方向。
(三)混合式雙語教育模式
混合式雙語教育模式,指中外合作的雙語教育與獨立組織的雙語教育兩種模式某種程度上的交叉。雙語教育的模式可以根據學生的英語和專業知識水平、學生的經濟能力及培養目標的高低等因素進行分層次設計確定,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
五、對上海金融學院實施雙語教育的思考和建議
上海金融學院是一所有近60年悠久辦學歷史的財經類高等院校。學校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金融學科專業為核心,以經濟管理類學科專業為重點,兼有法、文、理、工類學科專業,形成多學科專業交叉支撐、協調發展的格局,重點培養現代金融與經濟管理急需的應用型人才。學校以“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國際化”作為人才培養的基本定位,積極探索與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相匹配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上海建設“四個中心”過程中,社會對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法規等外向型、復合型專業人才需求大量增加,學校在積極培養經濟、金融、貿易類人才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對學生國際化視野、國際交流能力的培養,這些都離不開外語的支持,因此,在我校積極實施雙語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我校在雙語教育上也采取了一些積極的措施。學校出臺了《上海金融學院雙語教學管理暫行辦法》規范和加強雙語教學工作。在雙語教育模式的選擇上,學校既有中外合作的雙語教育模式,也有獨立組織的雙語教育模式。
我校與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合作辦學項目、與美國陶森大學聯合開展精算科學和風險管理“1+2+1”合作項目、與美國湖濱大學聯合開展工商管理和市場營銷“2+2”合作項目、與英國基爾大學聯合開展“3+1+1”合作項目都屬于中外合作的雙語教育模式。可以說,中外合作辦學的雙語教育模式在我校實施效果顯著,為我校培養國際化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雙語教學模式應該繼續發揮其良好的作用。
此外,我校十分重視在公共課和專業課中開展雙語教學,將其作為推進學校國際化辦學、培養外向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學校對雙語課程的認定、教學、考核作出了明確規定。學校積極鼓勵在公共課程與專業課程中開展雙語教學,要求本科各專業使用雙語進行教學的課程比例達到10%;學校在對雙語教學進行嚴格認定的基礎上,對使用雙語教學的課程進行一定的資助,并制定了對授課教師的激勵政策。在學校各項措施的推動下,我校雙語教學覆蓋課程和受益學生有了很大的增加。
雙語教學的實施,實現了學生專業學習和外語技能的有機結合,有效地提升了學生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能力,也為學校國際化辦學創設了良好條件。因此,如何更有效地促進我校的雙語教學,提高我校本科教學質量,筆者在此提出一些個人的思考和建議。
1.加強雙語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以提高雙語教學質量
鑒于我校教學的特點,雙語教學師資主要應由學科教師培訓英語的方式加以解決,輔之以聘請外籍教師的方式。可選送一些條件比較好,具有雙語潛質的教師出國培訓;從國外引進、遴選一些符合我國教育要求的教師來充實我們的教師隊伍,建立動態、開放的用師機制;學校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如提高雙語課程的系數、提高雙語教師的工資待遇、在職稱評定、出國進修等方面給予合理的優先照顧等措施來使更多的教師從事雙語教學工作以及加大對雙語教學的投入。
2.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促進雙語教學
大學英語教學和雙語教學并不矛盾,而是可以互補的。大學英語教學可以解決雙語教學中出現的語言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除此之外,大學英語教師還能幫助雙語教師提高英語水平。而雙語教學則擴展了英語教學的范圍,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因此,雙語教學與大學英語教學應該并存,應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口語教學,設立英語應用類選修課程,以及開設外籍教師講座及課外影視、外語實踐活動等各種形式的課堂活動。
3.重視示范性雙語教學課程建設,發揮示范輻射作用
通過示范性雙語教學課程的建設,采用先進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形成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借鑒意義的雙語課程教學模式,為培養學生的國際競爭意識和能力發揮重要作用。
示范性雙語教學課程的建設內容包括雙語師資的培訓與培養、聘請國外教師、專家來華講學、先進雙語教材的引進與建設、雙語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優秀雙語教學課件的制作、雙語教學經驗的總結等一系列系統的工程。同時,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共享相關教學資源,以發揮示范輻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我校全面啟動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示范性雙語教學課程建設就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項目開始運行。
4.慎重選擇、合理引用雙語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沒有合適的教材就好像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雙語教材是雙語目標的具體化,直接關系到雙語教學的成敗。選擇和引用國外原版教材,內容應當與中國國情相適應,在教學中,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在初級階段指導學生選擇相應的中文補充材料,以彌補因英文水平不足而造成的對學科質量的損害。此外,有條件的教師還可以根據本學科的特點,自行開發雙語教材。
5.加強對雙語教育的科學研究
開展雙語教育科學研究不應只是停留在對他國經驗的介紹上,而應該側重對于雙語教育相關的心理語言學、社會語言學等領域的研究,對于雙語課程活動規律、教與學雙方活動、考試與評價辦法、成人學習第二語言規律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2001[4]號.
[2]教育部高教司函.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Z].[2002]152號.
[3]教育部高教司.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2007]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