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大學生的公共必修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得到黨和政府及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高等院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教學效果并非十分理想。本文分析了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對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模式提出了幾點思考。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現狀;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27-0155-02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等學校的一門公共必修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黨和政府及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重視,通過一系列政策法規(guī)的出臺,推動形勢與政策課在高校順利開展。1987年教育部決定設置形勢與政策必修課,要求各高校將其列入教學計劃,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形勢與政策課正式走進了大學講堂。“05方案”進一步推動了形勢與政策課的進程,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教學效果并非十分理想。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在世情、國情發(fā)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大學生的形勢與政策教育刻不容緩,因此,我們有必要探究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來加強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
一、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現狀與問題
1.課程認識不清晰
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時數不多且分散。盡管屬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范疇,但學校往往更多地傾向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原理》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四門課程。加之這四門課課程建設已經基本完成,教師更愿意選擇這四門課來上,認為這樣更有利于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另一方面,由于沒有規(guī)范的教學大綱和完整的理論體系,很多教師并不把它當做一門“完整意義”上的課。學生對這門課的認識更為模糊,很多學生認為是可有可無的一門課。
2.管理體制不規(guī)范
目前,有的學校形勢與政策課由教務部門管理,有的由宣傳部管理,有的由學工部管理,有的由社科部或馬列部管理,很少有學校成立專門的形勢與政策教研室。管理混亂導致有的學校不把形勢與政策課排入教學計劃;有的不按教育部門要求進行教學,隨意縮減課時、調整教學計劃,在課程安排、考核方式、教師工作量核算和評優(yōu)晉職上存在很多問題,不利于課程開展。
3.教學效果不明顯:
1)師資力量略顯薄弱
教師隊伍良莠不齊,一些學校沒有專門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師,甚至由輔導員擔任教學任務。部分教師專業(yè)水平仍然不夠,青年教師缺乏指導,也沒有兼職教師進行有益補充,導致對一些重大理論問題認識不夠清楚,無法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一些教師對學生精神生活的把握不夠深刻,無法與學生產生共鳴。另外教師隊伍的培訓也沒有系統(tǒng)化,從而導致了授課水平參差不齊。此外在經費投入方面,很多學校沒有專項經費。導致機構設置、師資培訓與聘請、科研經費開支等許多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2)教學內容的選取缺乏系統(tǒng)性
目前大多數院校都根據教育部每年制定的“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以下簡稱“要點”),確定每學期的教學內容,組織專人撰寫講稿。很多學校為了突出形勢與政策課的德育功能,片面追求教學內容的政治性,忽視了時效性特點,學生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涉及較少,沒能充分滿足大學生了解世情和國情的需要。另外幾個學期的授課內容沒有任何銜接,整體性不夠,學生感覺形勢與政策課無任何體系可言。
3)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教師基本采用講授法教學,停留在“填鴨式”教學的層面,沒有形成多渠道教學。有的教師照本宣科,生硬灌輸,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缺少社會調查及實踐。從而使得學生上課主動性不夠,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習效果不佳。
4)教學手段比較落后
由于沒有規(guī)范的教材,教師通常根據每學期的“要點”來自編講義,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時間較為緊張,因此較少使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學生對課程內容不能形成直觀的認識;很多學校也沒有專門的形勢教育網站或網頁,學生不能利用現代化手段來獲取最新的知識,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針對以上存在的共性問題,筆者對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模式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1.加強課程認識
對于形勢與政策課意義的認識,高校領導班子是否認同、是否重視,是決定高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成敗的關鍵[1] 。首先要提高教師和學生的認識,這是加強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前提和基礎。要確立學校黨委統(tǒng)一領導,以形勢與政策課教研室為主,各部門分工合作的工作機制;其次要樹立大德育觀,將形勢與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各個領域。以教學為主要方式,多部門聯(lián)合,采取多種形式,潛移默化地走進學生,豐富和完善形勢與政策教育。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發(fā)錯綜復雜,大學生靠自己正確認識和判斷形勢,已非易事。形勢與政策課緊跟社會現實和學生思想實際,有助于幫助學生正確分析認識當前國內外形勢以及存在的問題,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維護社會穩(wěn)定,構建和諧校園。
2.規(guī)范管理體制
形勢與政策課應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管理范疇,做到職責分明,有章可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管理:將形勢與政策課納入思想政治理論部的管理范圍,設立專門的形勢與政策教研室,作為開展教學的專門機構,確保公共必修課的地位;將形勢與政策課與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同等對待,統(tǒng)一納入學校課程安排,防止課程安排沖突;在排課時授課合班盡可能控制在四個班級以內,保證教學效果;確定主講教師,采用集體備課方式,確定每學期的授課計劃,編寫教學內容,由專人授課承擔教學任務;完善教學考核方式,四學期進行一次綜合測評,實行開卷考試,考試內容可以由學生設計,由教師把關,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實效性;合理計算教師工作量,應考慮到課程內容常變常新將其按照新課來計算,并與評優(yōu)晉職掛鉤,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
3.改善教學效果
1)增強師資力量
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的提高至關重要。形勢與政策課教師應該知識面廣,綜合能力強,理論功底扎實,具有繼續(xù)鉆研的積極性。師資選拔應以保證教學質量為前提,學校應當聘任聯(lián)系最為緊密的專業(yè)教師主講形勢與政策課,同時加強對現有師資力量的整合與培訓,在選拔教師時要注意教師的專業(yè)背景,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的教師應優(yōu)先選任。師資隊伍的組成可以采取專兼職相結合的方式,除了本校的主講教師外,還可以適當地聘請當地政府領導和校外專家,作學術報告;專職教師隊伍要保持相對穩(wěn)定,兼職教師隊伍可以相對變化。統(tǒng)一征訂教學專用資料,建立形勢與政策教學資源庫,教學資源共享,將形勢與政策課內容有機分為兩個組成部分,即相對穩(wěn)定內容和實時變化內容,對實時變化內容隨時補充;任課教師須加強教學基本功訓練,可以通過集體備課、聘請講學、參加學術會議、外出進修培訓等方式,提高業(yè)務水平。每學期召開一次課程總結會,全體任課教師交流授課經驗,研究教學方法;鼓勵新教師承擔教學任務,實行導師制——“以老帶新” [2] ,即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帶一個新教師,迅速提高新教師的教學水平,確保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質量;同時鼓勵并支持形勢與政策課教師申報教課改項目,提高教學團隊的理論水平。
2)遴選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選擇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首先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要注意規(guī)范性和整體性 [3] 。每學期開學時根據“要點”,結合當前熱點問題,由主講教師進行商議,確定本學期專題題目,選題要及時準確,選定題目后組織集體備課,撰寫教案講稿,經過學校相關部門審查后作為本學期全校形勢與政策課的統(tǒng)一教學內容。其次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注意政策性和針對性,避免泛泛而談、重點不突出、分析不深入,要注重背景知識的介紹及分析;此外教學內容的選擇也要注意全面性與趣味性,每學期選擇的教學內容應保證國內與國際相結合,盡量考慮到以往講授的內容,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形勢與政策教育框架,避免盲目介紹熱點。
3)豐富教學方法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的興趣。雖然形勢與政策課離不開課堂理論教學,但并不意味著簡單的說教,應該采用多種方法相結合進行教學。注重師生互動,可以在學期之初將課堂活動布置給學生,在相應專題授課過程中留出課堂活動的時間,分小組參與。授課可以采用專題形式、專家講座和社會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夠避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單一和枯燥,有利于形成一個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產生學好這門課的動力。學校和系部教研室可以舉辦一些形勢教育活動,如“知識競賽”、“辯論賽”、“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全校形成一種良好的形勢與政策教育氛圍。還可以利用學校現有資源,組織學生外出參觀考察,撰寫調查報告,讓學生知行合一、學用結合,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學校可以有選擇地建立社會實踐基地,撥給社會實踐經費,保證學生都有機會有條件進行社會實踐。
4)改進教學手段
任課教師應該制作多媒體教學軟件。結合“要點”,及時錄取各種時事資料,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方式。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進行教學管理,設立形勢與政策的網頁或專欄,開展各種形式的網上教學,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信息服務,使他們可以方便快捷準確地獲取最新時事資料,同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學習交流平臺。教師可以在網站上開設形勢頻道、政策專欄、熱點專題及專家論壇等,還可以建立師生互動平臺,在網上發(fā)布通知,實行網上交作業(yè)和考試等,增加師生的溝通渠道。如此可以增加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吸引力,使形勢與政策教育融入學生的生活,更加直觀、形象、靈活和有效。
參考文獻:
[1]劉貴芹,許浩.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導刊,2005,(3).
[2]蔡景華,陳勝國.關于增強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實效性的思考[J].云夢學刊,2006,(1).
[3]文軍.提高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實效性的做法與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