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開展繼續教育情況,在廣州等地充分進行實地調查收集數據的基礎上,對本校航海繼續教育歷史沿革及發展現狀做初步分析和探討,提出大力發展航海繼續教育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航海教育;繼續教育;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27-0135-02
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是華南地區唯一一所獨立建制的航海高等院校。我校繼續教育學院為適應廣東乃至華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為航運及相關企事業單位培養中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經過多年努力,成人教育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以工科為主、航海類專業為特色,工程、經濟、外貿、管理和信息技術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兼有成人學歷教育、非學歷短期航海教育與船員技能培訓等多層次繼續教育體系。
一、我校繼續教育的歷史沿革及發展現狀
我校成人教育最早始于1989年9月,當時成人教育就以“探索和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航運職工教育基地”為指導思想,并籌備成立了交通部廣州船員培訓中心。1992年2月,由國家港監局批準,開始舉辦航海類的水手、機工海員職業培訓,1993年8月開始舉辦海船駕駛員、輪機員職業培訓班,參加海船船員適任證書全國統考。于1993年成立成人教育部,1995年根據交通部教育司下達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計劃,進行成人學歷教育招生,開辦了海洋船舶駕駛和輪機管理兩個專業的函授班,開創了我校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先河。2002年成人教育部更名為繼續教育學院,同時掛牌“船員培訓中心”。
我校航海行業特色鮮明,立足廣東,面向全國,服務地方經濟,促進社會發展,堅持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方向,堅持“嚴謹治學,突出特色,為國家和航海事業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質量方針,努力實踐和創新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成人學歷教育不斷發展
我校繼續教育學院從1995年開始招收船舶駕駛和輪機管理大專函授生,陸續增設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物流管理等15個專業,我校分別與上海海事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合作創建了黃埔函授站、與重慶交通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合作創建了廣東函授站、與黑龍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合作創建了廣州函授站,開辦了專升本層次的交通運輸等八個工科和管理類專業。學校成人教育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成人專科學歷教育已開辦了25個專科專業,形成了以工科為主、航海類專業為特色,理、工、管相結合、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辦學形式有夜大、函大、脫產,歷經13年的拓展,辦學條件不斷完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開辦專業從最初的兩個專科專業發展到15個專科專業,九個本科專業,在校生數從幾十人擴大到3 000多人。
(二)非學歷繼續教育取得長足發展
我校在辦好學歷教育的同時也十分注重辦好成人非學歷教育,充分發揮我校的航海特色教育,大力開展短期培訓。目前學校具有國家海事局頒發的甲類一等船長、輪機長、駕駛員、輪機員,以及全球海上安全系統限用及通用操作員、自動雷達標繪儀操作員、雷達觀測與標繪和雷達模擬器操作員、二/三級引航員等船舶從業人員專項技能評估培訓許可證。近年來開展了航海類專業培訓一萬多人次,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贊譽和市場追捧,優越的辦學條件已經使學校成為區域性高等航海教育和高級船員培訓的重要基地。
二、我校繼續教育的定位及管理模式
我校開辦繼續教育重點定位于突出航海類專業群特點的終身教育。學校現實行的管理體制是:對繼續教育統一管理,分級負責制。繼續教育學院統一對全校的成人學歷教育教學進行組織和管理,主要負責成人學歷教育的招生管理、學籍管理、教學管理、成績管理及各項經費使用管理,負責招生簡章印制、招生、教學管理、學籍管理、選派班主任、對內的統籌和對外的協調及向各院系聘請教師上課等工作。各系對成人教育教學的課程建設和教學質量負責。非學歷教育航海類教育培訓由學校培訓中心負責,其他專業的培訓由各學院負責管理。
三、我校繼續教育近年來招生情況分析
(一)成人學歷教育生源情況分析
從我校近年來繼續教育招生情況來看,主要是招收夜大和函授辦學形式的學生,具有航海特色的專業及港口航運類專業、工程類具有十分穩定生源數,而計算機、會計、英語等通用專業生源很少,招生報名人數持續萎縮。從招生錄取、及學生報到數來看都略大于招生計劃數。近年來,隨著國際航運業的迅猛發展,在普通高等教育航海專業畢業生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的形勢下,我校繼續教育抓住機遇,創新“依托行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開辦“學歷+培訓”相結合的高級船員培訓班,為船務公司委培大量成人教育航海專業人才。
(二)成人高等非學歷教育情況分析
我校成人高等非學歷教育分航海類與非航海類兩大類,航海類非學歷教育主要是對在校航海專業學生和社會船員進行航海類的船員資格及崗位培訓。教學組織主是針對學校航海專業普高類學生畢業前須取得海上無限航區高級海員證的要求,對在校生進行全國船員適任證書的考前培訓;對社會在職船員進行適任資格升級考試的培訓。
成人非學歷教育方面我校主要開展了航海專業的非學歷教育培訓,如非航海工科畢業生培訓等,經過多年對航海類的培訓項目的組織和管理,積累了大量的培訓教育管理經驗。非航海類的專業社會培訓較少,培訓項目的開辦與管理則是由各相關系部自行組織開展。
四、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繼續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
學習型社會的構建和終身教育理念的確立極大地豐富了高等職業院校繼續教育的內涵,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為高等職業院校繼續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現實支持,高等職業院校繼續教育日益成為提高勞動者素質不可或缺的生力軍。我校成人高等教育航海專業特色具有獨到的優勢,如何進一步發揮好這一特色效應,更好地為國家建設和航運業發展服務,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協調處理工學矛盾,解決學員后顧之憂
學校要進一步擴大生源,就必須協調解決船員出海或港口工程人員出差與參加面授學習的工學矛盾。改革目前普遍采用的成人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在保證規定的面授學時的情況下,采取靈活的面授機制。如,航海類專業面授時間考慮海員一年工休一次的因素,集中安排在下半年面授,物流專業將每學期面授一次改為周末面授等等。
(二)重點發展航海特色專業,為行業和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我校繼續教育重點在航海特色專業及港口工程類專業,招生政策實行適當寬松與傾斜。要以提高勞動者素質特別是職業能力為目標,立足航海行業企業建立工學結合的職工教育和培訓體系;一方面能提高航運從業人員的文化及專業技能水平,另一方面為轉行、轉專業的社會人員提供培訓機會,還能為因每年普高錄取指標不足的應屆落榜生提供繼續學習深造的機會,學生畢業后是國際航運市場上的搶手人才。這樣既能緩解國際航運人才的瓶頸,又能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達到“雙贏”的和諧社會效益。
(三)保持繼續教育專職管理人員的相對穩定,提高工作效率
繼續教育專職管理人員要求在招生、學籍管理、教學管理等工作熟悉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有關政策規定,掌握相關工作流程,保證成教管理工作的連續性、可控性,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積累工作經驗,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保持繼續教育專職管理人員的相對穩定有利于開展工作。
(四)深化教學改革,合理設計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
繼續教育作為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行業、服務社會的重要手段,其發展將日益受到重視。學校要根據職業和崗位發展需求,合理進行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改革,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五)加大培訓工作力度,強化社會服務職能
我校船員培訓工作主要開展了航海類專業培訓,包括有二小證、GMDSS培訓、三管輪評估、二/三副評估、海船船員適任證書全國統考考前培訓、值班機工、值班水手、船上貨物處理安全、游艇駕駛員及駕駛臺班組管理、二/三級引航員等12個種類項目培訓,除了游艇駕駛員及駕駛臺班組管理、二/三級引航員等少量社會培訓外,基本上是面向在校生開展的強制培訓,社會培訓量太少,要積極利用我校成人航海教育已有的歷史積淀和深厚的航海學術底蘊,大力面向社會開展培訓,強化社會服務職能。
(六)改革成人教育管理機制,整合繼續教育社會資源辦學
我校繼續教育統一實行學年制,可以試行學分制以及各類形式成人高等教育學分互認等成人教育管理機制,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積極探索開放的辦學體制、工學結合機制、“訂單式”人才培養機制、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結合機制、教學做融合機制、教育資源整合機制等,以全方位地服務本地區和行業企業。
近年來,我校繼續教育工作以廣東省政府的科教興粵和建設教育強省的戰略目標,堅持科學發展觀,積極改革與創新,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建立終身學習體系,推進學習化社會的建立,已經成為21世紀世界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共同趨勢。適應國際與國內人才市場需求,繼續發揮航海特色優勢,不斷拓寬航海特色的成人教育發展之路,為廣東省經濟建設和航運業培養更多的高素質航海精英。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高宏峰副部長在國際海事教育論壇發表主旨演講[EB/OL].[2009-06-08].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網.
[2]王冰潔.培養高素質航海人才刻不容緩[N].光明日報,2008-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