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學風建設的問題是影響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因素之一,同時,過于寬松的學位授予制度不利于保證學士學位的授予質量,學風建設與學位授予管理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嘗試分析學士學位授予管理及學風建設之間互相促進的關系,探索如何通過加強學位授予管理來促進高校的學風建設。
關鍵詞:學風建設;學位授予管理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27-0103-03
優良學風是高校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是大學生成才的重要保證。近年來,我國地方本科院校急劇擴張,生源質量有所下降,加之社會浮躁之風盛行等,部分院校的學風狀況堪憂。與此同時,高校學士學位授予率持續走高,少數院校甚至達到99%。過于寬松的學位授予管理制度日益成為部分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目標降低、進而出現高校寬進寬出的主要誘因。
學位授予的質量體現了人才培養的含金量,是影響學風建設的風向標,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圍繞著學風建設問題,國內高等教育工作者從思想道德教育、教風學風建設、管理制度完善等多個方面提出了不少方法。本文嘗試從學位授予管理著手,分析學位授予管理與學風建設之間互相促進的關系,以期通過加強學位授予管理工作促進高校學風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地方本科院校學風建設及學位授予情況
1.學風現狀及存在問題
廣東、廣西、湖北、江西等省份的高校曾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過大學生學風狀況調查,其中大部分是地方本科院校。盡管存在地理位置的差異,但是從調查結果來看,地方本科院校的學風普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學生對所在院校的學風總體評價不高。從學生的自身感受來看,認可所在院校學風的不多。在湖北省地方高校開展的學風調研中,44.6%的學生對學風狀況不滿意[1];廣東省某農業大學的調查數據則顯示69.68%的學生認為加強學風“很有必要或有必要”[2]。
(2)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紀律是學習態度的重要反映,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大學生對許多違反學習紀律的行為越來越不以為然。在曠課的問題上,南昌大學的調查顯示43.8%的學生承認自己每周缺課1次甚至1次以上[3];廣東某金融財經學院的調查數據則是75%的學生對于曠課現象表示“理解”,認為不應該曠課的學生僅占總數的16.2%[4]。而對于考試作弊問題的調查結果更令人震驚,湖北地方高校的被調查學生中考試從來不作弊的只占48%[1],江西部分高校的被調查學生中有高達78.4%的學生認為考試作弊可以理解[5]。
(3)學習的投入不足。廣西師范大學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有經常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習慣的學生只占16.5%,61.8%的學生課余時間主要用于看雜志小說、上網、睡覺、逛街等,46.2%的學生表示考前一般花一個月的時間去準備期末考試,33.9%的學生是考前只花兩三個星期去準備期末考試[6]。
(4)學習的主動性缺乏。調查結果顯示,一方面,大學生學習目的的功利化傾向明顯;另一方面,真正對所學專業感興趣的學生不多,因此,在日常的學習中,多是為考試而學,而不是發自內心熱愛學習,學習的被動性大于主動性。
2.學位授予情況與存在的問題
2011年我國學位授予制度實施已滿三十年,學位授予制度仍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2003年我國學士學位授予率為87.65%,2006年的授予率已經達到90.67%[7],目前我國高校學士學位授予率普遍較高。廣東省近年來本科院校的學士學位授予率平均約為95%,部分地方院校近五年來的學位授予率維持在98%左右(表1)。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恢復高考以后,我國的學士學位管理制度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高校均制訂了學位管理辦法,但是應該看到,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人才培養要求與教學資源緊張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高校間存在著學位授予標準不統一、學位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學位授予率過高等問題。隨著學位授予率的持續攀升,如何做到使大多數本科畢業生能夠獲得學士學位,又不降低學士學位含金量,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已經成為當前各地方高校學位授予工作中的現實問題。
表1 廣東省某地方院校2006至2010年學位授予情況
二、學風滑坡與學位授予率持續偏高現象共存的原因分析
1.客觀原因
從高等教育歷史看,我國高校有嚴進寬出的傳統。高考目前一考定終身的制度并沒有改變,高考的嚴肅性不可挑戰,學生進入理想的高校需要刻苦的努力。但是進入高校之后,寬松的學習氛圍和監管制度導致學生學習上不必投入太多就能實現60分萬歲的最低目標,影響了優良學風的形成。
從現實來看,高校招生規模及畢業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客觀上對高校嚴格學位授予制度管理形成了制約。根據《2011年中國教育在線高招調查報告》[8],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速度呈加快趨勢,生源紅利將只能延續至2017—2020年前后。出國留學人數逐年增長、錄取比例快速上升給高考招生的生源質量和數量帶來了更大的挑戰。與此同時,畢業即就業的壓力短期內難以緩解。如果地方高校對學位授予控制過嚴,不僅會打擊學生報考的熱情,也不利于學生畢業就業。因此,部分地方高校投鼠忌器,不敢控制學位授予率,也較少實行學業成績末位淘汰制,學生學習的壓力自然較小,客觀上影響了整體學風的改進和提高。
2.主觀原因
從主觀來看,一方面,我國高校在近十年來擴招快、新增專業多,但是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與高校規模的擴大不成比例,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因高等教育資源多被投放到重點院校而獲得的資源投入較少,教學和管理隊伍的建設跟不上學校發展的需求。教學相長,教風對學生的學風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教風能夠對學風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高校教學和管理隊伍建設滯后必然會對學風產生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學生對學位獲得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由于學士學位授予率高,不少學生將畢業等同于獲得學位,學位的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在學位授予標準不高,要求不嚴的情況下,學生在學期間往往沒有在學業上嚴格要求自己,學風不夠嚴謹。
三、加強學位授予工作促進高校學風建設的可行性
1.加強學位授予工作是促進高校學風建設的有效手段。
從圖1可以看出,學位授予標準如果過低,要求不高,管理不嚴,就會造成學位授予的不嚴謹和學位授予率高。學生感受不到獲得學位的難度和壓力,在學習中容易抱著考試60分萬歲的學習態度,得過且過,學風下滑,導致學位授予質量下降。因此,從源頭上加強對學位授予的管理不僅能夠保證學位授予的質量,也是促進高校學風建設的有效手段。
圖1 學位授予工作影響學風及學位授予質量分析
2.加強學位授予工作促進高校學風建設的制度保障。
學風建設的方法和途徑很多,但制度建設是最直接的。學位授予制度作為高校各項規章管理制度的一種,具有易于定量化和標準化管理的特點,例如學位授予標準的制定中,外語需要達到哪些方面的要求,學位課程有多少門等,都可以標準化,而標準化意味著可操作較強。
四、加強學位授予管理促進高校學風建設的建議
學位授予管理與學風建設之間具有互相促進的關系,從圖2可以看出,通過加強學位授予管理可以促進學風建設的聯動關系。學位授予工作的各項改進措施都有助于解決學風建設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并最終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優良學風的形成是學位授予質量提高的保障,學位授予質量提高則是優良學風形成的具體體現。
1.完善高校學士學位授予標準
成績優良、較好地掌握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和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是《中華人民共和學位條例》對學士學位獲得者的統一要求。我國高校都是在參照該條例的基礎上再結合本校實際制定本校的學士學位授予標準。盡管各校的標準略有不同,但是獲得學士學位需達到的條件都可概括為三個方面:品德、學業、研究能力。
(1)在品德上,對違反學習紀律及學術道德的行為要建立更為嚴格的懲罰措施。我國目前對于考試作弊的處分相對比較寬松,相較國外開除學籍等嚴厲處分,沒能對有作弊意圖的學生形成較強的威懾力。考試作弊已經成為影響學風的重要因素,對因作弊獲處分并且在畢業前未能解除處分的學生不授予學位,將對低年級學生形成有效的阻嚇作用,有利于培養良好的學風、考風。
(2)在學業上,除了修完規定學分外,可試行學士學位課程必修制,即每個專業要在主要課程中選若干門課程作為學位課程,該類課程的考核成績要求比其余課程要高,不以60分為及格,需要達到更高的分數才算通過,并作為獲得學士學位的必備條件之一。通過提高對部分專業課的要求,促使學生更加重視并投入更多精力進行主要課程的學習,保證學習質量以及學生的專業素養。
(3)在研究能力上,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應是學士學位獲得者的必備能力,研究能力考核范圍應該包括資料檢索收集、文獻歸納綜述、研究方案設計、項目研究結果分析等方面[9]。在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方面,可把參與學術講座作為必修學分之一,要求學生在學期間累計必須參加若干次學術講座才能畢業,讓學生了解專業發展狀況,逐漸培養良好的專業素養。有條件的院校可考慮建立本科生導師制度,通過讓本科生和專業教師進行雙向選擇,從入學開始就參與指導教師的研究工作,逐步培養其研究能力。
2.開展學位授予條例教育
學位授予的具體規定通常通過寫進學生手冊或學生管理規章制度來傳達給學生,但大部分學生入學后很少仔細閱讀學生管理制度,并沒有真正理解學位授予的要求。開展學位授予條例教育是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努力方向的有效方法。
在實際操作中,可在大學一年級及大學三年級的學生中開展學位授予條例教育。低年級學風的建設對整個大學生涯學風建設的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從下圖3廣東某高校對2010屆未獲學位授予學生初修不通過課程的統計分析數據中可以看出,大學一年級及二年級需重修的課程合計占66%,一二年級的學習基礎如果不夠扎實,必然會影響三四年級的學習。因此,從大一開始就需要讓學生理解學位的重要性以及學位獲得的非必然性,意識到畢業證是證明學歷的,而學位證是證明學術水平的,從而認識到在大學四年里要不斷充實自己,通過刻苦努力才能獲得學位。對大三學生進行學位授予條例教育目的是及時發現其還未達到學位授予條件在原因并著手學分補修等事項,為其順利畢業做好準備。
圖3廣東省某地方院校2010屆未獲學位授予學生初修不通過課程按學年分布情況
3.將學士學位授予儀式和過程規范化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直是學風建設的難點之一,將學士學位授予儀式和過程規范化、莊重化是其中較為有效的方法。目前,部分高校舉行的學位授予儀式只是讓獲得學位的學生代表上臺受學士禮、學位獲取禮,少數地方高校甚至沒有學士學位授予儀式。每年隆重舉辦學士學位授予儀式的作用不僅僅在于頒發學位證書,更是一次很有價值的學風教育。對學生而言,參加學位授予儀式是終生難忘的寶貴經歷,在這個過程中能更好地理解學位的嚴肅性,感受到學校對自己的重視及對自己大學生涯勤奮學習的肯定。在學位授予儀式中邀請非畢業生代表參加則是對非畢業班學生最好的學位和學風教育,使學生能深刻認識學位的可貴,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4.加強對未獲學位授予學生情況的分析研究
通過設計專門針對未獲學位授予學生的統計表,建立未獲學位授予學生情況的相關數據庫,對未獲學位授予的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及時跟蹤和檢測學位授予中存在的問題。統計的內容可包括未獲學位授予學生各學期的平均績點、在學期間重修科目的門數、未獲學分科目具體細分,專業必修課及公選課各有幾門未通過、不授予學位的具體原因要等。通過對歷年基礎數據的研究分析,從而對學位授予質量是否得到保證做出科學的判斷。
圖2學位授予管理工作與學風建設的聯動關系
結論
學風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良好學風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除了在學位授予上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進行更嚴格的學位管理,也需要有教風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的共同促進等等。通過學位授予管理制度的改進和完善,使學位管理更加科學有效,以保證在學士學位授予率高的同時不降低學位授予的質量,同時也為學風建設提供制度保障,使學生更自覺投入到學習中,以良好的學風提高學士學位的含金量,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巧.地方高校大學生學風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7).
[2]張展基,陳建平.理工科專業大學生學風狀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0,(4).
[3]程樣國,舒濤,韓藝.加強和改進高校學風建設的思考[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5).
[4]甘壽國.關于高校學風建設的調查與分析[J].高教探索,2009,(6).
[5]易寧,丁小華.高校學風狀況的調查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06,(2).
[6]覃干超.西部地方高校大學生學風問題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8,(2).
[7]劉朔.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學士學位授予工作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高教研究,2008,(5):11
[8]2011年中國教育在線高招調查報告[EB/OL].http://www.eol.cn/html/g/report/.
[9]劉德成,武慧芳,閻獻彬.從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看高校教學存在的缺陷——基于對河北省高校社科類專業的調研[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