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校圖書館的外文書刊采訪工作中,必須正確處理圖書與期刊的關系,專家初選與采訪人員精選的關系,正常訂購與國際贈書以及國際交換期刊的關系,學校專業設置與采訪重點的關系。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外文書刊采訪;關系
中圖分類號:G2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27-0170-02
一、高校圖書館外文書刊采訪現狀
目前圖書館的文獻采訪基本上可分為中文書刊采訪、外文書刊采訪和電子資源采訪三大部分,其中外文書刊采訪是文獻采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高校大都向著教學科研型的綜合性方向發展,雙語教學成為趨勢,加上科研越來越突破國際界限與語言障礙,使得外文書刊在高校圖書館中的地位也更加重要、不可替代。
近些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高校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圖書館的外文書刊采訪工作也面臨新的問題。首先,電子出版物的出現和文獻服務網絡化的迅猛發展,使圖書館文獻虛擬化程度加快。其次,學校規模在擴大,辦學層次在提高,專業結構也在不斷調整和優化。第三,高校圖書館普遍存在經費短缺的問題,雖然近些年購書經費也有增加,但相對于書刊價格的上漲,增加的經費就顯得杯水車薪[1] 。
新的形式要求我們采取新的措施,以保證外文書刊的采訪能夠真正落到實處,充分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服務。我們認為,要做好外文書刊的采訪工作,需要正確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關系。
二、外文書刊采訪中需正確處理的四個關系
1.圖書與期刊的關系
外文書刊主要分為圖書與期刊兩大類。圖書具有知識信息系統、完整、成熟、穩定等特點,而期刊具有信息新、信息含量大、傳遞速度快的特點,且具有連續性。近些年來,由于圖書經費緊張,一些高校圖書館實行所謂“砍書保刊”的政策,即首先保證外文期刊訂購,外文圖書則可訂可不訂。這種做法顯然有欠妥當。黃宗忠在《文獻采訪學》一書中指出:1)圖書相較期刊具有自身的特點:圖書所闡述的內容,既系統又成熟,具有穩定可靠的特點;2)圖書不僅系統、全面、完整,而且含有該領域極為豐富的參考文獻,可為讀者的教學、科研節約大量寶貴的時間。3)對于某些領域的課題,期刊要么解決不了問題,要么則講得太零碎、簡單,不系統、不詳細,或“不易入門”;圖書則正好彌補了此類缺陷,可發揮期刊不可代替的作用 [2] 。
因此,必須在理論和實踐上認識到:外文圖書與外文期刊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可以有所側重,但不可偏廢一方。在肯定兩者同等重要的前提下,我們認為,外文期刊的訂購應側重于理工科,因為理工科的技術與工藝發展比較快,而期刊能夠及時地反映該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外文圖書則應側重于文科,因為文科知識具有系統、穩定發展的特點,圖書正好能滿足這一需求。
根據文獻選擇的協調原則,隨著現代文獻類型的多樣化,以及讀者對圖書館文獻保障能力要求的提高,各種文獻類型之間需要協調發展 [3] 。正確處理外文圖書與外文期刊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建立一個多樣化、全方位的館藏,使各類型讀者的需求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
(二) 專家初選與采訪人員精選的關系
目前,在高校圖書館中,外文書刊的訂購,一般都是采取先由相關院系的專家、教授初選,圖書館采訪人員在此基礎上精選的做法。這種做法有它的優越之處,因為采訪人員單憑自身的力量,不可能做到精通各類專業知識,涉足各類專業領域,而專家初選則彌補了這種缺陷。但是采訪人員決不能完全聽從專家的意見,不加選擇地全部訂購,這是因為一方面專家初選的數量可能太大,超出了圖書購置經費所能承受的范圍,要求采訪人員在考慮經費的前提下,從專家初選的文獻中精選出本校教學、科研最需要的一部分來;另一方面,專家的選擇常常與其本人所研究的領域以及所進行的課題相關,而不能反映本專業或本院系教學、科研需求的全貌,這時就需要采訪人員從全校教學、科研的整體需求出發,在各個研究領域進行協調與溝通,從而使有限的圖書購置經費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更好地為全校的教學、科研服務。
要處理好這個關系,要求采訪人員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顧犇主編的《外文文獻采訪工作手冊》概括了外文文獻采訪人員的修養,包括:1)職業道德:高度的敬業精神、鮮明的思想性和堅定的政治信念、為讀者服務的觀念、學習精神;2)知識結構:學科知識、圖書館學知識、圖書出版業知識、法律知識;3)基本技能:外語能力、信息捕捉能力、信息技術能力、組織協調和公關能力、經費控制能力;4)公共關系素養:加強與圖書館內部其他部門、讀者、書商和出版社以及其他圖書館之間的聯系 [4] 。
(三)正常訂購與外文贈書、國際交換期刊的關系
除了正常訂購以外,外文贈書與國際交換期刊也是外文書刊的一個重要來源,可以彌補由于圖書購置經費不足而引起的缺陷。
外文贈書主要來自國際團體、港澳臺團體及個人等。目前,在我國影響較大、較廣的贈書是美國亞洲基金會的贈書,通過國內的轉運站,受贈館只需支付一點轉運費,相當于原版圖書價格的幾十分之一,對于節約經費、豐富館藏、滿足讀者需要,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這些贈書范圍較廣,依編著方式及使用對象不同,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工具書、學術專著及普及類讀物,前兩者約占1/10。普通讀物中以教材居多,這些教材可作為教學參考書或教材,與我國同類書籍相比,他們的數據更多,材料更新,有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 [1] 。另外,國外一些友好人士和社會團體,或者一些出版發行商以及個人著者,為加強文化和學術交流,或為擴大其影響力,而向有關圖書館捐贈圖書。接受捐贈是圖書館獲得文獻、補充某一方面館藏的途徑之一,應當加以重視并有效利用。
在外文期刊方面,除了正常訂購外,還可以通過國際交換獲取。這主要是和國外或者港、澳、臺地區的一些高校圖書館建立聯系,交換一些學術期刊,其中包括本校的學報,本國或本地區有影響的學術期刊,以及一些普及類期刊。在國際交換工作中,要注意定時對交換的期刊進行統計分析,針對建立交換聯系的各個圖書館的不同特點與需求,制定和調整交換方案,并不斷擴大交換期刊的種類,提高交換期刊的質量。
但是,在重視的同時,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外文贈書與國際交換期刊只是獲取外文書刊的一個輔助途徑,而不是主要途徑。要想確保圖書館藏書與學校的專業設置相適合,更好地為本校的教學、科研服務,必須以正常訂購為重點,積極主動地購置,而不是僅僅被動地接受外文贈書與交換期刊。
(四)學校專業設置與外文書刊采訪重點的關系
圍繞學校專業設置和學科建設的重點進行文獻的建設,是盡可能地滿足本校讀者教學、科研需求的最重要的手段,也能逐步形成本館的館藏特色,從而完成本館在更大范圍內的文獻保障系統中所承擔的任務。有了各自的館藏特色,文獻保障體系才能進入良性循環,館與館之間相互的保障才能順利實現。
外文書刊的采訪在這方面的要求較之中文書刊更為突出,也更為重要。外文書刊由于價格昂貴,購置經費有一定的限度,更需要精挑細選,要讓有限的經費發揮最大的作用。因此,要求采訪人員認真研究本校的發展定位以及教學、科研重點,力爭把錢花到“刀刃”上。依據高校發展對文獻建設的要求,外文書刊的采訪應以學校重點學科和重點專業的教學、科研所需文獻為主。只有明確了采訪重點,才能真正有效、合理地使用經費。
結論
綜上所述,外文書刊采訪在圖書館,尤其在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外文書刊的采訪中,必須同等重視圖書與期刊的采訪,根據不同的學科要求而有所側重;必須在提高采訪人員采訪素質的基礎上,將專家初選與采訪人員精選有機結合;必須以正常訂購為主要渠道,輔以國際贈送與交換等手段;必須將采訪重點與本校的重點學科建設相結合。正確處理了這四個方面的關系,才能真正做好外文書刊的采訪工作,充分發揮外文書刊在本校教學、科研中的重大作用。
參考文獻:
[1]伍玲.新形勢下高校圖書館外文圖書的采訪工作[J].圖書館論壇,2004(3):112-114.
[2]黃宗忠.文獻采訪學[M].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234-235.
[3]楊肥生.文獻采訪學研究[M].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93.
[4]顧犇.外文文獻采訪工作手冊[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19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