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政治參與作為一種新型的政治參與方式,方興未艾,廣大民眾給予了很大支持,也表現出了很高的參與熱情,這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政治民主化進程和政治文明的發展。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它難免存在一定的問題和局限性。這就需要我們對網絡政治參與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深入的研究,進而構建出網絡政治參與的合理路徑,以更好地促進其發展成熟。
關鍵詞:網絡政治參與;問題;價值;路徑
中圖分類號:D0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27-0022-02
隨著科學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開始進入到網絡時代。網絡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等無不打上網絡時代的烙印。胡錦濤主席2008年6月在人民網與網友的在線交流,標志著網絡政治參與時代的到來。作為一種新型政治參與形式,網絡政治參與還處于初級發展時期。因此,如何正確認識和引導網絡政治參與已成為網絡時代我國民主政治建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網絡政治參與的概念界定
傳統的政治參與,又叫參與政治,顧名思義就是一定的政治主體從事政治的活動。而網絡政治參與則是網絡技術與公民政治參與相結合的產物,是建立在網絡基礎上的一種新型政治參與方式。它以網絡虛擬空間為平臺,以網絡為手段,解決了傳統政治參與時間與空間不統一的問題。另外,網絡政治參與使參政的主體由真實的公民身份,變成了虛擬的網民身份,這是由網絡的虛擬性特征所決定的。因此,網絡政治參與是指,公民以網絡為渠道和途徑參與政治活動,通過自由地表達觀點和意見,對政府決策、政治運行方式及公共政治生活施加影響,從而實現自身利益訴求的一種政治行為。
二、網絡政治參與的特征
由于網絡政治參與是一種新型的以網絡為基礎的政治參與方式,因此,網絡所具有的一系列特性,如虛擬性、平等性、快捷性及廉價性等,必然深深地烙在網絡政治參與身上,使其明顯有別于傳統政治參與方式,從而獲得廣大民眾的普遍認可和大力追捧,增長了民眾政治參與的熱情。
(一)平等性
在虛擬的網絡空間里,每個人都是以字母或數字為自己的身份認證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只是一個符號而已,這就使公民擺脫了現實政治參與中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受教育程度等條件的束縛。每個人都是身份平等的網民,都是平等的政治參與者,可以自由發表意見,參政議政,實現平等交流,平等對話。
(二)虛擬性
在傳統政治參與中,公民必須以自己的真實身份來進行政治活動,除了選舉和投票是無記名的,其他基本上實行實名制。而在網絡政治參與中,每個網民都是一個虛擬的數字化符號,使得其真實身份得以隱匿,每個政治參與者都成了一個“隱形人”,這就使得那些利益喪失者無從打擊報復,從而大大提高了公民政治參與的安全性。
(三)快捷性
網絡以幾乎光速無障礙傳播的特性,使得網絡政治參與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廣大網民可以實現即時信息交流和共享,通過自發整合的民意也能及時傳到政府決策者手中,使相關部門能夠迅速對社會輿論作出回應和反饋,以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保持社會穩定。
(四)廉價性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通信基礎設施的完善,人們現在可以做到足不出戶,輕輕敲擊鍵盤就可以實現自由發表政見及在線信息交流共享。與傳統政治參與相比,要節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消耗,使得政治參與更加經濟方便。
三、網絡政治參與的價值
作為一種新型政治參與方式,網絡政治參與必然以其得天獨厚的優勢給公民政治生活注入無限生機和活力,它對我國政治民主化進程以及政治文明發展的價值貢獻也是傳統政治參與所無法比擬的。
(一)網絡政治參與成為民眾參與政治的一個新途徑
網絡作為新的政治參與手段無疑更具威力,當網絡被廣泛應用于政治生活,它必然推動政府與公民的直接對話,提高民意在政府行政過程中的分量,也使得政府能夠集思廣益,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未來的政治生活方式。網絡這種能夠使信息傳遞不受時空限制乃至政治控制的互動的媒介方式從某些方面提高了人們參與政治的興趣和熱情。
(二)網絡政治參與有利于保護少數派的權力
傳統的政治參與是一種少數服從多數的政治參與,而從網絡政治參與主體——網民來看,主要集中在知識精英層面。在多數人難以形成共識的信息社會背景下,整合嚴密的少數派權力就會被充分凸顯出來。少數派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優勢,對信息進行加工整合,通過網絡這一便捷的通道,來發表自己對于某些事件的看法,從而達到自由表達自己思想的目的,實現自己的政治利益訴求。
(三)網絡政治參與打破了信息的壟斷集權狀態
在傳統政治參與時代,互聯網出現以前,政府通過壟斷傳統大眾傳媒,如報紙、電臺、電視等來控制信息的發布及擴散。而網絡作為一種全新的媒介,引發了信息傳播從單向到交互的質變,人們既可以自由傳播信息,也可以在開放而且豐富的網絡世界里自由沖浪,摘取自己感興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信息,甚至可以在網上自由發表自己的思想觀點、政治見解,與政府官員直接、平等對話,參政議政,進而影響政府決策。因此,可以說網絡政治參與打破了信息的集權狀態。
(四)網絡政治參與將有利于提升政府工作的開放性、高效性和透明度
廣大民眾通過網絡渠道直接表達意見,甚至直接與政府領導對話,自下而上地參政議政,形成各種輿論壓力,使政府不得不重視民意,在更大的范圍內收集社會各階層的意見,以制定更加合理科學的決策。另外,政府借助網絡的快捷性可以及時對網民提出的問題予以回應,使問題得以澄清和解決。政府上網工程的實施和電子政務的開展,為廣大民眾監督政府的日常行政工作提供了一個便利的平臺和窗口,從而有利于各級政府在陽光下運作。
四、網絡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
網絡參與作為一把雙刃劍,在提升政治參與質量、促進政治參與發展的同時,也有可能給政治參與未來的發展帶來許多消極影響。
(一)導致信息兩極分化,出現數字鴻溝
從現實政治參與活動實踐來看,網絡政治參與的主體僅限于少數所謂的知識精英,而占多數的普通大眾則被排除在外。因為,網絡政治參與必須借助網絡這一高科技渠道。首先得具備一定的經濟條件,來配備計算機設備及網絡。其次,網絡的技術性要求參與者必須具備一定的能力,而那些缺乏操作能力的普通民眾肯定被排斥在網絡之外。再次,網絡政治的參與者往往只局限于那些偏好網絡的人,而不偏好上網的人對于網絡中信息的控制權就很少。即使是那些經常上網的人,也有相當一部分從不利用網絡參與電子政務,對網絡的政治參與功能不感興趣。由此可見,下層階級和主流社會所具有的信息強度差異被網絡拉大,導致兩極分化,出現數字鴻溝。
(二)容易出現非理性參與問題
互聯網本身具有的局限性決定了其在政治參與中的無序性特征,存在著公民非理性政治參與的可能性?,F在,一些所謂“持不同政見者”和分裂勢力,甚至一些邪教勢力和恐怖組織,也開始在互聯網上大擺講壇,并且造成了比以往嚴格控制時多得多的影響。讓政府頭痛的是,一些電子公民把個人的自由看得高于國家安全和政府權威,計算機黑客就是其典型的代表。還有,所謂的“人肉搜索”,更嚴重地侵犯了當事人及其家人的基本權利,也是一種典型的非理性參與甚至違法犯罪。
(三)網絡政治參與有可能導致非法政治參與成分擴大
網絡政治參與在給公眾帶來政治參與便捷性的同時,也有可能帶來非法的政治參與。在網絡政治參與中,公眾可以采用隱蔽的身份進行,從而導致網絡政治參與的不可控性,有一些民眾容易受到一些非法組織的蠱惑,從事一些非法參與活動,這些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五、網絡政治參與的合理路徑
(一)培育良好的網絡政治參與公民,提高民眾參與熱情
網絡政治參與必須要有良好的軟件支撐。這里的“軟件”主要是指網絡政治參與的主體:網民。由于這一主體主要集中于社會上的精英階層,而廣大的普通民眾則被排除在外,所以,我們培育的對象主要是下層民眾。我們既要通過培訓教育,讓他們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能夠上網,還要培養他們的政治參與素質,提高其民主意識,讓他們意識到政治參與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從而提高廣大民眾的網絡政治參與熱情。
(二)完善網絡立法,營造網絡政治參與的良好法制環境
要規范網絡政治參與秩序,就必須有完善的法律作保障,這是規范網絡政治參與的剛性機制,也是最主要的規制措施。目前我國的網絡立法尚處于起步階段,還相當不完善,建議應該盡快出臺一部單行的《網絡法》,以對網絡政治參與中的有關問題進行規范,也對某些借助網絡政治參與進行違法犯罪的行為形成威懾,借以凈化網絡參政環境,為網絡政治參與提供一個綠色通道,營造一個和諧的法制環境。
(三)建立網絡政治參與的倫理道德規范
網絡政治參與不僅需要法律的強制約束,還需要倫理道德的柔性規范。我們可以利用傳統文化中倫理方面的內容進行監督制約。注重宣傳,開展網絡倫理教育,使得公眾從他律走向自律。對于網絡的道德規范,要建立文明的網絡政治參與的環境,建立專門的政治參與的文明活動。真正讓廣大民眾做到通過網絡渠道文明參政,理性參政。
總之,以網絡為平臺的政治參與,為公民政治權利的合理表達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渠道。對于處于轉型期的中國民主政治建設而言,網絡政治參與將是推動民主政治發展的重要契機。因此,我們要因勢利導,以有效路徑促進其發展完善。
參考文獻:
[1]李尚旗.網絡化政治參與的特點、雙面效應及其應對[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2]李斌.論網絡政治參與的發展趨勢[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8,(2).
[3]陶建鐘.我國網絡政治參與的發展條件分析及前景展望[J].學習與實踐,2008(5).
[4]張亞勇.試論網絡政治參與的無序性及其規范[J].求實,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