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野生的山地雞備受消費者青睞,通過對丹景山鎮石河村山地雞養殖項目現狀和存在問題的調查、探討,并與國內外成功的養殖項目進行對比,運用數據模型,進行成本與效益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些政策建議。
[關鍵詞]山地雞養殖 農民增收 成本收益分析
一、引言
“三農”問題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而如何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又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目前,成都市是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的國家級試點地區,其各區縣和周邊地區改革和實驗的案例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具體到微觀單位——西部一個村莊(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鎮石河村)而言,在汶川大地震中其支柱產業——傳統農業受到很大的破壞,災后在面對諸多約束條件的情況下,該村能否通過實行現代生態養殖業來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是值得考察和深入研究的。
二、現狀解讀
汶川大地震破壞了該村的主導產業——傳統農業,使當地農民獲得收入的來源遭到了破壞。從2009年起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產業脫貧”的發展新思路。在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郫縣民政局和德源鎮人民政府的對口援助下,石河村開始發展現代生態養殖業(以養殖生態雞為主)從而尋求產業轉型和產業升級,以此帶動農村現代生態產業發展,實現適合村村民的災后持續增收。目前村委提出的具體的生態養殖產業發展模式是“農民養殖戶+專業合作社”,但是據我們了解合作社現在還是一個空殼,沒有真正為養殖戶提供什么具體的幫助。預期模式為“農民養殖戶+專業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即農戶負責生產——養殖生態雞,專業合作社提供信息和技術服務,公司負責提供必要的生產資料和技術服務,并負責市場銷售,其中專業合作社是連接農戶和公司的信息和利益紐帶。
山地雞養殖是在2009年村政府提出 “以產業扶貧”的發展思路,確定了以發展“純綠色生態養殖業”為今后的產業之路的背景下提出的。并且得到了對口扶貧單位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和郫縣德源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對養殖大戶的所關心的幾個方面:一是山地雞養殖的投入和收益情況,二是養殖戶對政府支持、合作社運行的評價和期望,三是養殖戶遇到的問題和存在的擔憂等。
綜合起來,石河村山地雞養殖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1.被動銷售,母雞銷路困難
從目前的市場需求和銷售情況來看,公雞由于賣相好銷路很好,雞蛋營養價值高,產量又低,更是供不應求。但是母雞由于外形不如公雞好而且體型比公雞小,在農家樂點殺中不占優勢,很多人買山地雞是用來送禮,公雞也是送禮的首選。
從目前的投入規模看,一只公雞100元,賣公雞的收入完全可以收回全部成本,母雞的收益就是純利潤,母雞滯銷,要承擔每月每只5元左右的養殖成本,嚴重影響總收益。
如何提高母雞銷售量,是目前七彩山雞養殖存在的一大難題。如果母雞銷路好了,利潤將更加豐厚。
2.籌資困難,難以擴大養殖規模
從事山地雞養殖,一般投入要幾萬元,對大多數農民來說,一次性支付這筆費用有一定困難。該村經濟條件普遍不好,向親戚朋友借錢也不容易。加上農民貸款仍然是個難題,由于農民的償還能力低,山地雞養殖業尚不成熟,農民很難從銀行待到款。
采取幾家幾戶合伙的形式,出資比例、利益分配難以協調,有很高的合約成本,農戶害怕產生糾紛,一般不選擇合伙形式。所以籌資困難,是很多農戶沒有從事山地雞養殖的原因。對于養殖戶缺少資金也是擴大的一大瓶頸。
3.宣傳力度不夠,山地雞產業鮮為人知
宣傳廣告是山地雞走出石河村的雙翼,目前,山地雞的宣傳力度遠遠不夠,雖然曾被成都的多家媒體報道,但是在當今傳媒發達的今天,一般幾天前的報道都會被人遺忘,僅僅靠暫時的報道是遠遠不夠的,成都和彭州地區了解石河村山地雞的人少,想要被成都市民接受,以及全國人民接受,必須打出自己的品牌,做好宣傳工作。
三、調查分析
從山地雞養殖收益角度分析:
農民的收入來源于養雞的利潤,收入的提高即利潤的最大化。
從山地雞養殖成本角度分析:
通過向石河村的村支書劉光建書記了解,我們了解到,山地雞養殖是在2009年村政府提出 “以產業扶貧”的發展思路,確定了以發展“純綠色生態養殖業”為今后的產業之路的背景下提出的。并且得到了對口扶貧單位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和郫縣德源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2009年7月第一批七彩山雞落戶石河村,并且成立“山地雞養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方式開展生產。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供10萬元扶貧基金,專款專用,由合作社統一支配。政府非常重視山地雞養殖業的發展,積極動員農戶加入合作社、參與山地雞養殖;還幫養殖戶進行宣傳,制作宣傳牌、宣傳網頁等;并且給予試點戶無息貸款,幫助其投產。
石河村立足以發展“純綠色生態養殖業”為今后的產業之路,將繼續做大做強山地雞養殖項目,預計擴大合作社規模,進行分批養殖,循環上市銷售,更好的回籠資金,打破周期限制獲取持續性收益。
其中,C為單位蔬菜種植的總經濟成本,y為單位蔬菜種植的總經濟收益
養殖戶的收益大于其經濟成本,所以山地雞養殖項目有助于提高農民的收入,應該大力發展山地雞養殖項目。山地雞養殖項目存在規模經濟,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以及可行性。
四、政策與建議
1.政府指派大學生村官進行專項負責
成都中級人民法院對石河村進行對口支援,除了政策扶植,資金支持,同時也派駐邵龍擔任丹景山鎮黨委副書記作為常駐代表,但是我們覺得再安排一名大學生村官專項跟進,更有利于養殖業的做大做強。與其讓大學生在地方上做些后勤工作,不如給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展示自己的能力,切實做到鍛煉能力,幫助農民致富。
擔任村官的大學生,其自身政治素養都已經具備了較高的水平,而廣大的人民群眾受教育水平低,文化淺。我國農民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思想理念相對陳舊,迫切需要轉變,這就需要在具有相對先進理念和創新觀念的大學生村官來幫助農民們改變思想,轉變觀念。石河村當地農民保守思想嚴重,害怕風險,不愿進行山地雞養殖嘗試,大學生村官可以進行思想疏通,促農民思想解放。另為,作為直接與群眾進行接觸的大學生村官,更能了解民情,真實準確地向上級部門做出反映,并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自身的知識面廣、思路靈活等方法帶領農民脫貧致富。大學生與有關研究部門進行對接,宣傳和推廣養殖項目,聯系社會資源爭取到更多的幫助,大學生來統領全局,推動養殖產業的發展。
2.加大宣傳廣告力度,打造品牌,推向市場
我們在彭州,成都兩地市場調研時發現消費者對山地雞的認知程度非常低,人們普遍接受生態養殖的山地雞,只是不知道哪里有賣,也不知道石河村的山地雞,我們覺得宣傳力度不夠。從丹景山團委王益平書記那里了解到彭州市電視臺,成都新聞電視臺等多家電視臺都對山地雞進行過相關報道,只是報道的后續效應不是很明顯。
然而石河村本身就是一個貧困村,他們沒有能力資本去為自己養殖的山地雞進行宣傳,這就需要政府的平臺幫助,且政府的宣傳應該側重差異化,差異化產品概念來源于消費者,消費者態度與行為研究對開發產品概念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川渝兩地包括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經濟水平消費者,因而我們產品定位于哪些消費群體,在哪些地區銷售,這些地區消費者有何相同不同的偏好或習慣,認真研究分析,一定會找到差異化的產品概念來包裝山地雞。以打造出一款立足于健康養身食品的品牌,形成品牌效應,以讓更多的人熟知山地雞的營養價值,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打開銷售渠道,提高收益。
3.關于技術培訓
當地的養殖戶丁師傅向我們介紹,很大一部分的雞苗在成長期死亡,帶來巨大損失。農民的養殖知識普遍匱乏,缺少技術支持,只有在技術環節進行指導,才能更好的促進養殖收入的增長。由大學生村官具體負責,聯系成都市婦聯,又由成都市婦聯牽頭,由四川三聯家禽有限責任公司想村民提供免費學習40天,主要學習育雛知識,免疫程序等,由石河村選派2—3位能吃苦耐勞、帶動能力強的合作社社員在近期內參加培訓。在動員農戶大規模參與生態雞養殖項目時,成都市家禽產業協會會長鄒平到村進行技術講座。
4.關于銷售渠道,打開母雞的銷售市場
養殖的公雞體型較大,顏色好看,購買的人非常多;相反,母雞因為體格較小,變得無人問津。如果能擴大母雞的銷售,養殖收入將會得到極大地提高。
找到四川農科所,成都農科所對山地雞的影響價值進行科學的分析,使人們認識到母雞的效用價值,自然而然就不愁銷路了。
母雞肉蛋白質的含量比例較高,種類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身壯體的作用。母雞肉含有對人體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母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5.山地雞養殖資金來源的改善和拓寬
目前石河村山地雞養殖戶資金來源主要來源是靠向親朋好友借款,和向飼料商賒賬,少量的政府扶貧款投入。而這樣卻嚴重地制約著山地雞養殖的發展,資金來源渠道就必須改善和拓寬。首先,石河村是貧困村,可以通過政府利用扶貧款對山地雞養殖進行傾斜,已對其先期成長起到重要支持作用。并合理充分利用對貧困村追加的項目經費(擴建3000只山地雞養殖場)。其次,可以在政策上對石河村山地雞養殖的貸款服務降低門檻,這個需要協調各方的力量。再次,因為石河村當地沒有多大的資金能力,可以以合作社向社會召集基金,給予社會資金利息的方式、甚至入股,來拓寬資金來源。
參考文獻:
[1]沃爾特.尼克爾森 《微觀經濟學理論-基本原理和擴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楊忠誠,陳狄. 城口縣山地雞的養殖現狀與發展思考[J]. 畜牧市場,2008
[3]信宜山地雞養殖如何走出“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