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會計制度的不斷完善,謹慎性原則在新會計制度中表現得優為突出。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再建工程減值準備等新的會計科目出現,及我國加入WTO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會計人員遇到了越來越多的業務事項是原來從未遇到的。本文結合實際拋磚引玉的談一些看法。
一、會計職業判斷的概念
會計職業判斷是指企業對其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為基礎所做的判斷。
由于單位經營活動中內在的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某些會計報表項目不能精確的計量,如:應收賬款壞賬率增高;固定資產發生損壞,技術陳舊或其他經濟原因,導致其可收回資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等。會計只能利用自身的理論基礎、工作經驗加以判斷,及時調整賬面數字,使資產沒有水分。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單位應當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終了,對資產進行全面檢查,對于不符合資產定義的各項資產,都應當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使資產負債表上反應的資產價值真實符合資產的定義。并明確規定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并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為了使企業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能實現的價值相符,就需要對各類資產進行謹慎合理的估計,計提減值準備。為此,《企業會計制度》對減值準備做出了相應的規定,在每條規定中,都給企業會計留下了較大的職業判斷空間。
二、會計職業判斷操作上的不足和誤區
1.會計職業判斷在實施中過度穩健和穩健不足
從1993年7月我國在所有企業實施《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企業財務通則》,正式采用穩定性原則以來,一直沒有明確的標準,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主觀隨意性影響了政策的穩定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兩方面的問題:一是過度穩健。企業在實施承包經營過程中,為了自身利益,行為短期化進行掠奪式生產,而謹慎原則成為企業承包者隱瞞利潤,逃避稅收的秘密武器。有些股份上市公司為了使自己的股票價格上升,故意提高利潤,這種行為本身就違背了穩健原則制定者的初衷;另一個是穩健不足問題。我國企業穩健原則實施范圍仍顯狹窄,離充分穩健原則還有一定差距。預付賬款雖已明顯地表明其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根據會計判斷計提壞賬準備,也會得到注冊會計師出具帶解釋性注明的無保留審計意見,只能根據到一定期限、事實已經形成時,表明其不符合預付賬款性質,將其轉入“其他應收款”,才能計提壞賬準備或全部計入營業外支出作損失處理。這與制度所要求的謹慎性原則和配比原則拉開了距離。
2.職業判斷成為某些企業操縱虛增利潤的手段
在我國大多數國有企業改制形成的國家控股職工內部參股的企業,會計進行職業判斷即使是正確的也很難行的通。一堆如同廢鐵的過時設備,因不愿看到利潤的減少,決策層不會對會計計提的減值貯備做出認定。《企業會計制度》明確規定境外上市公司、境內發行外資上市公司只是參照執行,而對于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的非上市國家控股企業,則更未明確,在執行時隨意性加大。
3.《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政策與稅收政策存在差異
會計制度規定應收賬款的壞賬準備計提比例由企業自行決定,而稅收政策的規定,企業如果超過應收賬款期末余額5‰計提的壞賬準備,企業還需做納稅調整。這樣,一方面增加操作難度,一方面直接增大企業當期的現金流出。
4.穩健性原則缺乏應用標準,會計判斷差異性較大
應收賬款回收率及可能性均是會計人員(包括注冊會計師)難以把握的,而對此做出判斷的準確度則往往靠他們的職業判斷力。鑒于目前市場價格機制及價格信息披漏狀況和我國廣大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均難以使謹慎原則得到適當落空。
三、提高企事業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對策
1.著力于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
提高企事業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就必須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首先要加強法制教育;其次,要加強會計人員的風險意識教育,保持職業的謹慎性和規范性,明確的理解力和準確的判斷力,不至于使自己處于“風口浪尖”承擔風險。
2.建立會計人員新型業務學習機制,加強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建設
目前我國企事業正處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探索過程中,與世界接軌,企業會計制度也處于不斷完善中,應改變你講我聽的灌輸式的培訓方法,構建會計人員業務學習新機制。一是組織專家和會計面對面的討論,師道授業解惑;二是組織會計同行面對面的討論,相互學習經驗,共同研討、共同提高;三是加強業務監督,檢查會計業務的規范性,從而促使會計人員業務自我加壓,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會計職業道德規范主要用來調整會計人員與社會、會計人員與不同利益集團以及會計人員之間的關系。切實遵循規范應是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的前提,特別是其中對會計人員客觀、公正、合理地處理各方面經濟利益關系的要求,在當前會計信息失真嚴重的情況下更有特殊的意義。
3.充分應用信息流,了解影響企業未來運作的重要經濟、政治、社會因素,保證其職業判斷的準確性
在信息化時代,經濟、政治、社會因素對企業成敗、興衰的影響在歷史上前所未有。因此,會計人員必須培養一種對經濟、政治、社會發展敏銳的判斷能力,必須有在爆炸性的信息中捕捉本質信息,認識發展趨勢的能力,才能做出較準確的職業判斷力。
4.改變會計在企事業中的定位,制定科學的管理程序,建成合理有序的企事業內部信息反饋鏈
在企業特別是決策層中,片面地認為會計只是撥算盤記賬,這一錯誤的定位,使會計部門與相關部門缺乏溝通,同時,市場經濟的企業把銷售作為重中之重,認為會計部門沒有必要了解綜合全面的信息。其結果是會計人員難以了解全面信息,職業判斷能力難以提高。改變此現狀,必須重新對企業會計做出科學定位:會計信息是信息時代中準確全面反映企業真實全面的財務情況,必須要制定科學的管理程序,建成合理有序的信息反饋鏈,使會計人員及時得到企業相關的各種信息資料:投資時被投資企業發生嚴重虧損時投資價值的調整;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導致生產產品的設備折舊速度的調整等等。掌握真實全面反映企業經濟運行的信息,是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