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的員工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差異的存在是企業競爭和發展的動力,也是企業管理者必須面對的客觀事實。如何更好的利用員工的差異,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以差異化管理的方法管理員工,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必須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差異化管理的概念入手,進一步研究差異化管理的必要性、方法以及應用原則。
[關鍵詞]差異化管理 個體差異 彈性管理
一、差異化管理的概念
漢高祖劉邦談到自己的成功時,說“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不如張良;治國安邦,我不如蕭何;攻城拔寨,我不如韓信。但是我能發揮他們三人的才能,所以取得了天下”。
差異化管理指的是企業管理者從“以人為本”的思想出發,強調人的核心地位,運用“求異思維”,充分考慮員工的個體差異并合理有效地利用這種差異,實現企業邊際收益最大化。
二、差異化管理的必要性
1.理論原因
(1)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求是有層次的,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只有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才會產生更高層次的需求。由于價值觀、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的不同,不同的員工有著不同的需求和工作動機,這就需要管理者“對癥下藥”,根據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2)根據著名的“2/8法則”,企業員工對企業的價值是不一樣的,企業80%的財富和利潤,是由占企業員工總數20%的核心員工完成的。如果對員工“一視同仁”,投入相同的成本和費用,勢必會造成企業管理成本的浪費。
2.現實原因
(1)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跨國公司的規模和數量增長迅速,雄心勃勃“走出去” 的管理人員本希望在國際市場上大展拳腳,卻在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時,遭遇了“文化沖突”。不同的文化影響著員工的決策、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管理者必須做到因人而異、區別對待。
(2)近年來,“80后”群體進入職場,成為職場中不可忽視的力量,由于成長環境、思維模式的不同,他們在價值觀、社會觀、工作方式上與“60后”“70后”員工有著巨大的差異。出生在獨生子女家庭、成長于改革開放的時代,從小備受寵愛的“80后”,有著較強的自我意識、成才意識、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如果管理得當,他們將成為企業利潤增長的重要力量。同時,他們崇尚自由、我行我素、張揚個性,如果管理不當,他們就會毫不顧忌企業的“知遇之恩”,另尋出路。對“80后”員工的管理給企業管理者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只有配合他們的性格特點,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才會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發展的重要源泉是知識和信息的快速獲得和充分利用,企業績效的源泉是知識型員工創造的績效,而知識型員工與普通員工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他們自主性、獨立性、流動性強,工作以腦力勞動為主,工作流程不固定,從而使得監督工作相當困難,勞動成果很難測評。企業管理者必須明確知識型員工的職業特點,充分調動知識型員工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的發展。
三、人力資源差異化管理的實施方法
1.構建有效的招聘體系
著名經濟學家吉姆#8226;柯林斯曾說“人不是最重要的資產,合適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逼髽I需要明確自身所需的各類型人才,充分考慮應聘者個性、心理、興趣、技能方面的差異,做到人與崗位的匹配,讓合適的人做適合的事。每個人都有缺點,但是組合在一起,克服各自的缺點,發揮各自的優勢,便成了一個優秀的團隊。
2.設計差異性職業發展道路
針對不同個性的員工,合理安排工作,設計不同的職業發展道路,從而達到“智者取其智,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對于才華橫溢、能力超群、喜歡挑戰的員工,給予其有競爭性、有挑戰性的工作,并做到充分的授權和信任,設計符合他們興趣的職業成才通道,為他們繪制一幅藍圖;對于循規蹈矩、事必躬親、但是效率低下的員工,要適時贊美,并利用“鯰魚效應”,通過不斷的補充新鮮的血液,把思維敏捷、積極進取的人引入員工隊伍,喚起他們的競爭求勝之心。
3.設計差異性薪酬標準和績效管理
根據能力與貢獻的大小設置薪酬標準。首先,使用靈活的薪酬制度。一方面要適當的拉開差距,對關鍵的崗位給予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要有具有說服力的考核體系。對于可量化工作結果的工作人員,考核其結果或者產出;對于事務性或者例行性工作人員,考核其是否完成了工作任務。
4.實施差異化激勵措施
對不同類型的員工,使用不同的激勵方式。根據員工的需求差異和個性差異設立多層次的激勵措施。對于先進者,要積極肯定他們的長處,強化他們的優秀行為,同時切忌一旦成為先進者,企業的規章制度都對他繞道而行,助長他們的惰性;要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參加學習、培訓的機會,為其職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對于落后者,以正強化為主,負強化為輔,關心體貼,動之以情;正確疏導,曉之以理;經常指導,導之以規;對于中間層員工,要重獎重罰,改變麻木不仁的狀態。
四、差異化管理的應用原則
首先要考慮制度的適用性,只有現行制度難以規范或者不再適用時,才能“舍制度”而“就真理”,切忌盲目放任不管,過度重視彈性。如果一味的“人治”,受到人際關系、價值判斷、情緒高低的影響,管理者難免也會出現偏頗。同時,管理者要摒棄“對事不對人”的一貫做法,既對事,又對人,因人而異,巧施策略。
五、小結
心理學家波諾瑪說“一個沒有彈性的管理者,就是一個沒有效率的管理者?!眰€體差異是組織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然而,“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財富”,有了差異,才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才能有競爭和發展的動力。企業管理者運用差異化管理的原理,將各具特點的員工合理地組織起來,是企業實現“1+1>2”效應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 陳開仁:用對方法管對人[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6.
[2] 李長江 王詩堂:員工的個性差異及其管理策略[J].中外管理,2010 (7).
[3] 肖曉春:人性化管理與溝通[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