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與南美國家的貿易往來尚需繼續加強。巴西作為“金磚四國”之一,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有進一步發展的潛力。運用顯示性比較優勢、出口產品相似度和產業內貿易三大指數,探討中國和巴西雙邊貿易互補性和競爭性,得出中巴經濟的互補性大于競爭性,發展潛力巨大。最后,針對雙方的貿易現狀提出了促進經貿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 中巴經貿 互補性 競爭性
一、雙邊貿易狀況
2009年中巴兩國的經濟規模分別為世界第三和第八,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和巴西雖遠隔重洋,但兩國一直有民間貿易來往。自1974年兩國建立了外交關系的37年來,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中巴雙邊貿易投資關系穩步發展,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1.雙邊貿易
由圖1可以看出,中國與巴西的貿易一直處于逆差狀態,并且逐年加大。中國對巴西的貿易逆差雖然數額不是太大,短期內可能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但是如果長期下去則回對雙方經貿的和諧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如何有效開拓巴西市場,使中國巴西貿易健康發展,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2.雙邊有關協定
自建交以來,中巴雙方簽訂了一系列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教育合作等協定共計30個。其中經濟協定11項,科學技術合作協定11個,政治協定8個。這些協定之間互相作用,共同促進了中巴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其中2004年11月12日,中巴貿易投資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巴方文件中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對于促進雙方經貿關系的正常發展作用巨大。
二、資料來源及產品分類
根據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ITC v.3.0)所進行的商品分類,利用聯合國統計司的數據計算出所需要的各種指標。具體STC V3.0的分類:0(食品和活動物)、1(飲料和煙草)、2(非食用、未加工的原料(燃料除外))、3(礦物燃料、潤滑劑等)、4(動植物油、脂和蠟)、5(化學及相關產品)、6(主要以材料分類的制成品)、7(各種機器以及運輸設備)、8(包括房屋裝演裝飾用品、家具寢具、各種箱包容器、服裝、鞋帽、各種儀器和自動化設備等各種制成品)、9(其他未另歸類的貨品)。為了計算方便僅取第一位數字。
三、中巴經貿的互補性和競爭性
1.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分析
(1)指標概念
該指數計算某類產品在該國出口中所占的份額與世界貿易中該類別產品占世界出口總額之比,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Xki為i國k類別產品的出口額;Xi為i國所有類別產品的出口總額;Xkw為世界K類別產品的出口總額;Xtw為世界所有類別產品的出口總額。RCA值大于1,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小于1則相反。
(2)中巴RCA比較
在此根據SITC REV.3.0的分類,分別計算1995-2009年間中國和巴西兩國九類商品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巴西在第0、1、2、4、6種商品上均超過了1.5,比較優勢較強或者極強。其中第0種商品食品和活動物的比較優勢超過了2.5,并且呈逐年遞增的趨勢,比較優勢極強;第1種商品飲料和煙草的比較優勢不太穩定,但每年基本上超過了1.5,比較優勢較強;第2種商品非食用、未加工的原料(燃料除外)RCA指數每年都在2.5以上,比較優勢明顯;第6種商品以材料分類的制成品比較優勢在1.3以上,屬于較有競爭力的商品。
而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分別為第6、7、8類商品,RCA指數顯示比較優勝中等或較強。第6類商品以材料分類的制成品與巴西的比較優勢相近;第7類商品各種機器以及運輸設備RCA指數基本上維持在1左右,比較優勢處于中等;第8類產品包括房屋裝潢裝飾用品、家具寢具、箱包容器、服裝、鞋帽、各種儀器和自動化設備等各種制成品,是中國的強項,RCA在2.15左右,比較優勢較強。
2.出口產品相似度指數分析
(1)指標概念
出口產品相似度指數是用來衡量不同國家出口產品的相似性程度,進而衡量各國貿易的互補性和競爭性情況。最早由芬格和克瑞寧提出,其計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SI(ab,n)表示a國和b國出口到市場(可以是第三國或世界市場)的產品相似度指數,Xna代表a國出口到市場中第n種商品所占的份額,Xnb 則代表b國出口到市場中第n種商品所占份額。如果該指數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上升,則表明兩國的出口結構趨于收斂,同時也意味著這兩個國家在第三市場上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反之亦反。
(2)中巴產品相似度分析
表3是按SITCV3.0對10種產品的相似度進行具體比較,中巴所有商品的出口相似度指數均呈下降趨勢,并且數值都很小,說明兩國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互補性大于競爭性。除了第三類礦產品和第七類各種機器和運輸設備以外的產品相似性指數上升外,其他均處于下降趨勢,同時產品相似度指數都不高,只有第六類主要以材料分類的產品和第七類機器和運輸設備的指數超過了15,中巴競爭性較強。機器和運輸設備是由于中巴雙方的技術水平近幾年均有所上升,從而競爭性有所上升。而主要以材料分類的產品是由于雙方的自然資源種類較多,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兩國的出口有一定的競爭性。
其中,Xki為I國k類商品的出口額;Mkw為I國k類商品的進口額。當IIT介于0和0.5之間時,表明該商品的貿易以產業間貿易為主,而當IIT介于0.5和1之間時,表明該商品以產業內貿易為主。
(2)產業內貿易互補性
在比較優勢分析的基礎上,說明了中巴在比較優勢差別較大的產品上,呈現明顯的互補關系。而對于比較優勢指數相差不大的產品,競爭關系出現。但是同時,對于競爭性的產品雙方之間的貿易額很大,下面用產業內貿易指數說明。
對于中巴雙方都有大量進出口,并且比較優勢指數比較接近的第3、5、6、7類商品,雙方的產業內貿易指數分別如表3中所示。中國和巴西產業內貿易指數基本上都達到了0.5以上,說明該商品以產業內貿易為主。
四、結論及建議
總體上,巴西的比較優勢高于中國,但分類別來看,兩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不盡相同。近年來在兩國的貿易中,中國主要向巴西出口第三類礦物燃料、潤滑劑等、第七類商品各種機器以及運輸設備和第八類產品包括房屋裝潢裝飾用品、家具寢具、箱包容器、服裝、鞋帽、各種儀器和自動化設備等各種制成品。而巴西主要向中國出口第二類非食用、未加工的原料(燃料除外)、第三類礦物燃料、第四類動植物油脂和蠟、第六類以材料分類的商品。
基于以上結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中國巴西在有互補性的產品方面應加強合作,例如可以通過協調降低或免除部分產品的關稅等措施,逐步開放雙方的市場,有助于雙方貿易空間的拓展,將互補性轉化為共同利益。
2.在存在產業間互補產品層面來看,中國可擴大紡織品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此類產品巴西對中國一直有很大的需求量;巴西則可以向中國出口其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的非食用、未加工的原料、動植物油脂、飲料和煙草等的出口,進一步開放對方市場,促進產業間互補。
3.就兩國存在潛在競爭性的產品層面而言,如主要以材料分類的制成品、各種機器及運輸設備、化學及相關產品。一方面應鞏固兩國存在產業內互補的產品貿易,另一方面,兩國應提高產業內互補程度較低的產品的專業化分工,擴大產品的差異性,同時加強市場細分,使兩國在產品多樣化,從而產生互補。如礦物燃料產業內貿易指數相對較低, 比較優勢指數接近,中國主要是煤,而巴西主要是石油和汽油等,雙方應進一步加強分工和合作,以促進雙方貿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曉郁.面向未來的中俄經貿關系[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10)
[2] 于津平.中國與東亞主要國家和地區間的比較優勢與貿易互補性[J].世界經濟 ,2003(05)
[3] 黃梅波,黃靜芳.中國與巴西:投資合作及其前景分析[J].國際經濟合作,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