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業問題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農產品物流中心作為農產品供應鏈的主要節點,在降低農產品損耗、保障食品衛生、指導農產品交易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 農產品物流中心 質量安全追溯 農產品供應鏈
目前,我國的農產品流通方式還處在較為傳統的階段,農產品在流通環節的損耗常達到30%左右,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建立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體的現代農產品物流中心,可以整合農產品供應鏈,提升農業綜合效益,也能推動我國農產品整體質量和國際形象的大幅度提升。
一、農副產品的自然特性
本文所述的農副產品主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肉類、禽蛋、調味品、水產品,還包括上述原料的初級加工產品。具有如下自然特性:
1.保質期短,易腐易損。農副產品多屬于生鮮產品,在自然條件下保質期短,冷藏冷凍設施尚未大量應用于流通領域。在運輸過程中,蔬菜水果幾乎全部裸裝,不可避免地出現壓傷;禽畜類一般采用活體運輸,難免造成死傷或疾病傳染。
2.農業產出的不穩定性。近年來,氣候變化異常使農產品產量波動加劇,加上人為的操控,某些農產品價格波動異常,這些失真的信息會給農業生產企業造成誤導,對后續的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發揮批發市場作為流通主渠道的作用,指導農業生產,顯得尤為緊迫。
二、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
南京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是南京市按照農產品物流的特點而建立的綜合性物流園區。園區分設展示和交易、冷藏物流配送、綜合商務配套三大功能區,功能涵蓋了農產品物流的整個流程。對中心的核心功能分析如下:
1.食品質量溯源管理。該中心的質量溯源體系有兩部分構成: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質量溯源中心。前者負責進入物流中心的所有產品的食品抽檢工作,后者負責對市場內交易信息進行搜集和記錄。依靠這一系統,可以查詢到作為原材料的農副產品的流通節點和路徑,為食品安全打造一條無縫的監控鏈。
2.電子結算。 南京農副產品物流中心采用電子IC卡交易結算方式,批發商交納數量不等的經營保證金,并開立專用賬戶和IC卡,采購方辦理IC卡,開設賬戶并存入采購基金。每次交易時,由賣方開具銷售發票,買方持該發票到交易結算中心刷卡交款,貨款再轉入賣方賬戶,結算中心根據交易額收取賣方一定比例的管理費。
3.交易數據分析與應用。南京農產品的信息中心采集的數據與農業部、商務部聯通,該中心對搜集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這些數據發布到各交易市場,買賣雙方可以根據這些數據指導經營行為。
三、物流配套服務
巨大的市場匯集了眾多的供應商,貨物的儲存急需大量庫房,其中很大比例的是低溫庫。南京農副產品物流中心配備了8萬平米的倉庫,其中低溫庫的庫容量可達10萬噸。
在批發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高端消費者,比如大型酒店、各類學校、超級市場,它們對農產品在衛生、外觀、分級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為提升產品的品質,適應終端的需求,物流中心對產品進行不同程度的加工,此項作業也是物流中心的利潤點之一。通過對南京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核心功能的分析,按照該中心的發展定位,提出幾點對策。
1.加速供應鏈構建。為整合產供銷資源、提升農產品物流的品質,農產品物流中心應該加速構建農產品供應鏈。建議構建路徑如下:(1)擴大供應商選擇范圍。走出南京,同各地的主要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建立廣泛聯系,擴大產品采購的范圍,從價格、品質、供貨穩定性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優選供應商。(2)建立信息平臺。以信息中心和公司網站為載體,建立信息平臺,供應商(農產品基地)、批發商、消費終端這三個環節可以共享某些數據。
2.加強服務水平提升。雖然農產品物流中心的規劃和建設是一個政府行為,大宗農副產品的交易必須在政府指定的市場中進行,這種方式保證了交易規模,也有利于國家對農產品交易的監管。但是,從長遠看,要構建和諧市場,必須依靠市場管理方提供的優質服務。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考慮。(1)市場推廣服務。南京農產品物流中心是南京唯一的大宗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目前輻射范圍以達江蘇全省。但是,周邊的中心城市如杭州、上海都有自己的大型批發市場,為提升競爭力,應該進一步擴大市場影響力,做到“立足南京,輻射長三角”。同時多研究競爭對手,采用差別化經營策略,爭取更多的終端客戶。(2)農產品展銷。組織產地貨源,利用園區的展覽中心,舉辦名特產品展銷會。密切產銷關系的同時,還可以提升物流中心的知名度和號召力,也可以為外地供應商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3)批發商培訓。為加強批發商防范風險的能力,中心的管理方應該采用多種形式對批發商進行培訓。重點應涉及:交易新模式新趨勢,網絡平臺使用,網絡資源收集和應用,誠信經營等諸方面。
3.不斷優化批發商結構。優秀的批發商隊伍帶給市場的是良好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市場資源效益最大化。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經營戶,以合同的形式設置差異化的入場和退出機制。一方面激勵入場的經營戶擴大銷售,另一方面,也可以不斷地優勝劣汰,保持市場經營水平的逐步提高。
農產品物流中心這一新型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在我國已大量實施,但是,其深刻內涵和強大功能還需要我們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 :
[1]蔣武 發展我國農產品現代物流的基本思路[J].農村經濟 2005,9.
[2]孟凡勝 我國農產品由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變的制約因素[J].商業研究2005,10.
[3] 楊順江 中國蔬菜產業發展研究〔博士學位論文〕.武漢:華中農業大學圖書館 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