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對商品采購總成本構成因素和采購商品價格形成動因的分析,論證了采購價格與采購總成本的辯證關系,提出了以采購總成本最低和利益最大化為依據的企業采購決策指導思想。
[關鍵詞] 采購價格 采購總成本 辯證思考
采購是企業經營活動的起點,采購價格水平的高低,關系到企業產品成本水平的高低。當企業產品的銷售價格由市場決定時,采購價格水平的高低將直接決定企業產品銷售的利潤空間。企業為追求能夠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總是希望以盡可能低的價格實現采購目的。但是采購價格并不是企業采購商品活動的全部所費,而是采購總成本構成中的主要元素。因此,企業采購決策需要分析采購價格和采購總成本構成的合理性,研究如何做到達到同一采購目的所需的采購總成本最低,并使企業的利益最大化,這是企業采購決策的關鍵。
一、商品采購總成本的構成因素分析
商品采購總成本,是指與商品采購有關的包括采購商品價格在內的一切現實的和潛在的費用支出的總和。商品采購總成本的構成要素比較復雜,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將其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采購商品價格
采購商品價格,即采購商品交易的結算價格,采購價格的形成,除受該商品的生產成本等商品自身因素支配外,還要受到外部市場因素的影響。影響采購商品價格的形成的主要因素有采購商品的質量、采購商品的數量、采購商品的時機、采購商品的交易條件、采購商品的供求關系以及采購商品的市場競爭因素等。例如,依據采購商品時所依據的交易條件的不同,采購價格構成要素所包括的范圍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表現為不同的采購價格形式。就國內市場商品采購而言,同一采購商品的結算價格因依據的交易結算地的不同,可能是出廠價或是送達價;依據交貨時間的不同可能是現貨價格或者是期貨價格;依據采購批量的大小,會有不同批量的交易價格;依據付款方式的不同,會有不同付款方式的價格等。采購者為尋求采購總成本最低,需要論證采用任何一種價格形式的利益得失,進而找到一種最適宜的采購交易結算價格形式。
2.采購費用及運雜費
采購費用及運雜費,是因商品采購、運輸而支出的除采購價格之外的其它費用的支出。其中采購費用是與采購訂貨有關的費用,如辦公費、通訊費、差旅費、業務手續費等。采購費用水平的高低,與采購次數有關,一定時期采購次數越多,采購費用就越高,但可以降低采購商品的儲存成本;運雜費是與所采購商品運輸有關的運費、裝卸搬運費以及其它雜費。運雜費與運輸商品的數量有關。零擔運輸單位商品的運輸費用較高,整車運輸的單位商品運輸費用較低。采用哪種運輸方式,取決于該批商品采購量。如果該批商品采購量小于整車裝載量的標準時,應考慮是否加大采購批量,以整車運輸的方式節約采購總成本。如果所節約的運輸費用大于增加的商品持有成本,則應以整車運輸標準的量作為采購批量,以便降低采購總成本。
3.商品持有成本
商品持有成本,即采購商品的庫存成本,由商品采購所占用資金應付的利息和與商品儲存有關的費用支出構成。商品持有成本與商品平均儲存量有關。降低商品平均儲存量,可以降低商品持有成本,但會因增加商品采購次數而增加商品采購費用。為尋求降低采購總成本的途徑,需要將商品采購費用與采購商品儲存成本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以便尋求采購、儲存總成本最低的一次采購批量,實現采購總成本最低的采購目的。
4.缺貨成本
缺貨成本,是因商品供應中斷而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經濟損失。缺貨對制造商來說,意味著原材料供應中斷,生產的停止;對中間商而言,則意味著無貨可賣,無法獲得經營收入。缺貨給企業生產經營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同時,還會給企業帶來長期利益的損失,如因企業信譽的降低而造成的顧客流失、企業市場占有率下降等。因此,企業寧可多付出其它方面的努力,也不希望出現因缺貨而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
二、采購商品價格形成的動因分析
采購商品價格,是采購商品所支付的采購總成本的主體部分,也是商品采購交換中最直觀、最敏感和人們最為關心的費用支出。依據前述分析,商品采購價格因交易條件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價格表現形式,而影響商品采購價格形成因素的給力方向和力度不同,又會使商品采購價格發生偏移,進而形成同一價格形態不同價格水平的采購價格。同一采購價格形態下的采購行為的極端表現,可能是支付低價格的采購、支付中準價格的采購或者是支付較高價格的采購。
1.低價采購行為的動因分析
采購低價,通常可以理解為低于市場平均價格的采購價格。在同等條件下追求采購低價,是商品采購決策中的常規思維。在一般的采購行為中,人們總是希望以相對低的價格支付取得具有同樣價值的商品,其原因很簡單,因為低價格采購的單位商品采購成本低,可以擴大單位商品的獲得空間,取得生產或經營的競爭優勢。但是,單純追求采購低價,往往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營風險,如采購商品的質量達不到采購合同規定的標準要求、供貨不及時而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因供應商售后服務缺位而增加企業使用成本的支出、供應商違約停止供貨或者配銷其它商品等。供應商的這些不健康的行為給企業帶來損失有時是嚴重的,因此,企業追求低價采購需慎重考慮,嚴防掉進供應商設置的陷阱,致使企業陷入被動局面。
2.中價采購的動因分析
采購中價是與市場平均價格相一致的采購中準價格。中準價格體現了買賣雙方在市場競爭中實力對比的均衡性,是在市場機制作用下形成的市場交易價格。中準價格易于被買賣雙方所接受,同時也避免了市場上不正當的價格競爭行為,是較成熟的市場環境條件下買賣雙方使用較多的價格形式。
3.高價采購的動因分析
一般認為,高價的采購不合乎常理,高價采購會增加企業采購成本,對企業的損失是直接的和顯而易見的,但企業支付高價采購的背后必有原因。其可能的原因有:(1)采購的目的出于急需,這時采購者無法顧及采購價格的高低,只要求獲取所需的商品;(2)購買目的可能是希望從供應商那里得到所需要的額外的服務或利益;(3)企業為爭奪具有競爭力的優勢資源,或者是為了獲取具有特殊市場地位的特殊商品,以便獲取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優勢;(4)在國內不能滿足需要,而需要從國外進口時。基于上述特殊理由,企業有時也會以較高的價格采購商品。
三、采購決策的辨析
現實經濟生活中,采購商品價格只是影響采購決策的一種直觀的可視因素,在采購價格的背后,有更深層次的經濟因素影響企業的商品采購決策。企業應在認真研究影響采購價格的各種因素的基礎上,經過比較分析,權衡利弊,以對企業最有利的價格形式進行采購。
1.以采購總成本最低作為采購決策的基本依據
企業商品采購所支付的價格可能是低價,也可能是中價或者是高價。企業選擇其中任何一種價格形式的交易行為,都應以滿足所需和所付出的總成本最低作為采購決策的基本依據。有時商品采購給出的最低價格不一定就是商品采購總成本最低的采購價格,采購企業獲得采購低價往往需要以犧牲一定的利益或做出某些努力作為代價。企業低價采購所獲得的利益大于企業所犧牲的代價時低價采購才有實際意義。以下幾種情況有助于企業獲得采購低價,但不能保證采購總成本最低,需要進行辯證地分析。一是以犧牲采購商品質量為代價;二是以較大批量的采購換取采購低價;三是以提前支付貨款或者是給予供應商某種利益為代價;四是以犧牲供應商提供的較優厚的售后服務條件為代價;五是靠采購方自身的努力,采取自營服務的方式取得低價等。采購企業在權衡上述利弊關系之后,在對本企業經濟上有利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上述方式追求采購低價,通過降低單位采購價格的辦法實現降低企業采購總成本的目的。
2.以企業利益最大化作為采購決策追求的目標
低成本采購是采購企業獲得最大利益的基礎,但不是全部。企業追求采購總成本最低的根本目的是盡可能的獲取最大經濟利益,企業采購不僅為追求當前的利益,而且更應重視長期利益的獲得。以下幾種情況企業可能選擇放棄追求采購總成本最低而采取更為現實的采購決策。(1)為爭取有利的市場資源,可能以較高的價格參與市場競爭;(2)企業為獲取某新產品的市場獨占經營權,會以較優厚的價格實行買斷經營,以便獲取該產品較長時期的壟斷市場利潤;(3)招標采購中可能不僅僅選擇最低報價,而且還要考慮供應商的資質、信譽、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供貨保證能力、售后服務保證程度等;(4)產品使用過程中的追加成本的高低等。
綜合上述采購決策的利弊分析,理想的采購決策方案應該是在滿足采購企業所需的基礎上,以相對低的采購總成本獲取采購企業最大利益的決策方案。
參考文獻:
[1] 胡學慶 徐為民:連鎖企業商品采購管理[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
[2] 蔡中煥 魯杰:連鎖企業商品采購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3] 朱新民 林敏暉:物流采購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