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集團管控的三種基本模式,通過對比分析,剖析各種模式的特點。在分析模式選擇影響因素的基礎上,舉例說明各種模式的典型運用。
[關鍵詞] 集團管控 影響因素 管控模式
現代社會中,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規模日益擴大,組織結構日益復雜,集團公司下設子集團,各子集團下設子公司、控股公司、參股公司,各子公司又有眾多子公司、分公司。這么龐大的集團組織,該如何進行有效管理是擺在所有管理者面前的難題。
一、集團管控的模式
集團管控的模式有三種基本模式:財務管控型、戰略管控型、操作管控型。各種模式各有特點,并有特定的使用條件。
1.財務管控型。是指集團對下屬企業的管理控制主要通過財務手段來實現,下屬企業每年會給定財務目標,集團主要關注下屬企業財務目標的實現,并根據業務發展狀況增持股份或適時退出。集團對下屬子公司的具體經營運作管理基本不加干涉,也不會對下屬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進行限定。在實行這種管控模式的集團中,各下屬企業業務的相關性可以很小。具體可概括以下四個方面:
戰略計劃:審查、備案下屬企業戰略計劃
投資計劃:不參與下屬企業的投資決策,提供資金支持,關注投資回報率
經營計劃:為下屬企業制定財務目標不參加經營管理
HR計劃:只對下屬企業的一把手進行管理和考核
2.戰略管控型。是指集團總部負責集團的財務、資產運營和集團整體的戰略規劃,各下屬企業(或事業部)同時要制定自己的業務戰略規劃,總部負責審批下屬企業的計劃并給予有附加價值的建議,批準其預算,再交由下屬企業執行,集團總部很少干預子公司的具體日常經營活動。一般地,這種情況比較適用于相關產業企業集團的發展。
為了保證下屬企業目標的實現以及集團整體利益的最大化,集團總部的規模并不大,但主要集中在平衡各企業間的資源需求、協調各下屬企業之間的矛盾、高級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典范經驗的分享等等。具體可概括以下四個方面:
戰略計劃:審批下屬企業戰略計劃,必要時進行指導
投資計劃:審批下屬企業的投資計劃,并控制資金使用
經營計劃:為下屬企業制定財務目標和重大經營目標,并對其考核
HR計劃:對下屬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管理人員進行考核。
3.操作管控型。是指集團的業務管理部門對下屬企業的日常經營運作進行直接管理,為了保證戰略的實施和目標的達成,集團的各種職能管理非常深入,總部從戰略規劃制定到實施幾乎什么都管。在實行這種管控模式的集團中,各下屬企業業務的相關性要很高。為了保證總部能夠正確決策并能應付解決各種問題,總部的職能人員的人數會很多,規模會很龐大。從財務管控型到戰略管控型再到操作管控型,總部的集權程度越來越重。
二、集團管控模式選擇的主要影響因素
廣義的管控模式受眾多因素的影響,本文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行業特點。不同的行業具有不同的特點,對管理控制模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通常情況下,集團內各所屬企業分處不同行業,需要成員企業做出大量個性化經營決策,這樣的集團需要側重于分權型管控。而那些行業比較統一,業務運營比較單一,不需要成員企業做出太多個性化經營決策的集團,則具備實現集權管控的基本條件。
2.組織規模。組織規模決定了集團總部的管理幅度和范圍。在企業集團發展初期,成員企業較少,屬于單一區域,這種情況下集團有能力對成員企業實行緊密的集權型管控。而當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時,需要管理和協調的事務越來越多,如果全部交由集團總部來決策,勢必影響決策的速度和質量,這時就需要集團總部逐步放權,向分權型管控過渡。
3.組織結構。從經營風險的角度考慮,如果預計該公司在異地的經營風險大,可設立一個子公司,使其負有限責任,適度分權管控;反之,則可考慮開設分公司,以減少母公司的應稅稅基和運營成本,適當集權管理。
從業務戰略的需要出發,對涉及企業集團主業發展方向的控股子公司,母公司可以采用股權置換、收購等辦法使其成為全資子公司,以達到對該公司的完全控制,集權管理;而對一家全資子公司,基于某種考慮,也可能出讓部分股份使其變為控股公司或參股公司,適度分權。
4.企業家精神。每個人在做出各種決策時都有自己的風格,企業家亦是如此。有些企業家善于把握細節,事必躬親,在集團管控當中體現為集權型管控;而有的企業家則更善于抓大放小,在集團管控中體現為分權型管控。
三、集團管控模式選擇舉例
具體到某個具體企業的集團管理模式選擇,三種管控模式各有優缺點,并不存在一個標準或萬能的模式,也沒有最佳的模式,只有最適合集團自己的模式。
典型的財務管控型集團公司有和記黃浦。和記黃浦集團在全球45個國家經營多項業務,涉及港口及相關服務、地產及酒店、零售及制造、能源及基建業務,因特網、電訊服務等。總部主要負責資產運作,總部的職能人員并不多,主要是財務管理人員。
GE公司在1984年以前采用的是操作管控模式,導致總部機構龐大,而效率低下。直到杰克.韋爾奇任CEO后才轉變為戰略管控模式,大大減少了總部人員,卻在運營和效率方面大幅提升。
電力行業是一個高度重視安全性的行業,但業務運營相對較為單一,新的電廠投入運營后,除安全生產需要嚴格按照上級公司的指示來進行外,其他諸如調度開停機、設備檢修、保障安全生產活動,并沒有太多的經營決策。因此,發電集團大都實行了集權的管控模式,電網企業對下屬的供電企業也實行了相對集權的管控模式。
再如,上海寶鋼集團除了對鋼鐵生產業務采取經營管控型模式外,集團總部對金融、貿易、房地產等業務采取了戰略管控型模式,這與寶鋼集團“一業為主,多元化經營”的戰略導向是一致的。
參考文獻:
[1]曹文霞,企業集團管控體系建設淺析[J].經濟師2010,(12)
[2]柳昕,企業集團模式探討[J].福建建材2010(1)
[3]何倫倫、張瀟薇,淺議企業集團管控[J].鐵路采購與物流2009(4)
[4]夢玲,淺談企業集團模式的選擇[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