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游戲是一個虛擬的人類社會,其中也有著如同現實社會一般的市場體系。在這個虛擬的社會中,人們同樣也在進行著貨幣、物品的交易。當網絡游戲的虛擬交易發展到一定階段,將會產生對現實經濟的影響力。本文主要介紹了網絡游戲及虛擬經濟發展現狀、發展過程和特點,提出了我國網絡游戲發展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 網絡游戲 虛擬經濟 交易中介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生產出多余的勞動產品開始用于交換,市場經濟也開始由簡單的物物交換發展到現在的信用交易.而在信息網絡經濟發展的現時代,一種新的交易對象和交易方式漸漸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并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開始影響社會日常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網絡游戲的虛擬交易.
一、網絡游戲及虛擬交易的現狀
自上世紀互聯網經濟的起伏發展后,中國的網絡游戲產業搭上新網絡經濟的順風車,一炮走紅,表現出了快速發展的特點和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隨著游戲開發商的不斷努力,各種各樣的游戲層出不窮,網絡游戲的發展又極大的帶動了網絡虛擬交易,乃至經濟的整體發展。據《2009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相關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網絡游戲實際銷售收入為256.2億元,比2008年增長了39.4%,為相關產業帶來的直接收入更是高達555億元。中國自主研發的民族網絡游戲實際銷售收入為165.25億元,之中共有29家企業自主研發的64款網絡游戲進入海外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銷售收入1.09億美元。本年度,中國網絡游戲用戶達到了6587萬,比2008年增加了33.46%,其中付費網絡游戲用戶達3715萬,比2008年增加22.1%。在金融危機背景下能夠繼續保持逆勢增長的態勢,也與2009年網絡游戲用戶尤其是付費網絡游戲用戶的快速增加和國產網絡游戲的穩定增長有密切關系。網絡游戲發展的10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世人矚目的經濟增長數字,也造就了數百位年輕的千萬富翁。
網絡游戲就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它也有如同現實社會的市場經濟體系,也有玩家與系統或玩家之間的交易關系。游戲中虛擬的經濟與現實社會經濟的聯系,靠的就是游戲中使用的游戲貨幣和產出的裝備。雖然游戲中虛擬的游戲貨幣與現實的貨幣并沒有明文的兌換關系和比例,但卻不代表這種兌換關系和兌換比例不存在。很多人玩游戲是為了娛樂,為了滿足精神需求或是現今一種交友的流行方式,不顧是為了哪種原因,提升游戲角色等級,獲取精良的游戲道具是必不可少的。不少人為了節省時間和精力,直接體驗游戲所帶來的快感,就會花錢去購買這些虛擬的游戲物品,以滿足自己的需求,這些人一般被稱為“人民幣玩家”或“人民幣戰士”。那么,一種約定俗成的交換比例也就逐漸產生了。例如由網易公司自主研發出品的《夢幻西游》,經過幾年的發展,游戲中一些老區的夢幻幣與現實的人民幣基本形成了較為穩定的1500:100,也就是在游戲中的1500萬的夢幻幣,相當于現實中的100元人民幣;還有各種神獸,大概每種都價值千元,一個各種修煉滿、具有極品裝備和寵物的角色賬號甚至賣到上萬元。在游戲中,這種兌換是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的,那就是直接用游戲幣來購買點卡。夢幻西游中也設有專門的點卡寄售系統,一張150點點卡的夢幻幣價格為180-200萬,現實中人民幣的價格為15元,這與前邊提到的夢幻幣與人民幣的“匯率”也大致相同。隨著網絡游戲的發展和影響力的擴大,也許有一天,真的會出現一款游戲,其中的游戲幣會與我們現實的貨幣相掛鉤也說不定。
二、網絡游戲虛擬交易發展的階段及特點
網絡游戲發展至今,虛擬交易主要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主要是玩家面對面的交易。這個階段產生虛擬商品交易的初期,這個時期還沒有網絡交易中介。交易過程主要靠買賣雙方通過游戲聯系,約定見面的時間和地點,賣方將虛擬物品轉移到買方的賬號(游戲角色),買方直接付款給賣方。整個過程類似于現實商品市場發展初期的“物物交換”。這種交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只能在同一個城市或地區才能實現,且具有較大的交易風險。
第二個階段是以網絡交易中介為主要交易手段。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和網絡技術的不斷提高,一種全新的服務行業——網絡交易中介(平臺)出現了,比較知名的有淘寶、5173虛擬物品交易平臺等。買賣雙方無需見面,直接在游戲中約定好物品的價格,買方將現實貨幣轉入中介,當收到買方的物品時,確認交易;但如果買方提供交易截圖等物品交易成功的證明時,賣方也將獲得交易費用。這個階段的交易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地域上都沒有了特別的限制,但是網絡欺詐等使得交易的風險仍是很大。
第三個階段是使用網絡游戲運營商針對本游戲開發的交易平臺進行交易。一些影響力較大,游戲人數眾多的游戲運營商根據市場需求,開發了專為本游戲服務的交易平臺。一方面,可以賺取中介服務費用,另一方面,也確實完善了交易過程,方便了玩家之間的物品交易。例如,由網易自主開發的國產第一網游《夢幻西游》,就由該公司直接創建了游戲的專屬交易中介——藏寶閣。這里既可以進行買賣雙方已經約定好的各項交易,也可以自由選購由玩家上架的游戲中的各種物品。交易中介發展到現在,無論從交易過程還是交易信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使得虛擬物品的交易市場一片繁榮。
從網絡游戲虛擬交易的三個發展階段,我們可以看出現今虛擬物品交易市場的一些特點:第一,網絡游戲對社會道德的影響。網絡游戲用戶,尤其是付費網絡游戲用戶大多以18歲以上的成年人為主,但大量的青少年卻沉迷于網絡游戲,用父母所給的零花錢購買游戲中的極品裝備,以此向朋友同學炫耀,有時候不惜偷竊家中的財務去達成自己的目的。如何加強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正確引導他們的行為,不但是經濟、法律的規定,更是社會道德建設和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第二,網絡虛擬交易的不穩定性。目前,對網絡交易,尤其是游戲虛擬物品的交易基本處于無序狀態,國家也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或行業規定對其進行引導和管理。由于虛擬的物品并沒有固定的估價、定價體系,游戲中虛擬的市場價格是在玩家買賣雙方的需求決定的。各種不確定因素隨時存在,其中最大的問題仍然是信用和安全。如何判斷貨物的真假,來源是否正當,交易中是否存在詐騙問題,游戲運營商本身或與游戲用戶之間的矛盾等等,都會直接和間接影響這種穩定性。第三,網絡游戲發展盈利的新模式及其對現有金融秩序的影響。網絡游戲傳統的盈利形式是靠與游戲角色幫頂的點卡的銷售來實現的,而現在很多游戲已經不再使用點卡模式,施行游戲免費,改以銷售虛擬財物或游戲道具為主營形式。隨著各種“游戲工作室”、職業代練等從事游戲幣制造的職業團體的出現,許多“網絡游戲虛擬貨幣”的交易情況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且一些虛擬貨幣除了與游戲中的虛擬價值掛鉤外,通過正在形成的虛擬與現實世界的“財富轉化通道”,進入現實層面,開始形成現實的金融力量,這時現有的國家貨幣管理制度和相關金融行業法律法規提出了新挑戰。
三、網絡游戲的發展建議
在中國,網絡游戲的出現及發展,及時一個前途光明、潛力無限的朝陽產業,內含無限商機,吸引大批的商家進入,同時,它又是存在自身的不完善性,且關聯許多行業的發展,甚至達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程度。如何有序發展我國的網游產業,規范虛擬交易市場行為,筆者認為應從一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設置規范的行業發展模式,完善網游產業的相關規定,出臺明確的法律用以管理網絡虛擬交易,使之成為產業鏈發展的重要一環。我國的網游產業涉及面很廣,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游戲運營商處于中心地位,直接面向固網和寬帶運營商、游戲開發商、渠道銷售商、產品用戶等各個環節,其他廣告商、相關企業和服務人員大多處于產業鏈的末端,使產業發展中出現了一支獨大的狀況,不利于行業整體發展,同時也缺乏自主開發的技術和能力,致使產業發展的后勁不足,外國游戲廠商紛至沓來,分享中國市場這塊兒大蛋糕,使我國的游戲產業面臨極大危機。另外,混亂的虛擬網絡交易市場,如果疏于管理,將會滋生大量網絡欺詐、利用木馬和外掛盜取用戶賬號等犯罪,使用戶的正當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也會使得產業經濟的發展出現滯殆。因此,規劃產業發展,制定市場交易規則,加強自主創新技術研發,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制定出臺規范性法律法規是目前最應當關注的問題。
其次,因勢利導,利用網絡游戲帶動社會風氣的發展,特別對青少年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的形成有重大意義。游戲社區化有利于群體達成一致的價值觀、道德觀。不同興趣愛好的人聚集在共同的網絡社區空間里,進行共同的游戲、交流心得體會、談論社會文化,形成一個既虛擬又真實的社會群體。隨著游戲產業化的不斷發展,其社會影響力必將增強。青少年時代的人,總帶有一些的叛逆,如果采取說教或硬性規定,可能會出現反效果。如果將那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或內容樂觀向上游戲用于日常的教學和實踐中,用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也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再次,作為一個具有5000年發展的文明古國,我們要自主研發具有民族特色的網絡游戲。每一款游戲,都有其所代表的民族文化。例如現在仍是風靡全球的網絡游戲《魔獸世界》,整個游戲的背景就是西方文化的一個縮影,不同的種族,不同的語言,不用的膚色,不同的生活環境,所要求的任務等等,無不體現著西方的人的民族特色,再加上先進的3D制作技術,使這款游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依托于民族文化的創新才是網絡游戲生命力的核心。我國網絡游戲產業應當堅守社會責任,加快自主創新,傳承民族文化,打造時代精品,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
參考文獻:
[1] 邱晗陳恩情:虛擬貨幣中的網絡游戲貨幣和Q幣的經濟學分析[J].應用研究,2008,(12)
[2] 韓洪今:網絡交易平臺提供商的法律定位[J].當代法學,2009,(3)
[3] 劉佳王志義:青少年網絡游戲德育途徑探究 [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0,(6)
[4] 王宇露:網絡游戲中虛擬裝備的定價方法及價格穩定探討[J].市場營銷導刊,2007(5)
[5] 李琳趙秋棉:中國網絡游戲文化淺析[J].新聞愛好者,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