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到現在還沒聽說過什么叫“4D微互動電影”,那么你就Out了。在3D泛濫的當下,9月初,新浪微博攜手網球皇后李娜就推出了一部“4D微互動電影”。
在這部名為《李娜大戰鵝地神》的微互動電影中,李娜一改以往真人代言的形象,變身為動漫斗士,與怪獸展開搏斗,而搏斗的結果由微博網友決定。
通常,傳統的“4D電影”通常會根據影片的情節而搭配設計現場的效果,如煙霧、雨、光電、氣泡、氣味、布景等。而新浪推出的這支“4D微互動電影”,則是“3D+互動”的概念。在互動這一環節上,網友可通過發微博、虛擬射擊等動作親自參與到影片的劇情中來。
據該項目負責人、新浪市場部李爽介紹,這次推廣該項目的目標有兩個:“一是借助李娜在年輕用戶中的影響力,吸引更多‘90后’人群成為新浪微博用戶;二是讓更多人(包括企業)發現微博有更好玩的、多層次的應用,而不只是一個自媒體的角色這么簡單。”
差異化明星代言
2011年,李娜先后與多家品牌完成代言簽約,新浪便是其中之一。如果不能在策略上勝出一籌,這樣的資源很容易浪費。“不管是目前李娜代言的眾多廣告,還是競爭品牌的明星代言廣告,創意上都趨向于明星+品牌標簽的呈現方式,同質化明顯。”李爽介紹。因此,新浪必須要找到一條差異化之路。
而此時新浪的推廣目標也不再只是告知“weibo.com”,而是要讓更多“90后”年輕人關注新浪微博,使用新浪微博,提高活躍度。于是,微博網友90后群體頻繁選擇的“動漫”、“游戲”標簽給了新浪策劃的靈感——用動漫和游戲的元素重新包裝李娜的形象,創作一部特殊的互動電影,讓大家在微博平臺上用游戲與互動的方式體驗微博產品,而不是單純地看一部由李娜出演的新浪微博廣告視頻。
為了保證這部微互動電影的體驗效果,除了內部的創意人員主導外,新浪特別邀請了日本一家知名的動漫制作公司擔任動漫部分的制作。
電影上線1周后,即帶來近7萬微博新增用戶,在這些博友的標簽中最常見的就是“動漫”、“90后”。截至10月8日,李娜的微博粉絲數量增加了10萬人。而影片中的另一主角鵝地神的微博賬號關注人數也超過了1萬人,鵝地神APP累計用戶達到394,734人,守護者勛章領取數量更高達453,790人次。
在網友們以前所未有的“微互動”形式“導演”了《李娜大戰鵝地神》電影后,一部由李娜本人出演的30秒新浪微博廣告片才真的上市,并在各大視頻網站為之造勢。
新浪對李娜這一名人資源的運用顯然有其亮點,很快便吸引了一些熱衷邀請運動員代言的廣告主關注,甚至有一家運動品牌主動找到新浪,希望把電影中的李娜換成該品牌的形象代言人。但是,新浪一方并沒有同意,“我們的初衷并不是打算把這做成微博廣告的一種售賣模式。”李爽說。
創微博營銷全新模式
事實上,此次4D微互動電影最初的腳本來源于一支傳統的TVC,該故事講述怪獸鵝地神大肆破壞網友微博,在關鍵時刻,李娜借助微博的力量奇跡般地變身超級戰士,最終聚集億萬微博網友的力量打敗了怪獸。
這樣的產品英雄化+名人效應的傳統TVC模式本無可厚非。然而在李爽眼中,作為新媒體的代表,微博的市場推廣必須走在營銷模式的最前沿,必須去摸索并開創屬于自己的營銷模式:內容即市場,產品即創意,網友即媒介。
內容即市場:傳統推廣在前期往往采用散播小道消息、劇透等方式來作為引子。這次推廣則完全摒棄了這套思路,在前期預熱的1個月里首先創立了邪惡角色鵝地神的賬號, 以破壞和
整人為目標,開發了可以欺負網友的APP,大約40萬網友通過APP參與了整人行動,并為鵝地神聚集了上萬的粉絲。人氣急劇上升的同時,鵝地神突然宣布要破壞微博,與此同時第二階段的互動電影正式啟動上線,700多萬網友親身參與了影片的制作,并通過有趣的互動幫助李娜戰勝怪獸。這個過程中,大量網友發出微博,講述這只屬于自己的有趣經歷。
產品即創意:形式上的完全統一:活動互動站的載體不再是單獨的,而是每個網友自己的微博頁面。而且,每一次電影互動結果都會第一時間呈現在用戶自己的微博頁面上。
產品功能的無縫連接:用戶信息調用、微博的發帖、轉發、邀請好友、勛章獲取、微盤下載等功能與電影本身密不可分、一氣呵成。事實上,這是新浪微博通過電影互動幫助用戶熟悉了一遍產品使用流程。
網友即媒介:在推廣前期,新浪雖然也投入了大量的外站廣告資源,但是后期用戶的爆發性增長則完全來源于微博內部的網友轉發,每一個參與互動的網友平均會發出2.3條微博。
李爽還特別指出,這里的4D概念完全是指互動:1、除了播放器內部,整個頁面都是互動的舞臺;2、通過用戶信息調用,每個參與者的互動體驗都不同;3、產品功能無縫接入,大大提高用戶的參與度;4、良好的用戶體驗讓用戶不知不覺參與其中,并持續關注。
對于新媒體來講,傳統的平面、視頻等宣傳方式顯然沒法夠得上它們“科技前沿”的標簽。在2011年微博品牌活動中,從顛覆性和創新性來說,旨在推廣新浪微博的《李娜大戰鵝地神》微互動電影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