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區黨建工作是伴隨著社區的誕生和社區建設的實施而出現,是以街道黨委為核心,以社區黨支部為基礎,以社區全體黨員為主體,社區內各類基層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地域性黨建工作,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的一個新領域。近年來,社區黨建工作者在實踐中勇于探索、勇于創新,開創了社區黨建工作的新局面,但也存在思想認識滯后,組織管理不全,班子配備不強,工作隊伍力量不夠,辦公條件差活動經費少等問題。阻礙社區黨建工作的推進。
關鍵詞:新時期;社區黨建工作;社區黨組織;領導;協調利益;服務群眾
中圖分類號:D262.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21-0013-02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不僅是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各項工作的承接點,也逐步成為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點、社會穩定的保障點,更是新時期黨和政府服務群眾的落腳點。社區黨建工作是伴隨著社區的誕生和社區建設的實施而出現,是以街道黨委為核心,以社區黨支部為基礎,以社區全體黨員為主體,社區內各類基層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地域性黨建工作,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的一個新領域。近年來,社區黨建工作者在實踐中勇于探索、勇于創新,開創了社區黨建工作的新局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存在問題
(一)思想認識滯后,制約社區黨建工作的開展
胡錦濤同志強調:“只有堅持以黨的組織為核心,才能協調各方形成建設社區的合力,才能保證社區工作健康發展”[1]。然而,在社區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黨建工作卻并未引起足夠重視。主要表現在:
一是對社區黨建工作的領導支持力度不到位。社區黨建工作起步較晚,開展工作面臨著諸多難題,社區黨組織多不能獨立解決,須依賴于有關部門和上級主管領導的支持,但由于思想認識不適應,對社區黨建的支持和幫助不夠。
二是領導層面對黨建工作指導不夠,黨建業務方面的指導有限,也不夠細致,尤其是對基層黨務工作者業務培訓少,只重視上級的階段性檢查,“重經濟、輕黨建”的觀念依然存在。
三是社區黨組織職能定位模糊,對社區黨建地位和作用認識不到位,工作目標不夠清晰,主要任務和職責不夠明確,開展工作存在盲目性,單項活動多,系統性、規范性不夠。
四是社區單位黨組織,有的受行政隸屬關系影響企業黨組織工作壓力大的影響,再加上缺乏硬性約束“共駐共建”意識不夠強,對應承擔的義務缺乏正確的理解,對社區黨建工作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認為搞社區黨建是上級黨組織的事,對社區黨建工作不關心。因而在發掘自身優勢、為社區提供活動場所和建設資金、督促在職黨員參與社區黨建等方面顯得較為被動。其結果是,在職黨員和單位黨組織“仍然延續著老的認識,簡單地把本職工作等同于為黨做工作,只注重在單位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相當一部分在職黨員和單位黨組織在單位和社區表現出明顯的兩面性”[2]。這一切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黨建工作的開展。
(二)組織管理不全,影響社區黨建工作的開展
一是黨組織管理體制不順,城區的黨建工作仍然以黨組織隸屬關系形成縱向式管理,社區黨組織與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缺乏橫向聯系,僅限于搞搞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城管創建等工作,有的在建立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后,社區黨建工作構建了基本框架,推進了社區黨建的開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實踐的深入,駐社區單位在發掘自身優勢,幫助社區建設,實現全面意義上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仍有很大差距;受利益觀念的影響,駐社區單位與社區的關系好壞往往與經費支持的多少成正比,工作的臨時性、隨意性較大,尚未形成持久的推動力。
二是黨員管理有真空。在社區內,受社區黨組織直接管理的主要是黨員、組織關系轉進社區的離退休黨員和下崗職工黨員;間接管理的主要是單位在職黨員和流動黨員。社區黨支部一般對居民黨員和離退休黨員管理較好,居民黨員成長在本地,對社區建設關心,參加活動熱心;離退休黨員休養在家,時間寬裕,參加社區黨組織活動的積極性高;而在職黨員認為自己是“單位人”,社區黨建工作是“份外事”,不愿服從社區黨組織管理,更不愿參加社區黨組織活動;下崗黨員生活落差大、情緒大,想法多,不愿參加社區黨組織活動;流動黨員流動性大,分散性強,忙于生計,無暇參加黨組織活動。這一切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基層黨組織在建設和諧社區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
(三)班子配備不強,工作隊伍力量不夠,影響社區黨建工作的效果
表現在:一是知識結構不理想。存在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思想素質不高,理論水平、政策水平有限等問題,又缺乏專門的、系統的教育和培訓,工作在低層次上重復,面對大量復雜的新情況、新變化、新任務,再加上人手不足,工作常常出現應接不暇,顧此失彼,忙于應付,疲于奔波的尷尬局面,更難組織和開展高水平的黨建活動,影響社區黨建工作的效果。
二是責任意識不夠強。首先是缺乏政治意識,對許多政治問題聽而不聞,視而不見,無動于衷。在社區工作,很多事情看似平淡,但其中無不隱憂著種種政治問題苗頭。比如穩定問題、違法問題、對黨情緒問題、邪教問題等。如果社區黨建工作者能以敏銳的政治意識及早發現,爭取把問題控制在萌芽階段,則可以減少大量的上訪事件和矛盾激化,維護社會平安穩定。其次是缺乏責任心,大多社區工作者過于關注自己的工作待遇和八小時工作權利,缺乏“串百家門、知百家難,管百家事,解百家難,暖百家心”的服務居民的責任意識。
三是綜合能力不強。在實際工作中社區黨建工作者,面對復雜、多變的社區黨建工作,顯得組織才能不夠,協調能力有限、語言表達能力差、工作方法落后,綜合能力不強。社區黨建工作的對象復雜,有流動黨員和離退休、在職、兩新組織黨員,他們思想迥異、利益相左,要統一起來難;內容無確定性,完全根據社區黨建的實際變化情況而定;可借鑒的完整工作模式和操作程序缺乏,駐區單位又多不買賬等,這就使得在社區工作,什么樣的問題都可能發生,什么樣的話都會聽到。這就要求社區黨建工作者應有較強的組織才能,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科學工作方法,具備較好的心理素質,否則,就會出現面對煩瑣的工作,心生厭惡;面對不理解,心生憤怒;面對困難,心生氣餒,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的開展。
(四)辦公條件差活動經費少,限制社區黨建工作的開展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經費不足,社區辦公用房不能滿足工作需要,黨員活動室無法滿足黨員活動的需要,各種便民公益設施建設嚴重滯后,無法滿足群眾生活需要。如,新社區一般由幾個舊居委會整合形成,原有的辦公會址、活動場所存在地域因素和產權未理順、租借、危舊房等多種困擾,造成新社區工作人員增加、居民人數倍增,而辦公、活動場所反而分散、下降的情況。
二是活動經費少,無法滿足開展正常黨建活動的需要,又很難得到社區單位和其他方面的財力支持,大多數僅能維持日常開支,真正用于黨建的經費十分有限。黨組織活動受經費和場所的制約,給社區黨組織開展經常性的宣教活動,加強支部建設帶來了困難,一些社區黨建工作只能蜻蜓點水,活動形式非常單一,往往以讀報念文件為主,難以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建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嚴重影響了社區工作和黨建工作的正常開展。
(五)社區黨建職能與職責不適,加重了社區黨建工作的難度
一是居民事務社會化的趨勢加重了社區職責。居民事務社會化是社區黨建和社區發展的必然趨勢。社區的紛紛建立使大量的“單位人”涌入社區,社區黨建工作職責的多樣化日益明顯。社區不僅要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將流動黨員轉入社區,而且離退休黨員,甚至包括在職的黨員也要接受單位、社區的“雙重管理”。從這個意義上看,社區的黨務工作者已不再是單純的“黨務”工作者,而是承擔著配合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各項工作的行政、黨務“一肩挑”的責任。另外,政府職能部門和派出機關給社區下任務、定指標、評優劣、施獎罰,又進一步加重了社區職責。
二是“責”重“權”少的矛盾增加了黨建工作困難。社區職責加重的結果,大大超過了現有社區黨務工作者職責范圍所能承受的底線,即“責”重“權”少。社區既不能借助相關部門的力量,又不能憑借自己的職能權限采取行政手段去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顯然,職能與職責變化所帶來的矛盾使社區黨務工作者陷入了困惑。
二、問題根源
(一)思想教育跟不上社區黨建發展
社區黨建工作在推進和諧社區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導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新時期,社區黨建工作仍處于探索階段,一些黨組織、黨員、干部之所以在思想認識上存在不理解、不認同、不參與、不支持社區建設工作,主要在于人們的觀念一時還不適應“大政府、小社會”向“大社會、小政府”的轉變,一定時期的社會意識滯后于社會存在,這屬于前進發展中的正常現象。當然也跟宣傳引導的力度和深度不夠有關;跟各級黨組織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解決黨員思想認識問題、提高教育效果,還沒有完全到位有關。
(二)社區黨建的理論跟不上社區黨建發展
新時期,社區黨建工作仍處于探索階段,沒有形成一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既有深度又便于操作的理論體系和指導觀念,以此來提高對社區黨建的認識和推進社區黨建的實踐。“盡管實際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于缺乏社區黨建理論體系的指導,他們對社區黨建工作再進一步向縱深發展,缺乏前瞻性、理論上的、方法上的預先準備”[3]。
(四)激勵措施跟不上社區黨建發展。社區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一樣需要建立激勵機制,以確保社區黨建工作者具有旺盛的戰斗力和專心致志的敬業精神。從目前狀況看,對社區黨建工作者在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和物質上關心激勵的措施顯然不足。“單位黨建與社區黨建兩種模式的互動缺乏利益紐帶,其主要原因在于當前的社區建設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包括單位組織利益在內的社區共同體的營建,因而不僅失去了對社區單位和社區居民的吸引力,也失去了對轄區內黨組織和黨員的吸引力”[2]。
(五)管理理念跟不上社區黨建發展
新時期,社區中居民的結構多元化了,社區的組織也多樣化了,社區所涉及的共享資源也多樣化了。如何將這些資源打通,將需求不同、身份不同的人群的利益和要求整合妥當,如何將各方面已經擁有的豐富資源整合好、發揮好,需要運用現代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網絡黨建可以說是現實的要求,時代的呼喚!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天津視察工作時的講話[N].新華社每日電訊,2005-10-03.
[2]劉冀瑗.提高黨組織的戰斗力:解決社區黨建工作的首要問題[J].長白學刊.
[3]翟昌民.中心城區社區黨建研究[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