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雙語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專業英語的語言規范,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培養學生外語思維的習慣;對于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促進教育的國際化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如今的高校雙語教學還存在很多不容樂觀的地方。就師資、教材以及學生接收能力方面進行了討論,并且對其現狀中存在的問題給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雙語教學;數學專業;高校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21-0244-02
隨著中國經濟迅速增長和世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社會迫切需要大量精通兩種以上語言的人才,而雙語教學作為一種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有效手段,它的推行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用英語教學能使我們更好地檢索、利用最新、最先進的科技文獻。因為從20世紀中后期以后高水平科技文獻絕大多數都是英文的,發表論文和專著、國際會議一般使用的也是英文。用英語掌握科學與技術能使中國學生更為自信地走向世界,更為有效地了解世界和參與國際交流,從而使中國在全球化過程中輕松地引進來和走出去”。除此之外,多掌握一種語言,就多了一份生存的手段,多了一份了解世界的途徑,多一份就業的機會。而且如果我們高校的教師只會用漢語教學,并且所有的課程都是用漢語講授的話,這樣不利于外國學生到中國來留學交流,從而減弱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在高校課堂上用雙語教學(主要是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有利于學生掌握專業英語的語言規范,培養學生外語思維的習慣,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對于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促進教育的國際化將起到很重要的推動作用,并且學生可以學習國外原版教材,學習國外先進的學科體系、教學理念和豐富的數學邏輯內涵以及高等數學在其他學科領域中的基本應用,可以彌補中文教材在翻譯中沒有傳達的意思,彌補翻譯教材的不足。
2001年8月,教育部提出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雙語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高校積極開展公共課雙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并將雙語教學納入本科教學評估的重要指標。近幾年,雙語教學在我國從小學到大學,可謂是蓬勃發展。但其畢竟是一個新事物,大家的認識還比較籠統。如何有效地開展高校數學專業課的雙語教學,如何能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對于這些問題,即使是一些從事雙語教學的老師們,也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教學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一、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要推行雙語教學,不能只是一個文件,更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上,所謂“雷聲大,雨點小”。在我國十年的雙語教學中,各種問題暴露無遺。
學校在分配雙語教學時,手段過于簡單,實質上,在教學管理的背后隱藏著很多的問題。調查顯示,幾乎以概率為一的教工不愿意接收雙語教學的課程。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雙語教學的課程和非雙語的課程等同的考核工作量,這就忽視了雙語教學所帶來的各種問題:對人才的尊重,增加工作量的計算等等;即使對使用雙語教學課程配給一定的權重,許多老師還是愿意母語上課,備課上節省時間,上課時組織語言也比較容易,學生易于接受。于是雙語課程強制性的壓在新進青年教師的頭上。對青年教師來說,本身經驗不足,對課程教學不熟練,加之要使用雙語教學,推行雙語教學只能是流于形式。
目前在高校的教師中,出現兩難的境地:專業英語水平與專業知識不能集中于一身,高校雙語師資要么是英語教師出身,要么是學科教師出身。據可靠的數據統計,能夠完全勝任雙語教學的教師不超過10%。英語教師出身的雙語教師,英語基本功大多比較扎實,口語表達能力強,能流暢自如地用英語與學生溝通和交流,然而大多數情況下這類教師的專業知識相對欠缺。對應的專業出身的雙語教師,專業知識功底深,專業水平高于英語教師出身的雙語教師。但是,這類教師往往存在如發音不夠準確,句子不連貫等語言類問題影響雙語課堂上師生交流,顯然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不能滿足雙語教學的要求。
學生自身的接受能力也是影響雙語教學一個重要因素,其外語應用能力及專業素養都直接影響課堂知識的接受和雙語教學的實際效果,所以雙語教學中學生面臨著語言難點、學科難點這兩大障礙。對于語言來說,我國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普遍屬于“高分低能”,所掌握的詞匯與專業外語詞匯之間差距較大。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雙語教學較難適應,這就影響了完成教學進度與教學目標的質量。對于學科來說,部分課程專業性很強,低年級學生英語底子薄,實際掌握的英語級別與專業英語級別相差甚遠,在這樣的情形下推行雙語教學,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負擔。本來學起來就有困難,現在又要過語言關,勢必增加了學習難度,造成學習的不適應,甚至成了打擊。事實上,雙語教學對學生的要求相當高。目前普遍學生的外語能力及部分課程設置的不合理,造成了學生接受方面存在較大障礙,成為影響雙語教學質量的另一個關鍵因素。
教材是由信息、符號、媒介構成,用于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和思想的材料。它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知識載體,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教材的選擇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目前,國內很少有針對高等院校雙語教學而編著的教材,一般高校的雙語教學直接選用國外進口的原版教材。這些教材大部分能夠反映本學科的熱點和難點,但畢竟教材文化背景不同,照搬過來不一定適合我國發展。如果任課教師處理不適當,學生不容易讀懂、聽懂,甚至產生誤解;再次,原版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體系畢竟與我們現行的體系存在差異,導致原版教材的使用效率低,而且,原版教材一般價格比較高,相當一部分學生無法承受。
二、雙語教學的改革措施
讓青年教師承擔雙語教學課程也是不錯的選擇,他們年富力強,精力旺盛,易于接受新事物。但首先要有兩年以上的該學科教學經驗,這樣在上課時才能克服因為專業知識不熟練帶來的膽怯心理,心理上的優勢更有利于讓他們組織好雙語語言。學校要對接收雙語教學的老師,適當給予工作上的支持。要想上好一門課,首先要備好專業知識,這是大家都清楚的道理。當然如果想上好一門雙語課,那就不僅僅是專業知識的事情了,還牽涉到組織語言,并且是母語以外的第二種語言,這就無形中增大了雙語教學老師的工作量。所以在考核工作時,要考慮對雙語教學課程配套一定的系數,可以使承擔雙語教學的教師減少實際課時,這樣有利于雙語教學的開展和推行。
雙語教師必須是專業素質和外語素質俱佳、具有開闊的專業視野和全球意識、具有文化品格和文化批判力、能夠引導學生進入學科前沿的國際化人才。雙語教師隊伍的建設直接影響到雙語教學工作的成敗,一般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引進學科水平與英語水平都很高的復合型教師,適當聘請外教,同時對專業教師加大雙語教學技能培訓,提升青年骨干教師的英語水平,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雙語教學教師隊伍。
針對學生接受能力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分類教學。根據學生的外語水平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班級,對外語聽說能力較強的學生實施雙語教育。而對于外語基礎差、不能適應雙語教育的學生不宜勉強,應對其使用母語教學。
第二,延長教學學時。由于雙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同時擔負著學習語言和學習專業知識的雙重任務,為了保證學習效果,應該給教師足夠的時間去闡述問題,也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理解消化問題,與正常教學進度相比,雙語教學需要的教學時數勢必要延長。因此,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充分保障雙語教學所需要的學時。
第三,改革教學方式和手段。雙語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差異較大,初次接觸外文原版教材的學生,面對大量的生詞、專業術語普遍感覺吃力,這勢必會影響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的傳授。為此,雙語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努力探求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使學生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知識。例如,可以針對雙語教學的特點編寫適合雙語教學需要的雙語教材,將教學內容和課堂筆記融入教材,使教材同時起到教學參考書和筆記的作用,學生可以“以畫代記”,集中精力去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盡量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抽象的教學內容生動化、直觀化,幫助學生理解授課內容;督促學生對授課內容和專業詞匯提前預習,做到心中有數,有針對性地去聽課;在用外語授課以前,可以用漢語將授課內容梗概做一簡單描述,使學生在基本理解專業知識原理的前提下在花大氣力用外語授課,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編寫適合于中國學生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秀雙語教材是目前最適合雙語教學的一種方法。雙語教學的教材編寫仍然要考慮課程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課程的具體特點,大膽創新,改變過去一成不變的教材編寫模式,也不宜照搬國外教材,應當不斷摸索和實踐,形成適合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現狀和學生特點的、具有鮮明特色的雙語教材。
國內外的經驗告訴我們,雙語教學是第二語言學習的有效途徑,雙語教學對于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意義毋庸置疑,我們必須在這一點上統一認識,堅定不移地推動雙語教學的進程。當然,在雙語教學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初級階段,問題的出現是自然的,我們應該有必要的心理準備,對出現的問題抱有積極和寬容的態度。另外,應該充分認識到雙語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整體目標絕非個別雙語教師的努力就能夠實現的。例如,從雙語教學的規模上看,應該是多學科、大規模的雙語教學聯合行動,單一課程雙語教學的開展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從語言環境上看,語言環境的形成需要社會各方面協同努力,需要包括電視、廣播、報紙等各方面去積極營造濃厚的外語語言氣氛;從社會環境上看,需要各種有利于雙語教學的鼓勵性、引導性政策的出臺和相關軟硬件條件的創造。
參考文獻:
[1]劉國慶,蓋云英,王勇.“雙語教學”在數學教學改革中的實踐與創新[J].高校數學,2006,22,(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