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博因其自身的魅力為大學生所青睞,逐漸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微博在大學生中的用戶潛力巨大;從載體角度看微博具備了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有效性的兩個基本條件;從實踐角度看,目前許多高校已經利用微博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可知,借助微博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可行性。在微博具體運用過程中,高校應該建設好微博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促進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間交流,積極地引導大學生,加強微博網絡系統的監督管理。
關鍵詞:微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21-0173-02
“微博”,即微型博客,和傳統的博客不同,微博主要表現在“微”,每次最多發送140個字符(中國默認為140個漢字),但卻能起到表達心情,發布信息的作用。由于其具備手機發送文本的功能,用戶不必端坐在電腦前,便可實現與網絡的聯通。教育部在北京召開的網絡新媒體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討會,會議認為,以Web2.0、P2P、微博客等網絡新技術應用為基礎的新媒體資源豐富、信息傳播迅捷,日益成為廣大高校學生學習和交流的新平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掌握新技術,努力使網絡新媒體成為教育管理服務學生的好平臺[1]。因此,高校應該利用好微博新媒體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利用微博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一)從微博潛力看
新浪發布的《中國微博元年市場白皮書》預計,微博用戶的爆發性增長將出現在2012、2013年左右;2013年國內微博市場將進入成熟期,用戶使用率接近騰訊的2倍[2]。相關調查顯示,有22%的用戶就是因為手機可以登錄微博而開始使用微博的;到目前為止,已經有31%的用戶經常通過手機來登錄微博[3]。而根據易觀智庫Enfodesk發布的《2010年第2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業務市場季度監測》上的數據顯示:手機網民71.2%集中于10~29歲的青少年群體;學生群體在手機網民中所占比例也遠遠高于其他群體,35%左右的手機網民為學生;在使用手機上網的青少年網民中,在校大學生比例最高,有85.7%的大學生網民使用手機上網[4]。可見,微博的用戶基礎龐大,潛在用戶更是可觀,由此推知大學生的用戶群越來越龐大,這就為利用微博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可行的基礎。
(二)從載體的有效性角度看
載體的有效性是指如果載體的運用及其結果能夠滿足主體傳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需要,或者說對于主體的需要具有正價值,這樣的載體形式則是有效的,反之則無效[5]。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就必須滿足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能夠承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務、原則、內容等基本信息,并且能夠被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所操作;二是能夠將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聯系起來,使得主客體雙方之間可以借助這種形式進行雙向的交流互動[6]。而微博顯然具備以上兩個基本條件,是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形式。一方面,雖然微博篇幅短小,但它傳播的內容精煉豐富,具有針對性和極大的價值,承載信息的形式也靈活多樣,因此,微博能很好地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信息,又易于被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掌握。另一方面,微博具有很強的互動性,能夠讓信息發布者和受眾很好地交互溝通。通過微博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之間的橋梁,使他們互為主客體,及時交流互動。
(三)從實踐角度看
在新浪網,目前高校官方微博、院系微博以及高校的專家學者微博共同放在了高校微博板塊,構成了一塊“風景秀麗”、影響力巨大的網絡教育園地。高校已經開始利用微博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些高校官方微博極其注意滿足學生需要,第一時間發布學校要聞和講座預告。如河南大學的官方微博,首頁設置了8個版塊,用進行德育教育,宣揚傳統文化、校園文化等,對內及時發布新聞并同時進行線上線下的互動,對外展示校園魅力風采,宣傳招生政策[7]。蘇州大學社會學院的“學生工作4S”微博——寓意有智慧(Sapient)、有趣(Sapid)、有益(Salutary)和專用(Specialized)。微博的頁面上有資訊、人物、學業、生活、人際、心理、職場等十多個欄目令人耳目一新,為學生提供了便捷的服務,微博的開通進一步加強了學院與學生、家庭、社會的良性互動[8]。中國傳媒大學曾通過微博發起問卷調查,關注學校畢業生的求職去向,為即將求職的應屆畢業生提供參考。還不時發布服務公告、招聘信息,甚至是搞笑勵志視頻,聚集了不少人氣,轉發量也很高。從以上案例看,利用微博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有著良好的實踐效果,很值得在高校開展和推廣,可以為之。
二、利用微博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措施
(一)建設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借助微博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建設好微博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首先要建立微博思想政治教育領導小組,實行組長負責制。組長可由主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擔任,成員為各院和相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下設具體負責微博平臺日常運行和管理的工作小組。其次,建立微博信息員隊伍。以學生輔導員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相關教師為主體,選拔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和優秀先進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搜集、整合、編輯和發布學校微博信息的工作。他們也可以開設自己的個人微博面向學生群體傳播信息。另外,學校應該對信息員進行專門的培訓和專題學習,提高他們的信息媒介素養和對微博技術的掌握和操控能力。把微博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專業化,使他們具備過硬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專業技能,主導大學生的微博空間。在微博中,與大學生平等交流,良性互動,及時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引導和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間交流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師,客體是大學生,而微博有極強的互動性,可促進老師與學生間的交流溝通。在微博這個平臺上,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網民,有平等的話語權,可以相互交流知識和意見,溝通思想和感情,以拉近師生間距離。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當今大學生的思想脈絡,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可以以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手機用戶群、QQ群和Email用戶群為依托,建立微博信息發布和交流平臺,促進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交流。同時,可將學生群體分類建立微博平臺,如,以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學生會、學生社團、貧困生等為群體,根據各群體的不同特點和需求運行微博平臺,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
(三)進行積極地輿論引導
首先,微博是一種信息媒介,這就使得微博網上輿情周期越來越短、燃點越來越低、規模越來越大、互動越來越強,給小道消息和謠言以傳播空間。因此,高校應該對此在第一時間開展網上輿論應對工作,第一時間發布準確信息和回應網上質疑,及時有力地搶占信息流動的制高點,讓學生能方便快捷地獲取學校最準確的信息,消除小道消息的生存機會。學校可通過微博發布校園新聞、活動信息、服務資訊等,如河南大學微博官方網站中“焦點關注”、“學術動態”、“校園速遞”三大板塊用簡潔的語言及時發布包括校園新聞、學術報告會、研討會、作品展覽會、各類學術比賽細節、貸款發放、英語四六級、普通話等考試信息以及招生信息等各類資訊[7]。其次,高校應建立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題欄目,積極地引導學生價值取向,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主流意識形態、核心價值觀與微博對接,將大學生的注意力和社會關注點聚焦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上來,全方位正面的引導他們的道德傾向、倫理價值,社會態度和社會行為,并取得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四)加強微博網絡系統的監督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微博上要適時消隱其身份,把話語權給學生,但又要適時引導、監督、約束、規范學生的微博行為,避免垃圾信息彌漫,微博內容偏離主題等不良現象的出現。同時,可以建立一個輿論監測和信息反饋機制,分析判斷微博上的輿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預見性和前瞻性,將問題及時解決在萌芽狀態。此外,還應建立有效的微博網絡系統管理辦法,如新浪微博現在初步摸索出了一套系統的管理辦法,針對某個人做不同級別的信息發布權限處理,或針對一個地區做不同級別的處理,另外會針對關鍵字會有一些處理[9]。學校要適時出臺一些政策規定加強對微博網絡系統的運行管理、安全保障和信息發布審核程序等,確保其正常、安全、有效地運行。
結論
當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被微博的魅力所吸引,微博在他們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已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高校應該適應新的發展變化,賦予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氣息,利用微博這個平臺做好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視并學會熟練的掌握和運用微博教育的各種技術,發揮微博強大的影響力和穿透力,牢牢抓住微博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動權。總之,利用微博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成為高校與時俱進的一種選擇。
參考文獻:
[1]http://edu.163.com/09/0921/10/5JNRHHB300293L7F.html.2009-
09-2110:34
[2]蔡偉.新浪發布中國微博元年市場白皮書[N].南方日報,2010-
09-04.
[3]陸綺雯.微博“粉絲”也是一種生產力[N].中國文化報,2010-09-06.
[4]劉祖清,何平.借助微博拓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7).
[5]張婭菲.大學生短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07.
[6]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9.
[7]李冰.高校開始進入微博時代——以河南大學新浪網官方微博為例[J].新聞世界,2011,(2).
[8]http://u.edu.china.com.cn/2011-04/26/content_22440626.html.
2011-04-2610:41
[9]劉佳.微博來了[J].互聯網周刊.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