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立一個形式上的婦女草根組織容易,要使其能夠持續發展下去并保持良好的運作卻相當困難,需要花大力氣促進組織成員的意識提升與能力增長,才能使之最終走上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道路,通過河南社區教育研究中心多年推動婦女草根組織的經驗,總結了農村婦女草根組織發展的多樣化推動手法。
關鍵詞:農村婦女草根組織;多樣化;推動手法
中圖分類號:C912.8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21-0099-02
建立一個形式上的婦女草根組織是容易的,但是由于婦女草根組織生長的支持性環境有限,要使其能夠持續發展下去卻相當困難,需要花大力氣促進組織成員的意識提升與能力增長,使之最終走上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道路,否則,這些組織就會在外力撤出之后迅速地自生自滅。為此,應對草根組織進行持之不斷的能力建設。以下以河南社區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推動婦女草根組織發展的主要手法為例,來總結與探討婦女草根組織的推動手法。
一、參與式培訓
“參與式”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一些國際援助項目的開展傳入中國,它強調以參與者為主體,強調平等、合作、尊重的理念。參與式培訓內容建立在對參與者的需求評估之上,培訓方法靈活多樣,生動有趣。“中心”工作人員積極探索,將參與式培訓運用于草根組織的推動中。
(一)社會性別與發展
男強女弱,男主女從的不平等的社會性別觀念和性別關系嚴重制約著婦女的發展。因此,在任何一個婦女草根組織成立之初,社會性別培訓是“中心”開設的第一個培訓,希望通過此培訓,改變婦女的性別觀念,提升婦女的性別意識和主體意識。
“中心”除了借鑒已有的培訓框架與手法,還結合中國社會發展與本土探索,在社會性別的培訓內容上也有了新拓展。比如,針對農村比較普遍的“婆媳矛盾”,“中心”會從媳婦的照顧責任與照顧壓力、從夫居的婚居制等入手去分析。這些培訓不僅僅是提升了婦女的性別意識,更重要的是直接引發草根組織參與改變不平等制度的行動。
(二)團隊溝通與合作
只有通過溝通,組織成員才能相互理解、建立信任或互相協調,以便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培訓中,協作者通過大量的活動來讓組織成員了解溝通的重要性,掌握溝通的技巧。如“共畫一幅畫”:兩個成員拿一支筆畫圖,第一次不讓兩人說話商量,直接畫。第二次兩人可以商量著畫。然后把兩幅圖貼起來,讓她們比較,以此來讓她們明白溝通的重要性。通過“傳動作”、“傳悄悄話”等活動讓組織成員看到溝通不暢造成的后果,然后再組織大家學習坦誠、傾聽、換位思考等溝通技巧。
(三)獨立發展意識與技能
農村婦女由于受到傳統性別文化的制約與資源匱乏的約束,漸漸形成了自卑、順從、依賴等心理特點。為此,“中心”不斷地通過培訓來提升婦女的自信心。比如我們曾經搞過這樣一個活動“優點大轟炸”:讓一個婦女躺在那里,畫一個人形,先由自己說自己一個最大的優點,然后,選擇兩個人都說她的優點,把優點寫在相應的位置上,寫完后,培訓者讓參與者談看到這些優點有什么感受?她們都說“優點看出來了,沒想過這些”,“一下子有干勁了,覺得自己什么事都能干成”。這個活動使大家明白了人都有優點,農村婦女也很了不起,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夠把想做的事情做好。
除此之外,“中心”還進行了專業技術培訓。比如,對文化協會進行“草根劇團能力建設”培訓,對手工藝協會進行了色彩搭配、圖案設計等制作技巧的培訓。
總之,參與式培訓是一個重要的手法,有利于激發能動性,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有助于參與者意識得到提升。當然,培訓內容一定要從草根組織的需求出發,有較強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啟發性。培訓活動應該盡量豐富,運用的方式也要靈活多樣,這樣有利于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討論。培訓時間和地點的安排一定要符合社區民眾(尤其是婦女)的需求和實際情況。
二、能力開發
每個人身上都具有無限的創造力,即使是處于弱勢地位的人群,也都不是被動的、可憐的、等待被救援的人。只要有足夠的空間和參與的機會,她/他們身上蘊藏的能力就能被發掘出來,都會在社區發展中作出積極的貢獻。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提供空間和機會,給他們一個展示的平臺。
(一)登封周山村婦女手工藝品開發協會
在幾年的成長實踐中,手工藝協會的婦女不斷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選擇走上合作化的道路,設計出多樣化的產品結構,積極參與社區管理,逐漸成為社區有影響力的群體。
1.選擇走上合作化道路
2007年時,協會成員對于協會以何種模式運作產生了分歧,在了解情況后,項目人員分別介紹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組織”的特點和優劣勢。協會會員在知情的基礎上,經過充分討論后認為,合作組織的扶持弱勢群體,平等互助,能力增長的共同發展理念不能丟。她們說,“項目本身就帶有扶貧性質,是幫助農村婦女發展的,和股份制倡導的理念不是一條路”,最后,協會選擇了走“合作組織”的道路。
2.自行研制新產品
怎樣才能設計、生產出受市場歡迎的有特色的、精致的產品一直是困擾協會發展的問題,請市場上專門的設計人員來設計樣品,一是成本太高,二則設計出來的產品商業化太濃,不符合協會的理念。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后,協會認為還是應該挖掘自身的潛力,開發婦女的研發能力。到目前為止,她們已經自行設計了收藏產品、實用產品與公益產品三個系列的產品。
3.參與社區事務管理
協會婦女在生產實踐中看到了自己的潛力,提高了自信心與自我價值的實現,進而又在社區事務管理中、在推動社區性別平等規則的建立中展示她們的風采與魅力。在2008年的村委換屆選舉中,協會中有兩位被分別選為婦女主任和村小組;2008年協會一成員家舉辦了一場轟動全村的“女娶男”婚禮;2009年3月,協會12名婦女作為特邀代表參加本村《村規民約》的修訂與表決,她們代表婦女的群體行使公民權利,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二)登封東張莊農家樂文化協會
2006年2月,文化協會舉辦以推動性別平等為主題的“小品大賽”。從確定參賽作品的主題,征集劇本、演員,一直到劇目初選、預賽、決賽、評比、頒獎的各個環節,“中心”項目人員除了在劇本修改和舞臺調度方面給予了一點幫助之外,全都靠著協會成員的共同努力而順利完成。大賽那天,共有反映農民健康問題、贍養老人問題、婦女權益問題、家庭暴力問題、老人婚姻問題等六個劇目參加演出,現場氣氛熱烈而感人。
這次小品大賽,推動了農民的自我教育,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協會成員的能力,鍛煉了協會的組織管理能力,大大提高了協會在社區的影響力。
三、網絡共同行動
利用網絡推動草根組織發展,能使不同組織互相學習借鑒,互相支持,共同發展。當然要使網絡更能發揮作用,就要通過行動來促進組織間的合作,建立起有實際意義的“網絡”。到目前為止“中心”已開展了三次網絡共同行動。
(一)“我為環保作貢獻”
這次網絡行動圍繞著“禁塑”,治理白色污染,開展的活動是“我為環保作貢獻”。
首先,由“中心”組織培訓,讓大家認識到目前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與嚴重性。其次,由各組織在本社區內舉辦適應自己的、形式多樣的活動,強調在社區內的影響,鼓勵活動形式的獨特與創新。最后,開展“我為環保作貢獻”的現場會,各組織以不同方式展示自己開展活動的情況,有的是文藝宣傳,有的是入戶動員、垃圾清理等。大家進行了一個共同的交流,互相學習,共同發展。
(二)“老年權益模擬法庭”
圍繞農村老人的贍養問題,“中心”舉辦了第二次網絡共同行動——“老年權益模擬法庭”。這個活動先由各個草根組織收集素材,經過“中心”與協會成員共同加工潤色,在中間插進一些我們想要倡導的一些理念和對養老問題的探討。比如養兒防老是不是可靠?媳婦的照顧壓力大不大?為什么女兒養老不行?這個劇本中的角色由老年協會的成員扮演,選擇真實的法庭、法官進行審判。老年模擬法庭的共同行動,雖然看起來是反映老年贍養的問題,但實際上觸動的是社區分配規則,從夫居的婚居制等男女不平等的制度,倡導制度變革。
(三)“淡化男孩偏好”民眾戲劇
“中心”首先組織草根組織的成員參加了該項目的系列培訓,并且專門開展了“淡化男孩偏好”宣傳人員的培訓。這次行動目前還在緊張的籌備中,各個組織已收集了大量“淡化男孩偏好”的素材,還需要進一步潤色和提煉,然后進行排練、匯演。
網絡行動促成了多個草根組織之間的交流學習,帶給不同組織更多的發展思路,為草根組織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助力。當然要組織好網絡的共同行動,需要每個組織都具有奉獻精神與團隊意識,而且要選好主題,活動要貼近民眾的日常生活,要容易爭得基層政府部門的響應與支持。
參與式培訓、能力開發、網絡共同行動是河南社區教育研究中心在推動婦女草根組織發展過程中的主要手法,運用這些手法,“中心”推動的婦女草根組織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個婦女草根組織基本具備了持續發展的條件,其成員的性別意識、自我發展能力、參與社區事務的意識與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當然各個婦女草根組織的發展也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比如獨立發展能力還沒有完全具備,組織制度不健全,管理不民主等,這些不足之處還有待于“中心”不斷去探索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