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9~1963年,吉林省玉米(Zea mays L.)生產中主要以種植農家品種為主;20世紀60年代開始進行玉米雜交種選育工作;70年代是生產上雙交種向單交種的過渡時期,也是玉米生產的關鍵時期;80年代初全省基本實現了單交種化;90年代初隨著玉米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開始推廣密植和半密植型品種。在普通玉米生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還推廣了一批特用玉米品種。
關鍵詞:玉米;品種;發展狀況;吉林省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23-4791-03
Development of Maize Varieties in Jilin Province
JIAO Ren-hai,XU Yan-rong,DAI Xiu-yun,HOU Zong-yun,SUN Fa-ming,LIU Xing-er,ZHONG Yi
(Maize Research Institute,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ongzhuling 136100,Jilin,China)
Abstract: From 1949 to 1963, landrace maize(Zea mays L.) was mainly planted in Jilin province. Application of hybrid breeding started in the 1960s. Single hybrid progressively replaced double hybrid in the 1970s. In the early 1980's, single hybrid was popularized in Jilin provi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ize production level, compact planting and half compact planting varieties were applied in Jilin province in the early 1990's. Some special maize varieties were released while common maize production gained success in Jilin province.
Key words: maize(Zea mays L.); variety; development status; Jilin
吉林省位于世界三大玉米帶之一,土壤肥沃,光、熱、水資源豐富,且與玉米(Zea mays L.)生育進程同步,為玉米的高產、穩產提供了極為有利的保證。近年來已發展成為我國玉米總產量最多、單產水平最高,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出口量和外調量最大的玉米大省。多年來在平衡全國糧食供求、支援災區、出口創匯和增加國糧儲備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1 農家品種種植時期
1949~1963年,吉林省玉米生產中以種植農家品種為主,主要栽培品種有英粒子、白頭霜、紅骨子、金頂子、白鶴、美稔黃和紅瓢細等[1]。1955~1958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推廣種植了6個品種間雜交種。其中公主嶺82、公主嶺83主要在長春、四平地區種植,比地方品種紅骨子、金頂子等增產15%~20%,推廣面積4.0萬hm2。公主嶺27、公主嶺28主要在東北山區、半山區推廣種植,比當地地方品種白頭霜、紅骨子增產12%~15%,推廣面積1.0萬hm2左右。小穗黃×加拿大645、火苞米×加拿大645主要在西部地區推廣種植,推廣面積1.0萬hm2左右。
2 雙交種推廣時期
20世紀60年代,玉米雜交種選育工作已經開始,1964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育成吉林省第一個玉米雙交種吉雙2號,并開始生產試種,由于比農家品種顯著增產,引起農民和各方面的廣泛重視。隨后一大批吉雙號、四雙號、白雙號等雙交種相繼育成,很快替代了生產中的開放授粉地方品種[2]。主要有吉雙4號、吉雙83、吉雙147、吉雙15、四雙1號、四雙2號、白雙67等雙交種,累計推廣面積84.4萬hm2。實現了從農家品種到雜交種的第一次飛躍,玉米雜交種應用面積占玉米總面積的15.5%。1968年全省雜交種推廣面積超過玉米種植總面積的60%,達到基本普及。其中吉雙83高產穩產、熟期適中、適應性廣、對肥力要求不嚴,是吉林省種植時間最長、推廣面積最大的雙交種,1966~1985年該品種累計推廣面積358.1萬hm2,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吉林省的當家玉米品種。對提高吉林省玉米單產起到很大的作用,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3 單交種推廣時期
3.1 雙交種向單交種過渡時期
20世紀70年代是生產上雙交種向單交種的過渡時期,也是玉米育種的關鍵時期。70年代初,拱土力強、早發性好、自身產量高的玉米二環系吉63等相繼育成并應用,單交種制種產量得到保障,加上單交種的雜種優勢和一致性得到農民認可,吉單號、四單號、通單號、長單號、九單號和樺單號優良單交種開始投產應用并廣泛種植[1]。主推品種有吉單101、吉單102、吉單104、通單3號、九單1號、延單5號、長單14、樺單32等。其中吉單101是70年代吉林省平原地區推廣面積最大的抗病、高產優良單交種,比已推廣的雙交種增產15%左右。是吉林省主推品種,在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河北等省區推廣種植也表現抗病、高產和穩產。累計推廣面積667.0萬hm2,使吉林省玉米生產躍上新的臺階。1978年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1984年獲得吉林省政府科技重大貢獻獎。
3.2 全面推廣單交種時期
20世紀80年代初,全省基本實現了單交種化,其中1977年四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育成的四單8號推廣速度快且種植面積大,迅速成為當家品種,該品種1981年正式推廣,其中1985年推廣面積為89.8萬hm2,占當年全省玉米播種面積的51.6%,累計種植面積1 220.0萬hm2,1985年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3]。同時期推廣面積較大的雜交種還有四單10號、吉單131、黃莫、白單9號、四單12、通單14、莫吉、四單16等一系列新雜交種。
進入20世紀90年代,玉米育種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培育出了較多新品種,促進了吉林省玉米產業跨越式發展。審定推廣的主要品種有吉單133、吉單141、吉單156、吉單159、吉單165、吉單180、吉單303、吉單304、四早6號、四單19、四單105、四單151等,代表品種有吉單159和四單19,其中吉單159于1993~1998年在東北春玉米區累計推廣面積167.7萬hm2。1998年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四單19是連續多年在全國年種植面積超666.7萬hm2的四大品種之一,1993~1998年在吉林省累計推廣面積334.0萬hm2,1997年榮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3.3 密植和半密植型單交種推廣時期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玉米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吉林省選育出一批密植和半密植型品種并快速推廣。主要有四密21、四密25、吉單209、吉單180、吉單204等,這幾個品種均為吉林省玉米持續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四密21是吉林省第一個通過省級審定的自育密植品種,1995~1998年累計推廣面積66.7萬hm2,1998年榮獲吉林省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1999年獲得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4,5]。
20世紀90年代末至2010年,吉林省主栽品種有吉單209、四密21、四密25、吉單257、吉新203、吉單28、吉單29、四單136、吉單198、通吉100、吉單342、銀河101、通單24等。其中優質高蛋白玉米新品種吉單198自2003年審定以來在吉林、黑龍江、內蒙古、遼寧等省區開始大面積種植,2004年被評為全國農作物優勢產區主導品種,2005~2007年被評為吉林省主推品種和主導品種,該品種具有高產、優質、多抗等優點,至2006年累計推廣110.0萬hm2,2007年榮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9年獲得吉林省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
3.4 國內外單交種對吉林省玉米生產的貢獻
20世紀80年代以來,也有很多國內各省區及國外優秀品種為吉林省玉米生產做出了巨大貢獻[6],主要有丹玉13、中單2號、鐵單4號、錦單6號、本育9號、丹玉15、西單2號、登海9號、屯玉2號、農大60、農大364、鄭單958、丹玉39、三北6號、先玉335、吉引704等。但是這些品種多為跨區種植,熟期較晚,收獲時含水量高,是吉林省高水分玉米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5 吉林省玉米品種為我國玉米生產所做的貢獻
吉林省玉米品種在黑龍江省和內蒙古也曾占據主導地位,1995年在黑龍江省種植面積超過6.7萬hm2的品種中有4個是吉林省培育的,占46%;吉林省育成的品種在黑龍江種植面積曾占玉米總面積30%以上的主要品種有吉單101、四單8號、四單12、四單16、四早6號、四單19、白單9號、吉單180等[6]。
4 吉林省特用玉米生產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普通玉米生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還選育推廣了一批特用玉米新品種。主要有吉油1號、吉星油199、四油11、通油1號、春油1號、九糯3號、吉糯10號、吉農糯1號、吉農糯4號、吉農糯7號、春糯3號、春糯5號、吉甜6號、吉爆3號、超甜710、脆王、西芭、吉飼8號、吉飼9號等,真正形成了玉米品種類型齊全,熟期早、中、晚配套。
參考文獻:
[1]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吉林省種子公司.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志[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
[2] 陳學軍.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3] 楊 鎮,才 卓,景希強,等.東北玉米[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4] 李維岳,才 卓,趙化春.吉林玉米[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5] 焦仁海,李鳳任, 孫發明, 等. 吉林省主要玉米雜交種系譜分析[J].吉林農業科學,1999,24(1):32-35.
[6] 汪黎明,王慶成,孟昭東.中國玉米品種及其系譜[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