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作為我國海水工廠化養殖的主要代表品種,自1992年引入我國后,隨著人工育苗技術的突破和工廠化養殖模式的推廣和普及,已經在我國中高檔水產品市場占據了一定份額。但是近兩年我國市場上出現大菱鲆價格和生產要素價格波動較大等消極影響。為此,以我國主要大菱鲆消費城市中大菱鲆價格走勢為基礎,根據市場經濟理論分析我國大菱鲆市場供需結構,探討了我國大菱鲆市場價格波動的原因及市場拓展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大菱鲆;市場;價格波動
中圖分類號:S965.3;F31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23-5004-04
Study on the Market of the Turbot in China
HUANG Shu-pei1,2,REN Ai-jing1,2
(1.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2.China Agriculture Economics Study Center, Shanghai 201306,China)
Abstract: Turbot is the typical species of the marine industrial culture. Since 1992 when turbot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turbot has been taking the main place in the middle to high end of the domestic seafood marke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rval rearing technique and the mode of the industrial culture. Currently, the turbot market is facing the situation that the prices of turbot and production factors are fluctuating.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turbot prices in several main cities, the market economics theor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the turbot market, and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for the price fluctuation and the difficulty in market expansion.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made.
Key words: turbot(Scophthatmus maximus); market; price fluctuation
我國海水工廠化養殖始于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形成產業[1],隨后迅速發展一躍成為世界鲆鰈類第一養殖大國。2008年我國鲆蝶類養殖產量占全球鲆鰈類養殖產量的58%。2009年我國鲆鰈類產量更是高達8.96萬t,其中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產量列居首位,這在豐富我國和世界水產品市場的同時,也為我國其他漁業生產的工業化進程提供了重要參考。然而,在該產業產量迅速提高的同時,近兩年出現大菱鲆價格下滑、生產要素價格飆升等問題。因此,研究我國大菱鲆養殖業發展及市場狀況,進而揭示影響其發展和市場拓展的因素,對于大菱鲆產業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雖然我國大菱鲆養殖業發展已經走過了幾十年的歷程,但是對于大菱鲆養殖產業經濟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大菱鲆作為名貴海水魚類引入我國后,隨著人工育苗技術的突破和工廠化養殖模式的推廣和普及,發展至2000年已經在酒店消費中占有一定的份額,這主要與大菱鲆本身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關,另外與其俗名多寶魚也有一定的關系,其俗名蘊含吉祥富貴的含義,在婚宴及各種商務宴請中頗受歡迎。但自2006年經歷了“多寶魚事件”后,大菱鲆市場雖已重新步入平穩的發展軌道,但近年來市場狀況卻波動較大。冷傳慧等[2-4]對我國大連、鄭州等地的鲆鰈類消費市場進行了個案的實證研究,同時也對我國大菱鲆市場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以我國大菱鲆銷售各個環節的價值增量為切入點,進而以北京大菱鲆市場為例進行了市場影響因素分析。而本研究主要采用我國上海、北京、廣州等各主要消費城市大菱鲆近兩年以來的價格走勢,分析我國大菱鲆市場的供需結構,根據價格供求理論分析我國大菱鲆市場波動的原因,并指出影響市場拓展的因素,進而提出了相關建議。本研究數據來自“鲆鰈類工廠化養殖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團隊”,研究團隊自2009年起在深入各主產區對各級水產部門、技術推廣站、綜合試驗站以及生產單位進行了詳實的問卷調研,對我國鲆鰈類養殖業既有宏觀層面的把握,也有對微觀層面問題的切實分析。
1 我國大菱鲆市場價格基本走勢
圖1描述了在我國幾個主要城市大菱鲆批發價格的走勢。首先,3個城市的大菱鲆價格的總體走勢情況比較一致,自2009年3月起至2010年12月在波動中走低,2011年起逐漸在波動中上升。2009年3月至年底,3個城市的大菱鲆價格雖然波動較大,但主要還是維持在60~80元/kg范圍內,而北京市在2009年9~11月間有大幅增長,推斷主要是北京市受“十一”國慶節的影響,使產品價格提高。其次,在2009年10月和2010年10月3個城市中大菱鲆價格都有所反彈,一般為同年的最高價格。在2009年10月,上海市和廣州市出現了20元/kg左右的漲幅,北京市出現了較9月近40元/kg的漲幅,可見黃金周對于大菱鲆消費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第三,自2011年起3個城市中大菱鲆價格在波動中逐漸上升,2010年底大菱鲆價格在3個城市中均下降至40元/kg的最低點。但自2011年1月起大菱鲆的價格開始逐步回升,至2011年7月大菱鲆的價格已經接近60元/kg。以上分析清晰地顯示,在幾個主要消費城市中,我國大菱鲆的價格在經歷了2年波動中走低的情況下,自2011年起正在逐步回升[5]。
2 價格波動的原因分析
市場機制理論歷來是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內容,古典經濟學家和新古典經濟學家都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我國大菱鲆市場曾經經歷了一個高利潤時期,而自2006年“多寶魚事件”后我國大菱鲆市場的利潤逐漸趨于正常化。目前,我國大菱鲆養殖產量可觀,行業中主要以中小型養殖單位為主;其次,大菱鲆行業中各個養殖單位中所銷售的大菱鲆沒有嚴格的差異,可以視為同質產品;第三,目前進行大菱鲆養殖在大部分產區內并不需要特別審批,養殖單位可以自由地進入或者退出大菱鲆養殖行業。但與完全競爭市場不同的是,在大菱鲆市場中并沒有實現完全信息對稱,因為大菱鲆養殖單位極少參與市場銷售活動,中間商在大菱鲆的銷售和販運過程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以上是對大菱鲆供給方面的描述。就需求方面來說,我國鲆鰈類消費地主要是鲆鰈類產地以及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消費方式則以酒店消費為主,且多為鮮活產品。根據地域來看,產地便于運輸且消費者對于鲆鰈類產品的認知程度也較高,因此屬于主要的消費地區,多次深入養殖區的調研中發現,在鲆鰈類主產區不同檔次的餐館中均有鲆鰈類鮮活產品的銷售,而在產地以外的大中城市中,批發市場的鲆鰈類產品主要銷往當地中高檔酒店和餐飲場所。因此,鲆鰈類產品的消費屬于中高檔水產品消費,消費人群和場所較為有限,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鲆鰈類產品的需求增長。
2006年“多寶魚事件”以后,我國大菱鲆養殖業的利潤雖較之前大幅下降,但是由于魚體生長快、存活率高等因素還是具有可觀的利潤空間。加之進行養殖并不需要特別的審批,因此大量社會資金涌入大菱鲆養殖產業,這必然導致大菱鲆產量快速增長,而由于大菱鲆消費受消費渠道、形式和人群的限制,近年大菱鲆需求量較為平穩并未發生較大的波動。根據基本供求理論,在供給逐步增大但是需求穩定不變的情況下,市場將會出現供給過剩的情況,進而引起產品價格下降,這正符合2009~2010年底我國大菱鲆價格走低的狀況。
但是自2009年我國大菱鲆養殖業在面臨市場價格逐步下降的同時,飼料價格和勞動力價格出現了大幅度上升。大菱鲆養殖主要采用顆粒料和鮮活飼料,自2009年5月起國內各個品牌的大菱鲆顆粒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而現貨飼料更出現了80%的上漲,人工工資也出現了30%左右的增長,大大增加了大菱鲆的養殖成本,加之銷售價格下降,在雙重打擊下,一些較小規模的養殖單位被迫退出大菱鲆養殖產業,但由于大菱鲆養殖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產量變化也存在時滯性,至2011年才由于產量減少而導致大菱鲆價格有所回升。
3 我國大菱鲆市場拓展障礙因素分析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大菱鲆市場發展的關鍵在于需求市場的拓展,但近幾年我國大菱鲆市場并無較大的變化,其原因主要為以下幾點。
3.1 消費形式局限
根據以上論述,我國大菱鲆消費的主要區域具有局限性,主要以產地和我國的大中城市為主,同時,消費的方式主要以酒店消費為主且多為鮮活產品。這與大菱鲆是20世紀90年代才引入的外來魚種有一定的關聯。因此,消費地區和消費方式有限,大大限制了我國大菱鲆消費的增長,也說明大菱鲆消費屬于中高檔水產品消費,尚未走入家庭消費。
3.2 消費者認知度低
消費地區和消費形式的局限必然導致消費群體有限。由于大菱鲆是外來魚種,在消費文化上較石斑魚等本地魚種處于劣勢。而相對于龍蝦、鮑魚、海參等大菱鲆在消費者中的認知程度也大為遜色。因此大菱鲆產業不僅喪失了大量潛在消費群體,而且在它的消費人群中也出現了其他水產品對其替代的威脅。
3.3 產業組織化程度低
上文中提到,我國大菱鲆養殖主要以中小養殖單位為主,養殖單位自身的組織化程度就較低,同時由于該產業近兩年進入和退出產業的現象較多,產業層面的合作社、協會等組織建設并不完善,這與大菱鲆養殖業較少涉足市場銷售環節有很大的關系。產業組織化程度的高低與產業自身素質的高低密切相關,組織化程度高的產業也將具有一定的產業文化,而目前我國大菱鲆養殖業主要以中小養殖單位為主,養殖單位間缺乏合作和協助精神,因此也大大影響了大菱鲆產業的市場參與程度,從而在供需關系上較為被動。
3.4 產品同質化嚴重
在我國大菱鲆養殖業中,目前尚未出現地理標志品牌和著名的注冊商標,雖然一些養殖單位具有自身的品牌,并且在同行間具有一定的聲譽,但是該種品牌影響并沒有深入到消費市場中。對于消費者而言,市場中所銷售的大菱鲆沒有顯著的差異,并且銷售過程僅僅依靠消費者自身的消費經驗來判斷商品魚的品質。因此,該種情況下往往因價格較低而吸引消費者,也極易出現價格戰的惡性循環,對養殖者和消費者都將產生不良的影響。
4 市場拓展對策建議
市場需求因素已經成為鲆鰈類產業的瓶頸因素,其中特別是大菱鲆養殖由于供給持續增長,而短期內需求并無較大變化,引起市場價格持續下降等問題需要高度關注。
4.1 深化產品加工
如前所述,鲆鰈類產品主要以鮮活方式銷售,這對于運輸和保鮮具有一定的要求,同時大菱鲆產品的規格太大,不適于家庭消費,而規格太小在養殖生產上又不經濟,建議通過加工業的發展針對性地開發家庭消費的冰鮮(冰凍)產品來避免水車充氧運輸,從而降低大菱鲆產品的運輸難度和成本。同時,通過深化產品加工將大菱鲆成魚進行分塊和再加工,可以研發多種加工方式,如罐裝、熏制或者腌制,以便使大菱鲆更加適宜家庭消費。
4.2 引導營銷模式轉變
長期以來,大菱鲆消費模式一直以鮮活產品的酒店消費為主。要改變這種單一的消費模式,需要在產品規格、產品加工、組織形式、結算方式等營銷模式上進行拓展,必須改變總是依賴于運銷商-批發商向酒店提供鮮活產品的營銷模式,應當考慮通過提高養殖生產者的組織化程度、實現與超市等零售商直接對接,向其提供鮮活或冰鮮、冷凍產品,開拓新的消費市場。這不僅要求養殖企業自身積極參與到大菱鲆的市場銷售環節當中,同時也需要加工企業等關聯產業的建設與發展,即需要通過配合大菱鲆產業鏈的整合與優化來實現營銷模式的轉變。
4.3 推動產業文化建設
考慮到大菱鲆產品的認知程度上需要提高等因素,建議注重品牌建設及大菱鲆產業的文化打造,提高產品知名程度,從而實現從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與提供服務并重轉變,創造產品的價值空間。在品牌建設方面,不僅僅是需要個別的廠商大力推廣自己的注冊商標,更重要的是產業層面聯合宣傳,即展開對大菱鲆產品的宣傳,注重宣傳大菱鲆產品肉質鮮美、蛋白質以及多種有益于人體健康的營養元素含量高,同時注重宣傳產品在養殖過程中的安全性和環保性。這種聯合宣傳,歐美等國家在牛奶、牛肉等產品上均有廣泛的運用,其效果斐然,值得借鑒。
5 小結
根據市場供需基本理論,由于我國鲆鰈類養殖的不斷擴張,鲆鰈類產品特別是大菱鲆和牙鲆成魚供給數量激增,而由于消費方式和渠道的限制使得市場需求比較穩定,出現了供過于求的狀況,導致價格下跌。與此同時,生產要素價格的提高和養殖成本的上升,使得鲆鰈類養殖者面臨內外夾擊的狀況。因此2009年以來一些養殖單位陸續自愿或者被迫退出了鲆鰈類養殖業。而根據蛛網理論,具有一定生產周期的行業中,特別是短期內供給無法調整的農業產業中,會出現由于當年價格下跌部分生產者退出生產,隨后第二年由于產量下降價格又重新上升的狀況,而這又進一步使得一些生產者重新加入生產行列,那么下年又出現了由于產量增加而產品價格下跌的情況,這樣產量與價格相互影響,此長彼消周而復始。而2011年以來,我國鲆鰈類產品特別是大菱鲆的價格在波動中不斷攀升,符合上述理論分析。這樣生產者不斷進入和退出鲆鰈類養殖市場,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這說明在我國鲆鰈類養殖業中,養殖單位需要自身加強內外兼修以外,同時需要重視產業層面的建設,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以提高市場風險的應變能力,而這不僅需要產業自身的努力,也更需要國家宏觀調控的理性引導。
致謝:由衷感謝遼寧省、河北省、天津市、山東省等鲆鰈類各主產區業務主管部門及鲆鰈類產業技術體系各綜合試驗站的大力支持。
參考文獻:
[1] 雷霽霖.我國海水工廠化養魚概述[J].現代漁業信息,1998,13(8):4-10.
[2] 冷傳慧,李芳芳.我國大菱鲆市場影響因素的考察[J].中國漁業經濟,2010,28(2):55-61.
[3] 李芳芳,冷傳慧,李 強.中國鮃蝶類產品大連地區餐飲消費市場調查[J].水產科學,2010,29(7):438-442.
[4] 李 強,冷傳慧,李芳芳. 鄭州地區鲆鰈類消費狀況考察[J]. 現代漁業信息,2011,26(4):6-8.
[5] 楊永華.市場經濟學原理(中國版) [M]. 廣州:經濟出版社,2003.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