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3414”回歸試驗設計研究不同氮、磷、鉀肥料施肥量配比對蓮子產量的影響,建立了相應的施肥模型,探討分析確定了子蓮配方施肥養分適宜用量的方法。結果表明:所試田塊及其代表區域對蓮子產量的影響順序為氮肥>鉀肥>磷肥,推薦配方施肥氮肥(純N)養分用量270.0 kg/hm2,磷肥(P2O5)養分用量90.0 kg/hm2,鉀肥(K2O)養分用量97.5~127.5 kg/hm2,養分配比為1∶0.33∶0.36~0.47。
關鍵詞:蓮子;施肥模型;回歸分析;推薦施肥量
中圖分類號:S6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23-4816-04
Effect of “3414” Fertilizer Experiment and Balanced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 in Seed Lotus
LI Chuan-bin1,HE Jian1,CHEN Xi-gui1,LIN Gui-rong1,CHENG Liu-qing1,ZHENG Xing-fei2,ZHANG De-cai3,
WU Hui-sheng2, HU Zhong-li2
(1. 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 of Jiangxia, Wuhan 433001,China;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
3. 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 of Hubei Province,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3414” fertilizer experiment of lotus in Jiangxia, Hubei provinc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P,K ratios on seed yield was studie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production and amount of fertilizer were established along with the method of appropriate amount of recommendation fertilizer in seed lot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 fertilizer yield-increasing efficiency was the most powerful in trial soil or representative region, the lowest was P fertilizer; The highest yield was obtained with 270.0 kg/hm2 of N, 90.0 kg/hm2 of P2O5 and 97.5~127.5 kg/hm2 of K2O; deduced fertilizer ratio of N,P,K was 1∶0.33∶0.36~0.47. Key words: lotus seed; fertilization model; regression analysis;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
子蓮是我國重要的水生經濟植物,其蓮子中含有豐富的磷脂、生物堿和類黃酮等物質[1,2],營養價值豐富,藥用價值非常高,為藥食兩用佳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識的增強,蓮子作為保健食品的用量在逐年增加,因此研究子蓮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具有重大意義。
武漢市江夏區是湖北省主要的子蓮種植區,常年種植面積2 000多公頃。農戶存在不合理的施肥習慣,平均氮、磷、鉀養分施用量分別為402.0、102.0和111.0 kg/hm2,主要是氮肥施用過多,硼、鋅微肥基本不施用,肥料養分配比失衡,造成蓮子產量低,產量水平2 700 kg/hm2,投肥效益不高。為探尋子蓮配方施肥推薦方案,我們選擇區域內有代表性田塊進行“3414”肥料效應回歸試驗并分析,初步建立了子蓮的施肥模型,推薦確定了區域子蓮較為合理的肥料養分施用量,為子蓮施肥的進一步優化配施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土壤與作物
試驗地點設在武漢市江夏區蓮子主要種植區法泗鎮、金口街,地下水位0.3~0.5 m,地形屬河漫灘。供試品種為湘蓮。試驗施肥前采集土壤農化樣,利用土壤常規測試方法分析樣品[3],試驗地基本情況見表1。
1.2 供試肥料
供試氮肥為尿素,含純氮46%,磷肥為過磷酸鈣,含有效磷(P2O5)12%,鉀肥為氯化鉀,含有效鉀(K2O)60%。硼肥采用含量為11%的硼砂,鋅肥采用含量為20%的七水硫酸鋅。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3414”最優回歸設計[4],共設3因素4水平,14個處理:①N0P0K0、②N0P2K2、 ③N1P2K2、④N2P0K2、⑤N2P1K2、⑥N2P2K2、⑦N2P3K2、⑧N2P2K0、⑨N2P2K1、⑩N2P2K3、11N3P2K2、12N1P1K2、13N1P2K1、14N2P1K1(下標為養分施用量水平,0水平即為不施用,1水平養分施用量為2水平的1/2,3水平為2水平的1.5倍)。依據各試驗田塊土壤有效養分測試值,對照預定的施肥推薦指標(土壤養分豐缺指標和蓮子作物肥料養分施用指標)確定各試驗田塊各因素2水平養分的施用量,1號和2號田塊土壤肥力相似,氮、磷、鉀肥養分施用量分別均為262.5、90.0、142.5 kg/hm2,3號和4號田塊土壤為同田塊進行的2個試驗,氮、磷、鉀肥養分施用量分別為262.5、90.0、120.0 kg/hm2。
試驗小區面積均為20 m2,不設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間插石棉瓦(插深0.4 m,地上部分0.5 m)并加薄膜糊泥隔離,田間單設排灌溝,單灌單排,四周設保護行。氮肥分3次施用,即基施、蕾期或始花期追施(第1次)、結蓬期追施(第2次),比例按4∶3∶3;磷肥和鉀肥分兩次施用,即基施和花期追施,比例均按5∶5。各處理均施用硼肥和鋅肥,全作基肥施用,每公頃用量分別為7.5、15.0 kg。
1.4 數據分析方法
利用Excel軟件對測土配方施肥試驗進行數據分析,分別擬合建立施肥量與產量的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效應關系方程,繼而依據效應方程,按最大邊際效應求取偏導函數,預測所試田塊氮、磷、鉀肥最佳施用量與產量,根據分析結果給出推薦施肥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結果
各試驗小區產量全部實收,折算成公頃產量(其中各處理抽取藕帶產量按藕帶與殼蓮氮、磷、鉀全量養分含量,折算為殼蓮產量),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施肥量與產量表現為理想的趨勢關系,即不施氮、磷、鉀養分,其產量均表現最低,推薦的2水平施肥量(處理⑥)均表現最高,在不高于2水平養分施肥量(處理⑥)的情況下,產量隨施肥量增加而增加;但增加施用量超過處理⑥(相對過量)時則產量均下降。比較處理②、④、⑧各試驗平均產量,僅不施氮(處理②)產量最低,僅不施磷(處理④)相對較高,僅不施鉀(處理⑧)略低于處理④;將1水平施用量處理③、⑤、⑨分別與對應的處理②、④、⑧比較,增施1水平氮處理③增產率最高為21.9%;增施1水平磷處理⑤的增產率最低為10.4%,增施1水平鉀處理⑨的增產率為12.6%,略高于處理⑤。說明肥料適量平衡施用的重要性,施肥不足、過量和不平衡都將影響產量和效益;所試區域影響蓮子產量的因子依次是氮、鉀、磷。
2.2 三元二次肥料效應模型擬合與施肥推薦
按三元二次肥料效應模型對試驗結果進行回歸分析,得出蓮子產量(Y)與N、P、K肥料施用量的三元二次效應方程(表3)。由表3可知,各試驗均能正常擬合出效應方程,二次項系數均為負數,各方程決定系數都在0.95~0.99之間,模型1、2、4的F 值大于F0.01,達到極顯著水平,模型3的F值大于F0.05,達到顯著水平。說明各效應方程均可用于預測分析。觀察各兩因子間的交互作用對產量的影響,NP交互作用均為正,NK、PK的交互作用則有正有負,但數值較小,對產量影響較小。確定某個田塊一定的目標產量,應用三元二次效應方程無法計算確定氮、磷、鉀肥料的施用量,即不能用于施肥推薦,僅能依據其預測結果而參考進行施肥推薦。
2.3 一元二次肥料效應模型擬合與施肥推薦
相對三元二次肥料效應模型,進行一元二次肥料效應模型降維回歸分析,各試驗氮因子抽取②、③、⑥、11 處理結果,磷因子抽取④、⑤、⑥、⑦處理結果,鉀因子抽取⑧、⑨、⑥、⑩處理結果,擬合得出各試驗各因子蓮子產量(Y)與某因子養分施用量(X)的一元二次效應方程(表4)。由表4可知,各試驗均能正常擬合出效應方程,二次項系數均為負數,即作物產量與施肥量均表現為正常的拋物線關系,且表現較好的相關性,部分田塊和因子達到了顯著水平,決定系數在0.834 7~0.998 5之間。說明各效應方程均可用于施肥推薦和預測分析。
采用函數效應法即應用一元二次效應方程,確定一定的目標產量,可計算得到達到該目標產量的肥料推薦施用量。其目標產量的確定必須在各因子目標產量取值范圍的公集內取值。確定各田塊各因子中最低的預測最佳產量為各田塊目標產量,相應計算的推薦施肥量見表4。由表4可知,所試各田塊各因子的一元二次效應方程各有差異,即使是肥力相似兩田塊或同一田塊進行的兩試驗,也是各不相同,相應計算推薦的肥料施用量也存在差異,但3號和4號兩田塊相對比較接近。各田塊所計算推薦的肥料施用量與按豐缺指標法預定的施用量差異也不是很大,說明各試驗田塊各因子所擬合的一元二次效應方程可用于施肥推薦,對本田或土壤肥力等因素相似的田塊有較好的可行性,但對于大面積推廣應用或其他肥力類型田塊則不一定具有較大的可行性。
2.4 肥料效應方程預測結果與施肥推薦
依據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效應方程,按最大邊際效應分別求取偏導函數,三元二次模型最佳施肥量按b1+2b4N+b7P+b8K=PN/PY、b2+2b5P+b7N+b9K=Pp/Py、b3+2b6K+b8N+b9P=PK/Py方程組求取,繼而預測最佳經濟產量[3];一元二次模型最佳施肥量按b+2aX=Px/Py方程求取,繼而預測最佳經濟產量[3],結果見表5。可見各試驗田塊所擬合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效應方程均能正常預測出結果。比較三元二次與一元二次效應方程預測最佳施用量,及表4中推薦的施用量,三元二次效應方程預測結果最高,其他依次要低,后兩者間差異相對較小,一元二次效應方程預測結果相對于試驗田塊實際采用的“最佳”施肥量最為接近。測算各預測推薦結果的產投比(新增產值與新增肥料投入比,蓮子價格(Py)13元/kg,氮養分價格(PN)5.22元/kg,磷養分價格(PP)4.67元/kg,鉀養分價格(PK)8.33元/kg),平均分別為4.29∶1、4.91∶1和5.54∶1。說明所試田塊參考一元二次效應方程預測結果用于施肥推薦比三元二次效應方程預測結果更具價值和合理性。參考應用一元二次效應方程預測結果進行施肥推薦,不可直接套用,因為各因子預測的最佳產量不一致,而且一個田塊產量數據只有一個。相對參考按表4方法計算推薦的施肥量用于施肥推薦則更具一定合理適用性,其產投比相對最高。同樣因各試驗預測結果不一致,直接參考應用預測結果對于大面積施肥推薦可行性不大。
3 小結與討論
1)所試各田塊產量結果表明,按預定推薦指標確定肥料用量合理配方施肥相對可獲得較高的產量,平均產量可達2 985.0 kg/hm2,比習慣性施肥的產量水平增產10%以上。所試區域影響蓮子產量的最關鍵因子是氮,其次是鉀,磷影響最輕。
2)所試各“3414”肥料效應試驗,按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效應模型,均能擬合出正常的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料效應關系方程,且具有較好的相關性,回歸關系的決定系數在0.834 7~0.998 5之間;也均能正常預測出最佳經濟施肥量和產量。各預測最佳經濟施肥量和一元二次效應方程測算結果均可用于本田或相同肥力類型田塊配方施肥推薦合理施肥量的參考,其合理性表現為:一元二次效應方程測算結果>一元二次效應方程預測結果>三元二次效應方程預測結果。因不同或相似肥力類型的各試驗田塊所擬合的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效應方程及其預測和一元二次效應方程測算最佳施肥量各不相同,對指導大面積不同土壤肥力水平田塊子蓮的施肥推薦沒有較大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3)綜合各推薦結果,所試區域土壤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中等缺乏,推薦配方施肥純氮用量270.0 kg/hm2,磷肥(P2O5)90.0 kg/hm2,鉀肥(K2O)97.5~127.5 kg/hm2,養分配比為1∶0.33∶0.36~0.47,具體施肥方法可參考本試驗采用的施肥方法,并分別配施硼砂7.5 kg/hm2和七水硫酸鋅各15.0 kg/hm2。
4)所試各田塊產量結果及分析表明,按區域內所預定的子蓮施肥推薦指標和相應推薦的施肥量有較好的合理性。進一步說明對于大面積不同肥力水平田塊和作物的推薦配方施肥養分適宜用量,“豐缺指標法”是經典可行且實用的方法[3]。不同土壤肥力類型多點的“3414”肥效試驗目的在于按相對產量分級法[3]統計分析制定(或修定)施肥推薦指標,按豐缺指標法進行施肥推薦。因試驗點數有限且缺乏其他肥力類型田塊的試驗,不能進行相關分析。區域子蓮施肥推薦指標制定(或修定),尚待區域內更多田塊的試驗和分析探討。
參考文獻:
[1] 許益民.蓮籽中磷脂成分的研究[J].植物學通報,1992(4):44-47.
[2] 李卓瓦.蓮籽的營養價值及加工利用[J].農產品加工,2008(6):43-50.
[3] 陳新平,張福鎖.通過“3414”試驗建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標體系[J].中國農技推廣,2006(4):36-39.
[4] 王興仁,張福鎖.現代肥料試驗設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8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