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了氮磷鉀肥的施用對雜交水稻廣兩優476生長性狀及產量構成因子的影響。結果表明氮對廣兩優476的分蘗能力影響十分明顯,尤其在前期生長,對株高的影響則表現在中后期;磷對分蘗有促進作用,但對株高影響并不明顯;施鉀能明顯促進分蘗和增加株高,但與施鉀水平沒有直接關系。在產量構成因子方面,氮和鉀的影響比磷要大,主要是通過影響有效穗數和結實率來影響產量。適宜的施肥量為N 120~240、P2O5 60~90、K2O 105~150 kg/hm2。
關鍵詞:雜交水稻廣兩優476;施肥;生長性狀;產量構成因子
中圖分類號:S511.3+2;S6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23-4797-04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Growth Character and Yield Constitute Factor of Hybrid Rice Guangliangyou 476
FU Jia-an1,YANG Li2a,QI Hua-xiong2b,JIA Ping-an1,JIANG Dai-ming1,YU Yan-Feng2a, HUANG Wen-hua3,
SU Zhang-feng3,WU Jia-qiong1
(1. Agriculture Bureau of Qianjiang City, Qianjiang 433100, Hubei, China;2a.Institute for Plant Protection, Soil and Fertilizer;
2b.Institute of Food Crops,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064, China;
3.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in Yangshi Town of Qianjiang, Qianjiang 433100, Hubei, China)
Abstract: The influence of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 on growth character and yield component factors of hybrid rice Guangliangyou 476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 had obvious effect on tiller ability of Guangliangyou 476, especially in early growth stage; while its effect on strain height was shown in the late growth period. P could promote tiller of rice but did not affect strain height very much. K could improve tiller and height of rice strain, but the improvement had no correlation with applying amount. N and P affected the yield mainly through effective panicle number and seed setting rate; while K had little effect on yield. Recommended applying amount of fertilizer was N 120~240, P2O5 60~90, K2O 105~150 kg/hm2.
Key words: hybrid rice Guangliangyou 476; fertilization; growth character; yield constitute factor
施肥對水稻生長有重要的影響,對產量的貢獻率在50%以上[1,2]。不同的水稻品種對氮磷鉀等各種養分的吸收與需求是不一樣的,不同的氮磷鉀施用水平對水稻生長的影響也不相同[3-9]。廣兩優476是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以廣占63-4S作母本,R476作父本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中稻品種,2010年3月通過湖北省品種審定(鄂審稻2010004)。該品種屬感溫型中熟秈型雜交組合,主要特征表現為株型松散適中、耐肥性好、分蘗力強、莖稈粗壯、較抗倒、穗大粒多、結實率較高、后期葉青子黃、熟色較好、對稻瘟病和紋枯病抗性一般、稻曲病發病較輕,米質達到國標三級[10]。本研究以廣兩優476為對象,探討了氮磷鉀肥施用水平對其生長性狀及產量構成因子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設在潛江市楊市辦事處,試驗前兩季為冬閑—水稻。試驗前采集田塊耕層土樣,基礎養分狀況為有機質30.77 g/kg、全氮2.82 g/kg、全磷0.59 g/kg、全鉀25.11 g/kg、速效氮133.53 mg/kg、速效磷11.94 mg/kg、速效鉀116.00 mg/kg,屬于中等肥力水平。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非完全重復區組設計,以N180P90K150為中心項(字母N、P、K后的下標數字表示N、P2O5、K2O的用量,單位為kg/hm2,下同),共設20個處理(表1)。處理1-5設3次重復,隨機排列;處理6-20不設重復,順序排列,計30個小區,每小區面積18 m2。各小區間做土埂隔開,以防肥、水互串。以本品種為保護行,施肥量為N180P90K150,所有處理均施入鋅肥和硅肥(施用量分別為大粒鋅3 kg/hm2,大粒硅60 kg/hm2)。磷肥、鋅肥、硅肥全部作底肥;鉀肥底肥、追肥各50%,追肥在曬田復水時施入;氮肥70%作底肥,30%追肥在移栽成活后(栽后5~7 d)施下。試驗用的肥料為大粒鋅(含Zn 30%,質量分數,下同)、大粒硅(含Si 20%)、尿素(含N 46.3%)、過磷酸鈣(含P2O5 12%)和氯化鉀(含K2O 60%)。
試驗于2010年5月12日浸種,6月12日插秧,9月25日收獲。采用旱育方式育秧,人工手插,栽插密度為15 cm×27 cm,合24.75萬穴/hm2,田間管理按常規。
2 結果與分析
2.1 氮磷鉀施用量對廣兩優476生長特性的影響
2.1.1 氮磷鉀施用量對廣兩優476分蘗動態的影響 在水稻的生長期間,每小區定點10穴調查分蘗動態。比較不同氮施用水平對水稻分蘗的影響,發現高氮處理(N300、N360)中,分蘗數隨著生長時間的延長而增加,且分蘗前、中、后期增幅都較明顯,而低、中氮區(N60~N240)在分蘗前期分蘗數隨著生育進程增加,但到了分蘗后期分蘗數的增加幅度變小,甚至有所下降(圖1)。這說明氮直接影響水稻的前期生長,且施氮量越大營養生長越迅速。
比較不同施磷處理,發現在同一生長期,水稻分蘗數隨著磷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高磷區(P150、P180)分蘗數明顯多于低磷區和無磷區(P30、P0)。說明磷對水稻分蘗起著促進作用,施用量越大,分蘗數越多(圖2)。
比較不同鉀施用水平,發現無鉀區和低鉀區(K0、K45)分蘗數明顯小于中鉀和高鉀區(K105~K240),在分蘗后期,各處理的分蘗數變化均不大,基本趨于平緩。說明鉀對水稻的營養生長作用明顯,但過多的鉀似乎并不能顯著促進水稻分蘗(圖3)。
2.1.2 氮磷鉀肥施用量對廣兩優476株高的影響 在調查分蘗動態的同時調查株高。比較不同氮梯度處理與無肥區的株高,發現在水稻生長前期,不同的氮施用水平都能使株高增加,但增幅并不明顯,到了營養生長的中后期,株高增加更快更明顯,但與氮施用量的關系并不十分相關(圖4)。
比較不同磷施用水平,發現除無肥區外,在不同時期,施磷量不同的各處理在株高上并無明顯差別,尤其是在營養生長的中后期,說明磷對水稻株高的影響并不大(圖5)。
比較不同鉀肥施用水平的處理,發現無鉀處理株高明顯低于有鉀處理,但在有鉀處理之間(K45~K240),株高變化不大,說明鉀能促進株高的增加,但增加效果與鉀肥施用量沒有直接關系(圖6)。
2.2 氮磷鉀肥施用量對廣兩優476產量構成因子的影響
于收獲時每小區取樣10蔸進行考種,考察其生物學特性,統計的項目為株高、穗長、有效穗數、實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等,以分析不同施肥水平對廣兩優476產量構成因子的影響(表2)。
不同的氮肥施肥處理中,無氮和低氮處理(N0、N60)與高氮處理(N360)的有效穗數均不高,小于處理N120~N300。N240處理的實粒數最高,為201.6粒/穗,其他處理間相差不明顯。從結實率來看,無氮處理(CK和N0)及N120~N240處理較高,N60處理以及高氮處理(N300~N360)都不高,均低于75%。綜合分析,氮對廣兩優476的產量構成因子影響較大,中氮處理(N120~N240),即氮的施用量為120~240 kg/hm2更有利于增加產量。
比較不同的施磷處理,從有效穗數來看,低磷和無磷處理(P30、P0)較低,P60處理最大,其他施磷處理[P90(OPT)~P180]有效穗數變化不大。實粒數在P0~P90之間有隨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的趨勢,之后隨施磷量增加而降低。而結實率隨施磷量的變化呈無規律波動,其中以OPT處理最高,為78.2%。綜合分析,磷對廣兩優476的產量構成因子影響較小,推薦使用中磷處理(P60~P90,即P2O5 60~90 kg/hm2)。
不同施鉀處理間有效穗數先隨著施鉀量的增加而增加,到K105處理時達到最大,之后有效穗數隨鉀肥用量的增加變化不大。而實粒數呈現與有效穗數相反的變化趨勢,結實率隨施鉀量的變化沒有明顯的變化規律。綜合分析,鉀對廣兩優476的產量構成因子影響較大,適宜的施用量范圍為K105~K150,即K2O 105~150 kg/hm2。
3 結論
1)從氮磷鉀對廣兩優476生長特性的影響來看,氮對其分蘗能力影響十分明顯,尤其在生長前期,施氮量越大則分蘗越迅速;對株高影響則主要表現在中后期,在生長前期,不同的氮素施用水平都能使株高增加,但增幅并不明顯,而營養生長的中后期,株高增加較快,但與氮素施用量關系并不十分相關。這與楊惠杰等[11]、吳文革等[12]的研究一致。磷對廣兩優476的分蘗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對株高的影響并不大。施鉀能明顯改善分蘗和增加株高,但高量的鉀并不比低量的鉀作用更明顯,這也印證了劉冬碧等[13]的觀點
2)從氮磷鉀對廣兩優476產量構成因子的影響來看,氮對廣兩優476的產量構成因子影響較大,主要是通過增加有效穗數和結實率來增加產量。而磷對廣兩優476的產量構成因子影響較小。鉀對廣兩優476的產量構成因子,尤其是有效穗數和實粒數的影響較大,。
3)綜合分析氮磷鉀對廣兩優476生長性狀的影響,廣兩優476適宜的氮磷鉀施用范圍分別為N 120~240、P2O5 60~90、K2O 105~150 kg/hm2。
參考文獻:
[1] 張福鎖,王激清,張衛峰,等. 中國主要糧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現狀與提高途徑[J]. 土壤學報,2008,45(5):915-924.
[2] 閆 湘,金繼運,何 萍,等. 提高肥料利用率技術研究進展[J]. 中國農業科學,2008,41(2):450-459.
[3] 樸鐘澤,韓龍植,高熙宗. 水稻不同基因型氮素利用效率差異[J]. 中國水稻科學,2003,17(3):233-238.
[4] 吳文革,阮新民,施伏芝. 不同施氨水平對中秈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其產量的影響[J]. 安徽農業科學,2007,35(5):1403-1405.
[5] 程建峰,戴廷波,曹衛星,等. 不同類型水稻種質氮素營養效率的變異分析[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7,13(2):175-183.
[6] WU P,TAO Q N. Genotypic response and selection pressure on nitrogen-use efficiency in rice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regimes[J].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1995,18(3):487-500.
[7] 袁偉玲,曹湊貴,程建平. 水稻產量性狀相關性及通徑分析[J]. 墾殖與稻作,2005(4):6-8.
[8] 劉福才,趙一洲. 水稻品種產量性狀的遺傳相關及通徑分析[J]. 墾殖與稻作,2003(3):11-12.
[9] 鄭圣先,戴平安. 高產兩系雜交水稻營養特性的研究[A]. 湖南省土壤肥料學會.邁向21世紀的土壤科學——提高土壤質量,促進農業持續發展. 中國土壤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湖南卷)[C].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192-197.
[10] 夏明元,萬丙良,李進波,等. 高產優質雜交中秈新組合廣兩優476的選育與應用[J]. 雜交水稻,2010,25(6): 18-20.
[11] 楊惠杰,李義珍,黃育民,等. 超高產水稻的產量構成和庫源結構[J]. 福建農業學報,1999,14(1):1-5.
[12] 吳文革,張四海,趙決建,等. 氮肥運籌模式對雙季稻北緣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產量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7, 13(5):757-764.
[13] 劉冬碧,余延豐,范先鵬,等. 湖北潮土區不同輪作制度下土壤養分平衡狀況與評價[J]. 土壤,2009,41(6):91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