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收集四川白鵝產蛋高峰期產的種蛋,隨機分成2組,一組進行恒溫孵化,另一組進行變溫孵化,研究了不同孵化方式對四川白鵝種蛋孵化效果的影響。結果顯示,在實行恒溫孵化條件下,入孵蛋孵化率56.67%,受精蛋孵化率62.20%,健雛率70.59%;在實行變溫孵化條件下,入孵蛋孵化率78.89%,受精蛋孵化率85.54%,健雛率76.06%。經統計學檢驗,兩種孵化條件下的孵化性能指標差異極顯著(P﹤0.01)。孵化試驗表明,鵝種蛋孵化宜采取變溫孵化方式。
關鍵詞:四川白鵝;種蛋;變溫孵化;恒溫孵化;孵化率
中圖分類號:S8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1)23-4900-02
The Hatching Results of Sichuan White Goose Eggs in Different Ways
YANG Dong,LEI Gang,WANG Xiao-m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Jianghan University,Wuhan 430056,China)
Abstract: The eggs collected in peak period of Sichuan white goose were randomly located to two group that hatched with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variable temperature respectively to study the hatching results in different w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atching rates of total incubation eggs and fertilized eggs were 56.67%, 62.20% in constant temperature respectively, and 78.89%,85.54% in variable temperature respectively. The healthy duckling rate was 70.59% in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76.06% in variable temperature. The performance index was in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It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ble temperature hatching was the better way for goose eggs.
Key words: Sichuan white goose; egg; constant temperature hatching; variable temperature hatching; hatching rate
孵化環節在發展鵝業生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提高孵化率不僅可以增加鵝群數量,而且通過健雛比例的上升,間接提高了鵝群的質量與經濟效益。鵝種蛋大,相對表面積較小,蛋殼厚,光滑堅硬不易破碎;同時鵝蛋脂肪含量高,感溫效果差,孵化前期蛋溫上升慢,孵化后期胚蛋自溫高又不易散發,因此,常規孵化技術孵化率較低。本試驗以擬作為雜交母本的四川白鵝種蛋為試驗材料,研究了種蛋在恒溫和變溫孵化方式下的孵化效果,以便為種鵝生產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種蛋來源及收集
種蛋來源于江漢大學農業科學研究基地飼養的四川白鵝。四川白鵝于2009年4月15日從四川省南溪縣富民白鵝養殖開發有限公司引進,在半開放式鵝舍內地面平養,人工控制光照。試驗集蛋時已開產8周,開產前種鵝已全部注射了疫苗。種蛋于每天10∶30左右收集,剔除不合格種蛋后登記入室。
1.2 種蛋保存與消毒
每天的種蛋收集完后立即放入消毒室,按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42 mL,高錳酸鉀21 g,在室溫20~24 ℃,相對濕度75%~80%的環境條件下熏蒸20 min,而后再將其放入種蛋保存庫中保存。保存溫度為13~16 ℃,相對濕度70%~80%,保存時間7 d。
1.3 孵化試驗分組
孵化試驗分2組進行。①恒溫孵化組。該組從入孵至落盤(0~28 d)溫度為38.0 ℃,濕度為65%; 29 d至出雛溫度為37.0 ℃,濕度為70%。孵化至第16天時開始涼蛋噴水。②變溫孵化組,其各階段孵化參數設置見表1。同樣孵化至第16天時開始涼蛋噴水。孵化期間按照文獻[1]的方法做3次胚胎發育生物學檢查,并按照文獻[2]的方法做好各組種蛋譜系孵化記錄。孵化機采用的是無錫產F9-11160型電孵機。
1.4 噴水涼蛋的具體方法
涼蛋時停機開門,把蛋盤架翻成與地面平行,將蛋盤拿出機外涼蛋。涼蛋時間依室溫而定,用眼皮試蛋感覺微微發涼為宜。然后,往蛋面上噴30~40℃溫水,噴水量以整個蛋面濕遍即可。待蛋面上水分蒸發至無滴水時再拿入機內,把蛋架翻成規定角度加熱。
1.5 觀測指標及方法
每批種蛋孵化完畢后,即時統計各組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雛率。孵化試驗結束后,采用SAS 10.1版軟件對各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試驗期內共進行了3批孵化,各組孵化結果見表2、表3。
從表2可以看出,一照時,恒溫孵化和變溫孵化在無精蛋及死精蛋數方面兩者差別不明顯(P>0.05)。二照時,恒溫孵化死胚蛋數為15枚,較變溫孵化的5枚高200%,差異極顯著(P<0.01)。三照時,恒溫孵化死胚蛋數為13枚,較變溫孵化5枚高160%,差異極顯著(P<0.01)。
從表3可以看出,恒溫孵化入孵蛋孵化率為56.67%,較變溫孵化78.89%低22.22個百分點,差異極顯著(P<0.01)。恒溫孵化健雛率為70.59%,較變溫孵化76.09%低5.47個百分點,差異極顯著(P<0.01)。同時變溫孵化組出雛快而且整齊,蛋黃吸收好,“粘膠”現象明顯低于恒溫孵化組。
3 小結與討論
變溫孵化實際就是“看胎施溫”[3]的一種孵化方式,根據胚胎各個階段的發育需要,設置不同的溫度。鵝蛋孵化前期蛋溫上升慢,孵化溫度設置較高,后期胚蛋自溫高又不易散發,孵化溫度設置較低,這樣符合胚胎生長發育的要求,故其孵化效果明顯高于恒溫孵化。
胚胎在發育過程中死亡較多,主要是孵化溫度不合適造成的。恒溫孵化組在二照時,部分胚蛋尿囊血管末端有不同程度充血或破裂,這是前期孵化溫度較高的一個重要標志。同時,恒溫孵化組雛鵝出殼時間提前,且弱雛中有明顯的膠毛現象,這是后期溫度太高的標志[1,4]。造成孵化溫度高的原因,可能是室溫較高。孵化期間,孵化室安裝有空調,空調的運轉會影響機箱內溫度和濕度。一般孵化室溫度應保持在21~23 ℃,如超過24 ℃,則應適當調低孵化箱溫度[5]。故孵化中應注意監測孵化溫度,且蛋溫與孵化室內氣溫是不同的,兩者因胎齡、機器風力、外界氣溫的差異而有較大差別,溫度的掌握也要因機型、氣溫、鵝蛋品種的不同而不同[6]。
本試驗表明,對鵝蛋的孵化應采用變溫孵化,而不宜采用恒溫孵化。
參考文獻:
[1] 王昊剡. 鵝胚胎檢查方法及結果分析[J]. 養禽, 2009(3):93.
[2] 何大乾. 鵝高效生產技術手冊[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7.43-69.
[3] 王春雷,廖元才.種蛋的孵化技術[J].家禽科學,2009(11):37-39.
[4] 楊 濤,耿照玉,姜潤深.溫度對皖西白鵝種蛋孵化率的影響[J].家禽科學,2006(12):15-16.
[5] 劉 健 黃炎坤.提高鵝蛋孵化率的技術要點[J]. 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07(3):83-84.
[6] 張福軍.影響鵝種蛋孵化率的因素[J]. 吉林畜牧獸醫,2004(3):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