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的金秋。一位20多歲、虎頭虎腦的復員軍人從部隊回到了曾經養育過他的家鄉——古秦州甘肅天水。
自此,這個年輕人經歷了改革各個階段的艱辛與輝煌,也體悟出了更深的人生哲理,讓他欣慰的是,他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安排上萬失業人員就業,為社會創造了財富。
走過風雨,陜西魚化城中村改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民感嘆:“命都是老天爺的,貪婪什么?只有干對社會有益的事,才能體現人生價值,才是人生最大的欣慰。”
初立潮頭 迎來一片贊譽
如果說“人的一生雖然漫長,但在緊要的時候卻常常只有幾步”的話,1980年,對于血氣方剛的李建民來講,正是風雨人生路上最緊要的幾步,而且,他以自己的勇氣、智慧與膽識,走好了這幾步。
這年,職工幾個月都未發工資,瀕于虧損倒閉的甘肅天水建新飯店作為西部首家改革試點企業承包招標。在部隊歷練出來的李建民毅然揭榜中標承包了建新飯店。
機遇把具有創業精神的李建民推上了改革的風口浪尖,他依靠黨的好政策,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依靠“制度管人”,使效益猛然上升,一時間,他和他的改革成了人們注目的焦點。
1983年4月,李建民被破格提拔為天水市旅游服務公司經理,成為當地最年輕的縣級干部,并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還被評為全國先進青年工作者、全國商業勞動模范。
時年,李建民只有28歲。
經歷挫折 再建事業大廈
擁有360多萬人口,雄居甘肅第二大城市的“羲皇故里”天水,在經濟轉軌過程中,城市經濟建設逐漸滯后,老市長王文華在市政府的一次會議上說:“中心廣場是天水的臉面,但目前太差太小,我看應請李建民回來投資,把中心廣場盡快建好!”
這個提議,對李建民來說不啻于一個新的生機。此時的他剛剛經受過人生的重大打擊。幾年前,年輕氣盛處在改革風口浪尖的他,突然含冤入獄。歷經數年才最終經過有關法律部門聯合調查,宣告無罪。
1992年,李建民組建起天水市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在政府未投資分文的情況下,中心廣場拓建成功。之后,新建了昊泰大廈,成了當時西部最大的電器、古玩、服裝市場,解決了近萬人的就業問題。緊接著,他又投資開發、改造舊城重點地段,建成了“秦苑”、“向陽”住宅社區。
虎背熊腰,隆鼻闊嘴的李建民又火了。
大落大起 悟出人生真諦
大起大落,大落又大起的李建民,對人生漸漸悟“道”。他意識到人生苦短,無論你創造的財富有多少,歸根還是要歸還于社會,“命都是老天爺的,貪婪什么?!”
“人活在世上,要為社會作點貢獻,為大家做點好事,然而,現實中,做好事有時候又那么難!”李建民說,“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夾雜著腐化墮落思想在當今社會沉渣泛濫。有些人,一旦你為了整體利益而侵犯了他的個人利益,或他的某些非分要求不能得到滿足時,他就給你亂潑污水,甚至詛咒、誣陷;有些人的私欲得到了滿足,達到了某種要求,他就把你說得天花亂墜,恨不得把你捧到天上。然而,好事還是要做的。社會要發展,人民要過好生活,只有改革與發展,才能使人民富裕幸福?!?/p>
李建民看上去給人一種威風凜凜的感覺,但只要與他接觸過的人,都稱他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好心人。他是一個孝子。父親早逝,多年來他把母親一直帶在身邊,無微不至地關懷照顧,對家人如此,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他也古道熱腸。早在他還是一個士兵時,就曾因為救護戰友而英勇負傷。
1973年部隊在打通古北口隧道工程中,因新兵操作不慎,引發提前爆破,關鍵時刻,他用身體護住了整盒雷管,幾十名戰友的生命保住了,但他自己被埋在了炸裂的亂石下,身體大面積受傷,造成終生殘疾。
在建新飯店當經理時,他開小客車接送旅客時經常見義勇為。有一次,一個司機加油時不慎引燃油箱,當時有幾十輛車依次放在建新飯店門口,旁邊人員各自驚慌逃命,李建民急忙抓起3條棉被用身體壓在燃燒的油箱上,雖然臂膀被燒傷,但保護了群眾生命財產。
一個風雪之夜,他開車遇到一農婦臨產大出血躺在路邊,家屬跪在地上磕頭乞求過往車輛司機,但一看到是臨產婦女都不愿拉,李建民看到后,立即脫下軍大衣,裹住血淋淋的產婦快速送往醫院,并用身上僅有的300多元錢交了醫藥費,救了兩條人命。
在他人生最困難時期,仍然資助眾多名勝古跡修繕,如今,他正投入資金在甘肅清水湯浴壽丘山軒轅黃帝的誕生地修建黃帝大殿,建立新的旅游景點。
他多次為失學兒童捐款,為甘肅天水縣家樓村民建起了大橋,解決了多年來群眾步行過河的問題;為村民整修道路,為貧困戶捐資捐物,在舊城改造開發項目中,他給拆遷困難戶捐資捐物,讓利、送鋪面,幫助孤寡老人養老,人們為他抬來了“惠澤秦隴”、“隴上孺?!钡蓉翌~。
三次受阻 投資故土不改癡心
李建民生長在甘肅,祖籍是陜西?!巴暝诤宇^,壯年在河尾,同食渭河水,陜甘連血脈?!彼麑︷B育自己的天水充滿了感情,同樣,他對三秦大地也充滿向往。
1992年,李建民滿懷信心來到西安投資,以每畝85萬元的價格買了何家村30畝地作為房地產開發用地。當時二環拓寬指揮部限期一個星期交80%地款,他按期交了2000萬元,緊接著舉行了奠基儀式,一天就花了19萬元費用。誰知半月后,建委規劃辦緊急通知,此地是立交橋綠地不能開發。
當時,與李建民合作的香港公司非常生氣,提出退地款,李建民用自己的錢墊退給了港商,隨后上百次去相關部門索要投資款,一直要了5年,才在有關領導的過問下,要回了投資款,可來來往往5年的費用加上利息,損失巨大。
之后,癡心不改的李建民第二次在西安投資,與魚化寨簽訂了魚化合作開發協議書,立項籌建“中英文化交流中心”。但又因種種原因,上千萬投資滯留13年,再次造成巨大損失。
魚化寨地處西安市西南部,全村常住加流動人口近20萬,改革之初曾一度輝煌,號稱西北第一村。如今這里巷窄人多,擁擠不堪,多年前的舊房大都沒有做好地基,且年久失修,危房多,消防隱患嚴重,衛生環境差。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城中村改造勢在必行。
2000年,李建民介入魚化城中村改造項目,第3次投資。2007年,通過各級申報,他的企業通過了審查,并根據市城改辦對整村改造的要求,他們和村上合作注冊成立了“陜西魚化城中村改造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制定了系列拆遷安置方案,力求在保證村民正常生存發展和有效收入的情況下,分4期進行整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社會綜合系統工程。為了讓村民吃上“定心丸”,住上放心樓,李建民從未自己開發一塊地,買過一套房。
改造中,村民誰家有紅白喜事李建民都要來關照。一位村民說:“李老板心好,奔馳車自己不坐,長年累月不知幫俺村接了多少新媳婦,我們村民誰有急事了誰用,人家把咱農民當自己人。”
正在此時,國家住建部將西安市城中村、棚戶區改造的成功模式肯定為“西安模式”,并在北京專門召開全國“西安模式”研討會。
2011年7月,原全國政協常委、甘肅省委書記李子奇得知老勞模李建民在陜西魚化寨進行“城中村”改造后,不顧高齡,冒著暑熱親臨魚化寨城中村改造現場視察指導。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李子奇在甘肅擔任省委書記時,年輕有為的李建民大膽改革勇于創新的經歷,就讓老書記開始關注他了。
在陜西魚化寨村,李子奇對歷經艱難險阻、飽嘗酸甜苦辣的李建民說:“你不容易??!為改革付出了艱辛代價,作出了突出貢獻,現在依然不改勞模本色,為村民謀利益,人們稱你為西北硬漢,稱呼的好啊,你的確是我們西北的硬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