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加強對全市工會經費的審查審計監督,充分發揮經審組織在工會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作用,按照省總經審會辦公室《通知》要求,婁底市總經審會對全市縣級工會經審組織發揮審查審計監督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
基本情況
該市共有5個縣市區總工會,基層工會2043家,建立經審組織1852家;縣市區總工會共有經審委員26人,經審委員人數為同級工會委員會委員人數的22%,具有審計、財務從業資格17人,達到中級以上職稱10人。縣市區總工會共有專職經審會主任5人,都按照同級副職配備,并進入了常委會,列席參加主席辦公會。經審會都設置了辦公室,為機關正股級編制,經審辦主任按機關部門正職配備,共有專兼職經審干部8人,均具有審計、財務從業資格。隨著縣級工會經審工作的不斷加強,經審制度的不斷完善,該市5個縣市區總工會都制定了經審會會議制度、經審工作制度、審計回訪制度和督查考核制度。各縣級工會經審組織的健全,人員配備的到位,為推動工會經審工作發展奠定了基礎。
《意見》轉發和考核情況
一是抓好貫徹落實。省總《意見》下發后,婁底市總經審會根據《意見》的具體要求,制定了實施方案,并下發至各縣市區,對縣級工會貫徹《意見》提出了具體和嚴格的要求。各縣級工會經審會都全面學習了《意見》的內容,并向同級黨組或常委會匯報,研究具體貫徹落實方案,認真做好貫徹落實。二是加強學習培訓。2010年9月借鑒和運用全省縣以上工會經審干部培訓班成果,舉辦專題培訓班,組織各縣市區總工會主席或主持工作的黨組書記、經審會主任以及市產業工會和大型企業工會的主席(主任)、經審會主任原原本本學習了《意見》,同時傳達了省總經審工作會議精神。2011年6月,再次召開縣級工會經審干部座談會,就貫徹《意見》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成效,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如何進一步加強縣級工會經審工作進行了交流和探討。三是強化工作考核。為認真落實省總經審工作規范化考核要求,婁底市總經審會制定了對縣級工會的詳細考核標準和辦法,將《意見》內容融合到對縣級工會經審工作規范化建設考核的具體指標體系中,并加大考核力度,推動縣級工會全面貫徹落實《意見》,強化縣級工會經審工作職能建設。
主要做法
一是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該市各縣級工會領導班子高度重視經審工作,把經審工作列入黨組重要議事日程,定期聽取經審工作情況匯報和審查審計情況匯報,研究經審工作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支持經審組織依法履行監督職能;凡涉及經費收支、資產管理和相關經濟活動重大事項,都事先征求經審會的意見,經審會主任源頭參與,參加主席辦公會和常委會。各縣級工會將經審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納入工會工作目標管理考核內容,在對基層工會的年度考評中,工會經審工作占了一定比例的考值分,對基層工會經審工作的開展起到了督促和引導作用。
二是強化措施,提升素質。工會經費審查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要求經審干部必須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技能。為了提高經審干部隊伍素質,充分發揮經審干部的職能作用,各縣級工會都把提高工會經審干部業務素質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并將基層工會經審干部的教育培訓納入本級工會年度干部培訓計劃,采取舉辦培訓班、組織外出參觀學習和以會代訓的方式,對經審干部必須掌握的業務知識進行培訓,使基層工會經審干部對審計的對象、審計的內容、審計的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據調查了解,《意見》貫徹實施以來,該市各縣級工會共舉辦培訓班10次,共培訓經審干部420人。
三是突出重點,提高實效。對本級工會的經費審查監督是經審會的重點工作。全市各縣級工會經審會都始終堅持把這項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堅持對本級工會上年度決算和本年度預算草案進行審議,履行對本級工會的審查審計和監督職責。2011年,各縣級工會都召開了經審全委會,審查審議上年度經費收支決算執行情況和本年度經費收支預算編制情況。
據調查,全市各縣級工會積極開展了工會經費計撥審計、直屬企事業單位的財務審計、專項資金審計,并規范審計程序,提高審計質量,健全審計檔案,有力地促進了工會經費的收繳和各項經濟活動的規范運作。2010年,全市縣級工會共完成對基層工會經費收支審計306家,年審計覆蓋率15%,完成工會專項資金審計項目15個,審計總金額960萬元,查出漏繳工會經費186萬元,收繳入庫19.6萬元,提出合理化建議120條,整改落實120條,整改率100%,工會基本建設和維修改造工程審計項目5個,審計總金額480萬元,核減金額96萬元。
取得的成效
一是領導重視普遍提高。《意見》下發后,各縣級工會領導對經審工作的重視程度普遍提高,都能做到定期聽取經審工作匯報,帶頭研究經審工作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幫助解決經審工作中的實際困難。經審會及辦公室的專用經費和日常經費基本能得到落實,能嚴格按照上級工會規定的比例和工作需要,納入本極年度經費預算,部分縣市區工會經審專項經費能做到由經審會主任審批使用。經審會主任全部按照同級工會副職配備,經審會主任均進入了縣級工會常委會。
二是組織建設全面加強。從《意見》貫徹落實以來,各縣級工會經審組織建設工作不斷加強。2010年工會統計數據表明,兩年來縣級工會經審組織已由1682個發展為1852個,委員人數由25人增加到26人,兼職經審干部由1682人增加到1852人。
三是規范建設穩步推進。《意見》下發后,各縣級工會自覺把規范化建設作為全面推動經審工作、提升經審工作水平的重要載體,結合自身實際,嚴格考核標準,嚴格考核程序,嚴肅考核結果。同時,各縣級工會經審會加強了經審專兼職人員業務培訓工作,每年舉辦1至2期業務培訓班,年培訓200多人次,經審隊伍業務素質普遍得到提高,經審干部所撰寫的工作經驗、調研報告等理論文章,有15篇被市級以上媒體采用刊登。通過規范化建設,形成了經審工作的激勵機制,各縣級工會經審工作取得了穩步推進,隊伍素質和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存在的問題
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經審審計監督難。部分縣級基層工會領導對經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對經審工作重視和支持力度不夠,在人員和經費上沒有給予充分的支持。部分經審干部對自己從事的經審工作信心不足,存在畏難情緒,對經審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不高。工會的各項經濟活動不能全部納入經審會的監督范圍,經審會對工會經費和工會資產的管理往往流于形式。
二是組織機構不健全,經審作用發揮難。據調查了解,我市縣級基層工會經審機構,多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方式設置配備,經審辦主任大部分是兼職,不能獨立行使審查審計監督職能,不能較好地開展審計工作。基層工會相當數量的經審干部不具備會計、審計等專業技能,對工會會計制度不熟悉,業務素質較低,難以勝任審計工作。
三是工會賬戶未恢復,經審職責履行難。2007年清理整頓和規范津補貼發放時,絕大多數基層工會的賬戶被以小金庫之名撤銷。盡管市委在2010年12月16日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工會工作的意見》明確“各級工會都要依法在銀行獨立開戶建賬,不得被撤銷”,但至今仍有部分縣市基層工會賬戶未恢復,工會財務管理不規范,內部審計監督機制不健全,工會財務全由單位行政代管。在經費收支上,工會沒有自主權。
建議和對策
一是要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不斷提高整體工作水平。要在提高經審會組建率的基礎上,著重抓好經審會工作機構的建設,堅持和完善經審會與同級工會委員會同時考察、同時選舉、同時審批制度。要不斷加強經審工作的制度建設,進一步貫徹落實全總《關于加強工會經費審查監督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加強縣級工會經費審查審計監督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加強以審計為基礎的經費審查監督,健全工會經審制度,做到工會經濟活動拓展到哪里,就把經審監督延伸到哪里,不斷提高工會經審工作的整體水平。
二是要進一步加強實務審計,努力提高審查審計實效。各縣級工會經審會不僅要做好本級工會經費的年度預、決算審查審計,還要加強工會經費的計撥審計、工會直屬企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審計,開展對下審計、對基建工程審計、對專項基金審計和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加大審查監督力度,突出重點,提高效能,確保工會資產安全、完整和工會經費的依法撥繳。要從管理體制、規章制度、工作程序、運作機制上提出意見和建議,不斷提高審計實效,保證工會經費的正確使用方向和工運事業的健康發展。
三是要進一步加強經審監督,更好地服務工會工作全局。各縣級工會要有效地實施對工會經費收支、財產管理和相關經濟活動的審查監督,廣大工會經審干部要進一步增強經審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善于思考、勇于實踐,不斷提高經審工作質量,努力促進工會監督制約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切實保障工會資產的安全和完整,更好地為職工群眾服務,為基層工會服務,為工會全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