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同時,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為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時機,但許多學生不具備創業的基本素質以及基本技巧,因此,高職院校應順應社會發展,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通過對目前國內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中國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模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就業形勢;創業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1-0284-02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時代緊迫性與目前問題
1999年,教育部出臺《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至今大學招生擴大了將近5倍,2009 年錄取率近62%。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轉變到大眾教育,大學生就業問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據統計, 2008 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達559萬,2009 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近610萬, 加上往年畢業而未能就業的高校生,就業大軍高達1 000萬人, 加之席卷全球的各種經濟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同時,中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較晚,還處于探索階段,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研究和開展更存在很多問題。
1.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及教學體系不完善。創業教育理解的偏面性就使得創業教育的教學體系和教育管理發展很不完善。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實施創業教育過程中,依托教學、科研或學生管理部門來組織活動,沒有把創新創業能力即開創性和創造力的培養看作高等教育主流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部分,缺少經常性的創業教育管理機構,使得創業教育的實施缺乏有效的協調和管理。
2.創業教育師資匱乏缺乏。具有創業理論和實踐經驗的教師是中國高校開展創業教育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一方面,目前高校創業教育的教師多是由教授其他課程的教師或就業指導部門工作人員兼任,教師缺乏創業教育得知識體系、方法體系和運行機制的系統培養。另一方面,創業教育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現任教師多數缺乏創業經歷和創業實踐指導。
3.資金支持和全社會援助體系欠缺。為了加強創業教育,鼓勵大學生資助創業,中國政府于2008 年1 月和10 月先后出臺了《就業促進法》和《關于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2009 年1 月,國務院會議出臺了促進大學生就業的七 項措施,其中把大學生創業作為重要的一條。但是,政府職能部門在推進創業教育中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措施,缺少一套包括創業培訓、信息通訊、技術支持、資金資、稅收減免等內容的支撐體系。而且,目前中國的創業教育還僅停留在學校內部,缺少企業家、商業銀行、社區、媒體的全方位援助,使得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缺少必要的創業基地、創業技術和創業資金的支持,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創業熱情。
二、對構建高職院校特色創業教育模式的幾點建議
創業教育對大學生而言,可以增強其組織管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決策能力和自主創業能力。對高職院校而言,應把培訓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業精神作為大學生人才培養的一項基本要求,及時傳播創業知識,盡量創造條件開設創業課程,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使大學畢業生不僅成為求職者,而且逐漸成為工作崗位的締造者。所以這就需要系統的、專業的創業教育模式。
(一)階段性劃分
1.創業教育萌芽階段。高職院校在學生大一階段, 通過鼓勵學生參加創業計劃大賽、創業者學術講座, 創業企業家論壇等形式營造良好的創業教育氛圍, 使學生對創業基本知識和要求有所認識。
2.創業教育孵化階段。高職院校在學生大二階段, 開設創業理論課程, 通過課程學習, 傳授經營管理知識、創業知識和心理素質培養等與創業有關的知識點, 組織部分學生參加創業實踐活動, 讓他們親身體驗創業的過程。
3.創業教育成長階段。高職院校在大三階段, 開始提供適合創業的場所和資金, 促成一些經過創業教育前兩個階段培訓的同學開創自己的企業。可以運用創業者聯盟, 通過這個平臺, 準創業者和創業者之間可獲得諸如培訓、風險投資、項目、技術、孵化等方面的支持, 幫助學生創辦企業或新創企業的成長管理。
(二)理念和手段的構建
1.創新高職院校教育理念。長期以來,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大學生畢業面臨的選擇是就業、考研、出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也僅局限于應用型,整個社會和家庭也缺乏對孩子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的培養教育。而通過實踐表明,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培養具有創造力、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是當前高職教育的重要任務。因此,必須盡快轉變中國傳統的高等教育理念,從就業教育轉向創業教育,確立以培養創業基本素質,樹立起既要就業也要創業,自主創業不僅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更是大學生成才重要模式的新觀念。
2.重視對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選拔與培養。創業教育中,師資隊伍建設是關鍵。如果沒有一支既有創業理論知識,又有創業實踐能力的教師隊伍,學生就不能正確地接受創業知識與理論的系統教育,創業實踐肯定會失敗。因此,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刻不容緩。高職院校要成立相關學科,建立教研室,引進優秀人才,打造一支優秀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為創業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以人為本改革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在創業教育中堅持以人為本尤為重要。必須把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和充分激發人的積極性、創造性放在首要位置,把改革傳統人才培養模式,與學習、借鑒包括美國在內的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結合起來。大學生創新創業不僅應作為一種能力來培養,更應當作為一種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崇尚科學和弘揚創新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來塑造,充分激發和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
4.建立系統的創業教育機制。高職院校要積極探索,建立系統的創業教育機制,建立健全相關文件政策,加強對創業教育的引導、支持和保障??梢猿闪⒅笇瘑T會或領導小組,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明確目標、促進發展。要對教師的科研和創業輔導工作予以支持,在政策上給予與其他科研項目同等的待遇,在經費上予以有力保障,以科研促教學、以創新促創業;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在創業教育中有突出表現的教師和創業思路新穎、工作成績突出、示范帶動作用強、社會貢獻大的創業團隊及個人給予一定形式的獎勵,充分調動教師創業教育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創業的欲望。
5.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業教育活動。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活動要利用各院校的優勢和特色,為在校生的創業給予多方面的支持,如設立創業基金、創辦創業協會等組織機構、提供創業必要的空間和時間、在資金和咨詢輔導上提供幫助。通過舉辦創業競賽,強化創業理念,并鼓勵學生跨學科組合,尋找有市場潛力的項目來參賽,以促進更多學生的優秀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定期舉辦“創業論壇”、“創業沙龍”,開展研討、辯論,豐富創業知識,交流創業經驗,提高創業能力。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與創業有關的課外活動,使創業教育能夠深入持久地進行下去。
6.開設創業教育課程。開設創業教育課程是創業教育得以實現的關鍵。高職院校在制定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時,要將創業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結合起來考慮,進一步優化課程建設,爭取將創業教育貫穿于整個大學階段的教學之中。創業教育的課程要豐富,應包括創業所涉及的法律、新興企業融資、商業計劃書、創業領導藝術及教育、創業管理運作、技術競爭優勢管理策略等內容。創業教育對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必須予以充分的重視,采取措施、深入研究、不斷探索、積極推動高校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創新性創業人才。
創業教育的模式探索在中國還處于探索研究階段,能夠參考的資料和借鑒的經驗并不多,而且每個地區的情況又不盡相同,但只要我們積極的探索,積極實踐,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必將有所突破。
參考文獻:
[1] 鄧志偉.個性化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張帆.美國大學創業教育發展及對中國的啟示[J].中國人才,2003,(8).
[3] 林祖華.關于加強中國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5).
[4] 葛建新.創業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5] 張霞.高校創業教育實施的必要性及其實施方案[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