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的居民收入分配存在著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大多數低收入者與高收入者相比,收入往往不能在通貨膨脹發生時有所增加,邊際消費傾向比較高,擁有的保值資產又較少,所以當通貨膨脹發生時,他們的生活質量就會下降,貧富差距拉大。所以必須采取一些措施防止這一不良現象的持續發生。包括:遏制通貨膨脹,抑制房價;實行更加靈活的隨著通貨膨脹率不斷調整的工資薪酬制度;完善資產市場,引導人們理性投資與理財。
關鍵詞:通貨膨脹 收入分配效應 貧富差距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0-0009-03
從2007年開始,中國物價總水平呈現持續上升趨勢,特別是糧食等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通貨膨脹問題也已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但人們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探求通貨膨脹的原因,對于通貨膨脹的結果研究得還不夠深入。通常感受通貨膨脹就是“錢不值錢了”,同樣的錢能買到的東西變少了,所以通貨膨脹是不好的。但如果每個人手里的貨幣都會隨著通脹率增長的速度而增加,雖然物品貴了,但手里的貨幣也多了,所以還能買到同樣多的東西,那么通貨膨脹就不是不好的。可是現實往往是,并不是每個人的工資都能隨著通貨膨脹率的上升相應增加;也并不是每個人都擁有話語權,能夠使自己手中的貨幣得到保值;另外,政府因通貨膨脹獲得的隱性稅收的再分配也不能保證絕對的公平。那結果是,“不幸的人”因通貨膨脹變得相對更窮了,而“幸運的人”因通貨膨脹變得相對更富了,這樣通貨膨脹就產生了收入分配效應,引起了分配的不公。那么收入分配效應是否就一定會導致貧富差距的擴大呢?也不一定,如果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收入都能隨著通脹率的上升相應增加,并且擁有同樣的貨幣保值的機會和能力,那么就不會造成貧富差距的擴大,否則,則必然會拉大貧富差距。
一、文獻回顧
對于通貨膨脹和收入分配問題的研究,著名的是Kuznets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倒U假說”,即認為隨著一個國家的發展,收入分配將經歷一個“先迅速擴大,而后是短暫的穩定,然后再逐步縮小的過程”,這一結論引起了經濟學家的興趣。
而對于通貨膨脹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響,國外的研究存在著爭議,有觀點認為,通貨膨脹使固定名義收入(養老金、補助金)貶值從而惡化窮人的境況(Gustafsson and Johans-son,1997;Parker,1999;Xu and Zou,2000;Cornia and Kiiski,2001);也有研究認為通貨膨脹降低收入分配不公(Johnson and Shipp,1999);還有的學者認為通貨膨脹對收入分配沒有影響(Creedy and van de-Ven,1997)。
Hongyi Li和鄒恒甫使用關于收入分配的跨國橫截面數據分析了通貨膨脹對收入分配和經濟增長的影響,發現通貨膨脹惡化收入分配,提高富人的收入份額,對窮人和中間階層的收入份額有負的效應但不顯著,降低了經濟增長率(Hongyi Li and Hengfu Zou,2002)。
國內關于通貨膨脹的收入分配效應研究文獻較少。但一致認為中國收入分配差距在持續擴大,且通貨膨脹對收入分配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樊綱(1995)指出通貨膨脹會引起地區間、不同經濟部門間、不同行業間居民的收入差距擴大化,會給社會政治穩定帶來嚴重的威脅。
黃燕芬(1997)認為,通貨膨脹“劫貧濟富”的收入再分配效應比較明顯,城鎮低收入家庭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可能會誘發各種社會問題。
鄧曉益和李四維(2006)對1978—2002年中國居民收入差距和通貨膨脹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發現:居民收入差距與通貨膨脹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不同收入層次的居民在邊際消費傾向、邊際投資傾向、消費與投資比例以及消費結構等方面有著重大差異,通貨膨脹對他們的影響也差別很大。
許業友(2009)研究認為,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構成是一個國家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環境、歷史等的綜合反映,通貨膨脹只影響收入分配差距的波動成分。
綜上所述,對于通貨膨脹的居民收入分配效應,國外的研究存在著爭議;而國內的研究觀點比較一致,認為通貨膨脹會拉大居民收入差距。本文認為,通貨膨脹會引起分配的不公,會導致貧富差距的擴大,原因在于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相比,收入往往不能隨著通脹率的上升而增加,并且擁有的貨幣保值能力比較低。通貨膨脹對收入分配的影響不具有穩定性,從通貨膨脹和基尼系數的數據分析來看,二者并不具有線性相關關系,但通貨膨脹影響收入分配差距的波動成分,而且具有滯后性。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和階段,由于起中間作用因素的不同,所產生的影響具有差異性,在中國現階段,通貨膨脹的收入分配效應主要通過高、低收入者邊際消費傾向不同,所擁有保值資產多寡不同來起作用的,而且通貨膨脹極大的導致了社會的不公。
二、中國的通貨膨脹和收入分配差距現狀
自1978年以來,中國經歷了兩次嚴重的通貨膨脹(如表1所示):1988年和1989年出現高于18%的通貨膨脹率。1992年以后又出現一輪較嚴重的通貨膨脹,1993年CPI是14%,1994年CPI更高達24%。1997年之后,價格開始逐漸穩定。但近些年,通貨膨脹又有抬頭的趨勢,2008年通貨膨脹達到了5.9%,今年7月份通貨膨脹曾一度達到6.5%。
而中國的貧富差距也在急劇的擴大,據世界銀行(2010)最新的數據顯示,美國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財富,而中國則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國41.4%的財富,財富集中度遠遠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據世界銀行的測算,歐洲與日本的基尼系數大多在0.24~0.36之間,而中國基尼系數從改革開放之初的0.28已上升到2010年的0.52。當然,一個國家的收入分配差距,其基本成分的決定因素是該國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文化傳統等。
對于通貨膨脹對收入分配的影響,從表1來看,貧富差距在不斷的擴大,但是通貨膨脹卻是不斷的波動,從簡單的計量數據分析來看,通貨膨脹對收入分配的影響不具有穩定性。一方面是因為影響收入分配差距的因素有很多,而通貨膨脹只是一個動態的相對短時期的影響因素;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基尼系數的統計數據還不夠精確,各方統計口徑和結論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用這組數據來分析通貨膨脹對收入分配的影響,很難得出確切的結論。但是,我們從這組數據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中國自1978年以來的通貨膨脹和收入分配差距現狀,從而為我們的分析奠定基礎。
三、中國通貨膨脹對收入分配差距影響的成因分析
1.收入分配差距的工資占比因素。工資占國民收入比重對城鎮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顯著的正面影響,即工資在國民收入中占比越高,城鎮居民收入差距越小。但是,如果通貨膨脹加劇,就勢必降低工資占國民收入比重,因為通貨膨脹給人們帶來的恐慌,使人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投機當中,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工作的人只能拿通貨膨脹下縮水的工資,投機取巧的人反而因通貨膨脹可以大賺一筆,所以會有更多的人拿更多的資金去投機,食利者階層增加,貧富差距拉大。
2.收入分配差距的消費傾向因素。中國80%的城鎮居民屬于中低收入家庭。對于低收入者而言,消費在收入中占據較大比重,邊際消費傾向較大,而且食品消費比重較高,中國近些年的通貨膨脹主要是由于食品價格上漲引起的,所以,低收入者受通貨膨脹的影響較大。又由于低收入居民絕大部分都是工資收入(或者養老金收入),而中國目前工資收入的增長不僅總是落在通貨膨脹之后,而且增長的幅度遠遠也比不上物價上漲的幅度。因此,通貨膨脹使貨幣貶值,使低收入居民生活質量下降,工資收入中更大比例用于食品消費,而食品價格又一輪一輪的瘋漲,所以使廣大的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顯著下降。而對高收入者而言,消費在全部收入中所占比重不大,而且食品消費所占比重更低,相對應的受通貨膨脹的影響就小。
3.收入分配差距的資產保值因素。相對于低收入者而言,高收入者在正常消費的基礎上,更有能力獲得多樣化的資產,而多樣化的資產本身就有降低風險,抵抗通貨膨脹的作用。當通貨膨脹發生時,高收入者通過購買股票、土地、商品房和其他財產來實現保值增值,尤其是當前某些資產以異常的速度上漲,使這些資產擁有者在避免了通貨膨脹的同時,獲得了不菲的收益。尤其是房地產資產投資者,可以說獲得了暴利。
4.收入分配差距的房地產價格因素。2001年開始,中國房地產價格出現了持續上漲勢頭,2003年各項指標加速上升,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全面過熱苗頭,全國大中城市房地產價格出現了大幅度上漲,部分中心城市和地區的房價甚至上漲了幾倍。在2008—2009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中,房地產價格在高位運中繼續高漲,2010年又出新高(如表2所示):
房價高漲從兩個方面拉大了貧富差距:一方面催生了一批以房地產開發商為代表的龐大利益群體,過多的資金流向了房地產業及相關產業,再加上開發商在獲取土地和銀行貸款上的便利,導致了財富向房地產領域的大轉移。“中國2007年500富豪榜”數據顯示,億萬富翁的人數(1.8萬)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在上榜的500富豪中房地產富豪128人,房地產業成了名副其實的“富豪高產田”。另一方面投機炒房者賺取了豐厚的利潤,房屋擁有者的資產大幅升值。在中國只有少數人擁有商品房,房價的大幅度上漲,使有房屋的人成了相對的“富人”,而買不起房或還沒有買房的大多數人卻要遭受通貨的貶值,成了相對的“窮人”,隨著房價的不斷上漲,“富人”越富,“窮人”越窮。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另外,如果通貨膨脹持續發生,就會產生通脹預期,會使人們無所適從,會更加熱衷于買房來保值,結果是高房價助推貨膨脹,通貨膨脹也同時帶動房價的上升;房地產價格和通貨膨脹在不斷攀升。國際上通行的房價收入比為1∶3~1∶6,而中國很多城市大都在1∶10甚至1∶20以上,這意味著普通工薪階層不吃不喝也要一百多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房子。多數無房者與少數有房者之間的收入“鴻溝”越來越寬。
四、結論與建議
中國國民收入差距已經跨越了警戒線,成為全球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收入差距的擴大可以歸結于市場性和制度性的原因,但通貨膨脹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通貨膨脹導致了投機現象,持續的通脹,使人們形成通脹預期,于是現金就成了燙手的山芋,人們會迫切的去買一些能夠保值的東西來,于是出現了炒房子、炒股票、炒人民幣、炒玉石、炒蘭花,甚至炒綠豆、炒大蒜等現象。這樣就使某些資產價格奇高,進一步引發通貨膨脹,拉大貧富差距,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引發社會矛盾。
通貨膨脹導致了價格的扭曲,使分配機制變得不合理。一方面,使廣大的沒有話語權的工薪階層變得更加的貧困,因為工資基本不漲,即使些微的上漲也趕不上通貨膨脹上漲的速度。這勢必使工薪階層的生活壓力增大,心態浮躁,不利于社會穩定。另一方面,使壟斷階層和食利者階層變得更加的富裕,使既得利益者更傾向于投機。所以國家首先,必須遏制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歸根結底就是貨幣現象,政府不要讓經濟的發展最終變成貨幣游戲;其次,必須采取各種措施抑制房價,房子是每個國家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再次,實行更加靈活的隨著通貨膨脹率不斷調整的工資薪酬制度,從而來保障工薪階層的利益,保障絕大低收入者的利益;最后,規范完善資產市場,引導人們理性投資與理財。
參考文獻:
[1]Anneli Kaasa.FACTORS OF INCOME INEQUALITY ANEIR INFLUENCE[M],Tartu University Press,2005:27-28.
[2]Hongyi Li and Hengfu Zou.Inflation,Growth,and Income Distribution:A Cross-Country Study[J],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3,85-101(2002).P87.
[3]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的地區差距分析[J].經濟研究,1998,(6).
[4]潘石.關于目前中國通貨膨脹的幾個理論認識問題[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5,(4).
[5]徐菁.淺析中國前階段通貨膨脹對居民收入的影響[J].世界經濟情況,2008,(12).
[6]魏建萍.通貨膨脹對城鎮居民生活的影響[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44.
[7]范方志,李海海.房地產價格波動、通貨膨脹與收入分配差距[J].青海社會科學,2010,(3):77.
[8]許業友.中國通貨膨脹的收入分配效應分析[J].價值工程,2009,(8).
[9]樊綱.通貨膨脹與收入差距[J].經濟經緯,1995,(2).
[10]黃燕芬,楊欣波.通貨膨脹與資產價格上漲對中國社會的影響[J].河北學刊,2008,(1).
[11]鄧曉益,李四維.居民收入差距與通貨膨脹關系(1978—2002)[J].經濟師,2006,(10).
[12]許業友.中國通貨膨脹的收入分配效應分析[J].價值工程,2009,(8).
[13]馬宇.中國城鎮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經濟論壇,2009,(3):10.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