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滯脹,稱為蕭條膨脹或膨脹衰退。滯脹難治是因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失靈。政府應該采用擴大公共財政支出、減稅、適度提高利率等措施來逐步解決滯脹問題。
關鍵詞:滯脹 反滯脹措施 啟示
中圖分類號:F014.8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0-0012-02
一、滯脹的含義及特征
滯脹即停滯膨脹,又稱為蕭條膨脹或膨脹衰退。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用以概括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同時存在現象時的專門術語。長期以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一般表現為:物價上漲時期經濟繁榮、失業率較低或下降,而經濟衰退或蕭條時期的特點則是物價下跌。西方經濟學家據此認為,失業和通貨膨脹不可能呈同方向發生。但是,自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來,西方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經濟停滯或衰退、大量失業和嚴重通貨膨脹以及物價持續上漲同時發生的情況。西方經濟學家把這種經濟現象稱為滯脹。
滯脹的主要特征,與以往傳統的周期性生產過剩危機不同,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結構性經濟危機,從時間上看,比周期性危機要長得多;從表現形式上看,結構性危機往往是生產停滯或低速緩慢增長;從波及面看,結構性危機期間各國不是同步發展,時而伴生美元危機、能源危機,時而伴生貿易失衡、信用危機;從直接導因看,主要由結構失衡而觸發的。
二、造成停滯脹的原因
第一,預期心理因素,政府為抑制通貨膨脹而采緊縮貨幣政策,但社會大眾已事先預期通貨膨脹會持續下去,因此將通貨膨脹因素反映在公司未來成本上,而造成物價上揚。第二,供給面引發之震撼,例如石油危機造成石油價格上漲,廠商無法立即反應其成本,在高成本的壓力下,難以生存,失業率因此而提高。第三,缺乏增長點的實體經濟是滯脹的根本原因。
兩次石油危機的發生,僅僅是造成美國經濟由盛轉衰的外部原因,甚至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美國整個20世紀60年代保持“高增長、低通脹”局面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以及寬松的貨幣政策,在經過長時間運用之后失靈。而失靈的原因是美國實體經濟面臨的升級挑戰:傳統制造產業在經歷長經濟周期繁榮后,出現邊際利潤下降,缺乏新增長點,使擴張性財政政策不能繼續起到刺激經濟增長的作用,反而推高了通貨膨脹水平。而新工業、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取代這些夕陽工業還不成熟,正在青黃不接時期,同時老的企業吸收勞動力又已經到極限,新的產業需要的勞動力市場又不能滿足需要。所以出現大規模結構性失業和地區性失業難免。
三、滯脹解決辦法
滯脹難治的原因:雙失靈。
第一,貨幣政策失靈。實際上從現在經驗看來,選擇利率作為貨幣政策調控目標是幾乎不可能完成任務。因為要準確控制利率,就必須能夠預測真實利率,那就得準確掌握資金市場的名義利率,然后再減去預期通貨膨脹率,才能得到真實利率。而在通貨膨脹環境下,名義利率和總需求之間的關系是不穩定的,根本無法預測。因此,在滯脹期間,美聯儲的以利率控制為優先目標的貨幣政策不但沒有能夠幫助經濟增長,反而由于貨幣供應量過大,成為持續推高通貨膨脹的因素。
第二,財政政策失靈。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對解決滯脹毫無幫助。擴張性財政政策沒有起到刺激經濟增長的作用,反而火上澆油,推高了通貨膨脹。財政政策失靈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句話:由于實體經濟缺乏增長點,大量資金進入投機領域,參與零和游戲,不再參與價值創造活動,當然就無法增加就業,而貨幣過多只能導致通脹。對付滯漲,政府很難依賴貨幣政策來消除滯脹,因為如果采用緊縮的貨幣政策,一提高利率,企業經營成本加大,經濟就有可能更加蕭條,甚至引發負增長,若采用寬松的貨幣政策,降低利率,刺激了經濟增長,但又會引發惡性通貨膨脹。因此,政府應該采用擴大公共財政支出,同時采用減稅的手段,加之適度提高利率來抑制通脹,假以時日,則可逐步消除滯脹。但此舉同樣可能增加國債的負擔。
四、美國反滯脹措施給我們的啟示
美國在漫長的反滯脹過程中,有失敗的教訓,也有成功的經驗。尼克松和卡特采取許多反滯脹措施,最終都失敗了。但里根反滯脹政策卻取得了成功。里根的反滯脹政策組合拳包括:
第一,實施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減稅計劃,刺激經濟。減稅計劃,為美國產業升級,技術更新準備好了硬件條件和基礎需求市場。這是里根治理滯脹成功的主要原因。除此以外,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化引起了油價的下跌;美元升值也使得進口產品價格下降;工會為保證工人就業而放棄提高工資的要求等客觀原因也使得通貨膨脹出現了下降的態勢。第二,釜底抽薪,堅持緊縮貨幣政策,嚴格控制貨幣膨脹。當時聯儲局主席沃爾克決定收緊貨幣供應,并將基準利率提高到20%以上。結果經濟立即出現衰退,失業率增至10%以上。此時工人們不敢再要求加薪,企業也不得不停止漲價。第三,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變聯邦政府的過重社會福利負擔,大幅度削減社會福利保障支出,尤其是隨意性開支,減少聯邦政府在干預社會福利保障方面的責任,由州和地方政府更多地負擔社會福利保障的責任,促進私人和社區福利事業的發展。第四,推行戰略防御計劃,開始進行戰略收縮。在1985年初正式推出了戰略防御計劃,由相互摧毀戰略轉向確保生存戰略。以退為進,迫使蘇聯在其他領域內讓步,拖住蘇聯,奪回主導權,制服西歐和日本。減少國防預算負擔。第五,致力平衡預算,放松對企業控制。里根政府以控制貨幣供應量為主要目標,即使利率過高觸發經濟危機,也不放棄從緊的貨幣政策。
美國反滯脹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如果中國經濟出現滯脹危機,可采取下面的措施:第一,大幅度減稅,給企業減稅,能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生產的積極性,吸引社會流動資本進入實體;給個人減稅,能增加個人收入,刺激需求。第二,大幅度加息,能讓很多社會流動資本回到金融機構,促使物價回落,尤其是房價回落。第三,加強國防建設,尤其是加強海軍建設,既能提高中國軍事力量,又能消化一部分相關企業庫存,減輕相關企業負擔,增加就業崗位。第四,讓股市穩步上漲,能大量吸引社會流動資本到股市,讓股市起到“蓄水池”的作用。股市穩步上漲,企業融資順利,企業尤其大量中小企業資本短缺的問題就得到緩解。第五,嚴厲打擊高利貸活動,既有利于穩定金融市場,又有利于社會穩定。
總之,反滯脹不能像古代鯀治水采取堵的方法,而應像禹治水采取疏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