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是碩士研究生的一門公共政治理論課,其研究對象既是社會主義,也是資本主義。由于受到傳統視野和思維的約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量講授科學社會主義知識,而對資本主義則很少涉及,這樣會影響這門課的教學效果。因此,為了提高這門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須在講授科學社會主義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增加影響資本主義發展思想的知識,另一方面也要加強資本主義發展實踐歷程的知識。
關鍵詞:科學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 批判 借鑒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0-0282-02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是碩士研究生必須的公共政治理論課,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及基本成果,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理論思維能力,增強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問題是如何講授這門課程,提高課程的吸引力。當前不少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基本是沿著科學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思路展開,這種教學思路比較連貫,但是內容較為單薄,且不少內容學生已學習過,也不符合碩士研究生的認知水平。因此,必須要增加教學內容,使之變得豐富,讓學生感受到“立體”的科學社會主義,提高這門課的吸引力,筆者認為,增加資本主義的相關知識是有效途徑之一。
一
有的人可能會疑惑,講授科學社會主義為何要講解資本主義內容。在這里不得不說一下科學社會主義的研究對象和內容。不少人認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研究內容僅僅集中在“社會主義”上,但是高放先生認為,“科學社會主義所研究的不僅是社會主義社會,而且還有資本主義社會”[1]。也就是說,資本主義社會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研究的內容,筆者認為了解資本主義社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社會主義社會,這是由二者的關系決定的。二者的關系可以從對社會主義的界定就可以看出,“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繼承物、對立物、取代物和創新物,它是繼承了資本主義各種積極成果,克服資本主義各種矛盾和弊端而創建的高于資本主義的新型社會制度和社會形態。”[1] 作為社會主義的對立面和基礎,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在很大程度決定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
毫無疑問,社會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的“反動”,是針對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弊端而產生的,與資本主義相伴相生。當資本主義產生時,社會主義也隨著產生,只是作為觀念形態的存在。公認的近代社會主義的產生是1516年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的出版,而莫爾本人也被認為是近代社會主義的創始人。《烏托邦》全書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對當時英國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過程的批判,二是對未來社會的美好構想。在這里出現兩個問題,一是為什么是英國思想家,而不是其他國家思想家撰寫出《烏托邦》,二是為什么是在16世紀初期,而不在之前如15世紀或之后17世紀。顯然,要回答這兩個問題,必須要了解資本主義的發展史。根據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13世紀末開始,受商人控制的手工工場成為西歐工業產生的基本組織形式,在這種背景下,西歐的生產力得到較大提高。到了15世紀末,英國的毛紡織工業的開始興起,歐洲大陸對英國各羊毛的需求量大增,羊毛價格的上漲,刺激了英國羊毛出口業和毛織業的發展,養羊業成為獲利豐厚的產業。在商人逐利的天性誘導下,越來越多的商人開始圈地運動,導演出莫爾在《烏托邦》鞭撻的“羊吃人”一幕。同時,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缺點也逐漸暴露,因而批判資本主義弊端的社會主義思想也不斷發展和豐富,這一點從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對資本主義批判和馬恩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就可以看出。
社會主義不僅是資本主義的對立面,也是對資本主義的繼承。這種繼承關系從社會主義思想家受到資本主義思想的影響可見一斑。從莫爾到馬克思的絕大多數社會主義思想家無一不受資產階級思想家的影響。了解莫爾的人都知道,莫爾出身官宦之家,受過高等教育,且仕途比較順利,先后擔任財政副大臣、國會下院議長、大法官。從他的出身和階級立場來說應該是地主階級,但為何卻對當時英國的農民抱有如此強烈的同情心?這主要是因為莫爾受到歐洲文藝復興的影響頗深,與當時歐洲大陸的人文主義者交往較多,如著名的人文主義者伊拉斯莫斯,在這些人的影響下,莫爾本人也成為一名人文主義者,有的學者認為他是一名基督教人文主義者。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核心思想,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社會思潮,它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歡樂,要求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經驗和理性思維。正是對“人”的這樣認識,莫爾才能認識到當時英國農民所遭受的苦難。
以溫斯坦萊、摩萊里和馬布利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者也深受資產階級思想家的影響,他們的社會主義思想是建立在自然法和理性主義基礎之上的。自然法在西方政治法律史有悠久的傳統,最早可以上溯至古希臘自然哲學。隨著歷史的變遷,自然法在不同時期也呈現不同的理論形態,古希臘時期稱為古典自然法,中世紀稱為神圣自然法,到了近代則稱為理性主義自然法。近代許多資產階級思想家恰恰就是理性主義自然法的奠基人,如托馬斯·霍布斯、約翰·洛克等。洛克認為,生命、自由、財產是自然法規定的基本權利,是不可讓與、不可剝奪的自然權利,政府是基于人們的同意而產生的,目的是保護人的自然權利,如果政府出現異化,人們有權利反抗暴政,用革命的手段建立新的政權。正因為上述等思想,洛克被稱為西方古典自由主義的始祖,成為當時資產階級反抗君主專制的代言人。顯然如果不了解這些人的思想,也妨礙我們理解第二階段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思想。同樣,如果沒有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德國古典哲學,馬克思主義也不會誕生。單不說其他兩大來源,可以說如果沒有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威廉·配第、大衛·李嘉圖和亞當·斯密等人提出的勞動價值論,馬克思能否提出剩余價值理論也成為疑問,所以了解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是理解馬克思剩余價值論的基礎。
同時,作為資本主義的繼承物,科學社會主義應該學習和借鑒資本主義發展的優秀文明成果。1949年建國之后,毛澤東等人曾明確表示,要學習發達資本主義的管理經驗和管理制度,只是后來由于國內外環境的變化,這一想法沒有付諸實踐。在極左思潮的影響下,甚至一些不屬于資本主義成果(如按勞分配)也被當做資產階級法權加以批判。這就形成了這樣認識:凡是資本主義的,就是不科學的;凡是社會主義的,就是科學的,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完全對立起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對外開放過程中,逐步學習和借鑒發達資本主義經濟建設的經驗。特別在蘇東劇變之后,人們開始認識到,并不是所有的社會主義都是科學的,同時也進一步并不是資本主義的,就是不科學的。資本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經驗,是人類社會共同的優秀文明成果,社會主義也可以借鑒。因此筆者認為,在這門課教學過程增加資本主義的知識,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
二
正因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關系如此密切,所以掌握資本主義相關知識對于上好這門課顯得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但是長期以來,我們授課教師受到傳統視野和思維的約束,在上這門課時較少涉及資本主義知識,因而使學生無法更深刻地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為了上好這門課,提高這門課的吸引力,授課教師一方面要掌握影響資本主義發展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要掌握資本主義發展的實踐歷程。具體來說。
一是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的客觀史(即實踐的歷史)和主觀史(即經濟思想史),必須要對資本主義的起源、原始積累、工業革命、市場經濟的發展,從自由競爭到壟斷的過渡,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變化要有全面的認識,同時也要對對資本主義產生重要影響的經濟思想有一定了解,如重商主義、重農主義、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邊際效用學派、帝國主義理論和凱恩斯主義等。
二是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思想史。要掌握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如英、法、德和俄等國的政治制度的變遷,因為這些國家政治制度的變遷對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能產生重要影響,以英國為例,幾次重要的議會改革均對英國的工人運動產生直接影響。先是1824年英國廢除了“禁止結社法”,英國工人成立工人組織,到了1832年英國議會實行改革,一是對“衰敗選區”開刀,取消“衰敗選區”,減少一些選區的議席,人口增加的選區議席增多,這樣新興工業城市就取得較多議席,二是確定選民的財產,規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達10鎊者,租地經營者年收入達50鎊才有選舉權。這次選舉改革擴大了選舉人數,但是很顯然是有利于資產階級。雖然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一道為推動英國的議會改革而努力斗爭,但是勝利的成果卻由資產階級獨享。在這種背景下,1836年英國工人階級發動長達十余年的“憲章運動”,為爭取普選權而斗爭。在工人階級的合法斗爭下,1867年英國進行了第二次議會改革,對選舉資格的財產要求進一步降低,規定:凡繳納濟貧稅的房主和定居一年繳納10鎊以上年租的房客,可獲得選舉權;在各郡,凡每年土地收入達5鎊的農戶或繳納5鎊租金的佃農可稱為選民。雖然仍有一半的男子沒有選舉權,但是已有不少工人獲得選舉權。也就在1868年,英國工人成立了全國性的統一組織——職工大會(工聯),宣傳社會改良主義,1884年英國進行了第三次議會改革,頒布了“人民代表法”,該法案規定,再次擴大公民權,把1867 年曾授予自治市的公民權擴大到郡的工人(房客及其家庭);重新規定選民的財產資格,無論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 英鎊價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選舉權;建立一種新的內部服務資格,主要是給在郡的工人,尤其是農業工人的選舉權。英國歷次議會改革使不少工人獲得選舉權,許多工人不愿意通過暴力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統治,被馬恩寄予厚望的英國最終也沒爆發社會主義革命。
參考文獻:
[1]高放,等.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第5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9-10.
[責任編輯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