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中華文化的結晶,中華戲曲藝術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教育價值。高校開展戲曲文化教育,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采取行之有效的戲曲文化教育方法,制定開展戲曲文化教育的長效機制,對于高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戲曲文化 高校 素質教育 方法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0-0288-02
新形勢下,中華戲曲文化教育是高校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當代大力倡導弘揚中華文化的形勢下,高校要結合社會時代的發展對中華戲曲文化教育的內容和方式進行研究選擇,使中華戲曲文化有新內容新面貌,使中華戲曲藝術跟上時代的步伐實現現代化。
一、高校開展戲曲文化教育提升人文素質的方法
新時期高校開展戲曲藝術教育應該把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
所謂第一課堂,就是立足課堂在課內有步驟地開展戲曲文化教育。在課內開展戲曲文化教育的教學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幾種:(1)創設情境法。就是從戲曲的形成、發展的歷史進程出發,從戲曲的特點、經典劇目、劇中人物、表演藝術家的生平等方面入手,通過豐富的戲曲藝術知識的介紹,將大學生引入戲曲藝術的氛圍之中,使學生進入角色,引起交流興趣、情感共鳴,然后師生一起進入教學內容所規定的角色,探討戲曲藝術其豐富的內涵,感受其精彩的藝術形式,體會其非凡的藝術魅力。這樣在美的享受中,師生融洽、愉快地完成教學任務。(2)賞析法。在戲曲教學的初級階段是讓學生認識戲曲的綜合性特點和戲曲的基本常識,知識講解應深入淺出。同時,任何藝術的價值都必須通過與欣賞者產生共鳴來體現,同時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經典或具有代表性的戲曲作品,也會使學生有所感動。注意選擇容易吸引學生的戲曲片段,讓學生在欣賞中感受中華戲曲藝術文化的獨特魅力。(3)表演法。分析戲曲作品對于學生的創作和表演以及文藝評價也有很大的幫助。讓學生在欣賞精彩的戲曲劇目的基礎上對其結構、風格、流派、技巧、思想等進行分析,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可以豐富學生的戲曲知識。促進學生多中華戲曲文化的了解,促進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不僅如此,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學習一些戲曲的表演,可以是斷片表演,也可以是一些唱段。通過參與表演,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一些表演的技巧,更主要的是通過踐行戲曲唱、念、作、打的藝術要求,來讓學生在體念劇中人物角色時達到情感和思想的升華。
所謂第二課堂,就是開展校園戲曲文化活動。即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開展,讓學生得到戲曲文化的濡染與熏陶。在第二課堂開展戲曲文化教育的基本的方式有:(1)引入經典。盡管大學生對中國戲曲的認識還停留在粗淺的階段,但是這卻并不影響他們的參與熱情。高校應當利用各方資源去搭建平臺,整合渠道,積極聯系地方戲曲劇院,把優秀的經典戲曲劇目請進校園,營造氛圍讓大學生走近戲劇和走進戲劇,通過現場的視聽讓他們真切地感受中華民族戲曲藝術的博大精深,讓傳統文化的厚重去凝聚校園文化的內涵。(2)成立社團。高校應當引導并扶持學生成立自己的戲曲社團,并在資金投入、硬件保障和氛圍營造上給予支持,讓這些未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卻不乏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大學生投身于戲曲文化建設。同時鼓勵學生在學習必要的戲曲表演知識后,大力開展戲曲文化周、戲曲文化展、戲曲劇本征集評選等活動,并根據學校實際創作一些與大學生生活切實相關的作品,力爭搬上舞臺。學校、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參與,創造校園戲曲文化的精品。(3)舉辦講座。高校應當多方聯系戲曲表演的藝術家和戲曲研究的專家,為學生舉辦戲曲文化講座。因為中華戲曲文化中包含諸多地方戲曲,它們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有過燦爛與輝煌,也有過危機與磨難。通過戲曲藝術家的言傳身授,理論專家的文化解讀,引導大學生了解中國戲曲的興衰歷史,品評民族文藝的文化根脈,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更是一種民族精神教育。
二、高校開展戲曲文化教育的長效機制
高校校園戲曲文化教育貴在堅持。為此,高校應該制定相應的措施,以保證戲曲文化教育的長期有效。
(一)制定高校戲曲文化教育的原則
1.創新教育的原則。戲曲文化作為一種活態性的藝術形式,其注定處于變化發展的過程中。保護戲曲文化,并非是保護過去,而是保護未來。因此,高校戲曲文化教育須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保持創新,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須從當下現實生活中汲取新的生命源泉,使高校的戲曲文化教育貼近高校,貼近學生,貼近時代,實現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
2.興趣引導的原則。高校戲曲文化教育,應以興趣引導為主。高校人文素質教育能否蓬勃開展,關鍵是能否想方設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學習愛好。各高校應當根據當地實際,與當地戲曲發展相結合,同時注重戲曲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建立戲曲文化教育與現代高校的對話機制,以此增強戲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保證戲曲文化教育的持續實效。
(二)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1.設立組織機構。高校開展戲曲文化教育,并且使其真正發揮在人文素質教育方面的促進作用,前提是學校領導高度重視。高校領導不僅在思想認識上要重視戲曲文化教育的開展,而且還要能夠在戲曲文化教育中提供組織的保證。如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安排專門的人員來組織,安排專職教師來落實戲曲文化教育各方面的工作等。
2.制定制度保證。高校人文素質教育必須有規章制度的遵守,才能保持它的持續開展,有效開展。要明確戲曲文化教育的作用,制定戲曲教育的教學標準,確立開展戲曲教育工作的相關要求。
3.落實教育措施。高校戲曲文化教育在組織制度保證的基礎上,還要落實監督檢查等教育措施。組織機構要通過各種渠道途徑,及時獲取戲曲文化教育教學的反饋信息。在審慎分析的基礎上,對于具有特色和特效的教學,要及時總結經驗,推廣普及,對于不足或薄弱環節,要及時糾正補充。
[責任編輯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