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紫陽富硒茶業是紫陽縣的一項重要經濟支柱,它有悠久的歷史和自然資源優勢,憑借有力的歷史條件和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突出區域特色和品質優勢發展起來。紫陽茶業的發展及其成因的探討對弘揚紫陽茶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紫陽茶業 富硒 發展 原因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0-0156-02
引言
自從東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以來,紫陽茶與茶文化便悄然在紫陽興起.佛教僧侶坐禪講經由于佛規而不能飲酒,飲茶提神醒腦是最好的辦法。寺院來客不敬酒只敬茶,這種待客方式先被民間接受,進而傳入官府。此后,為進貢而興植的茶園就陸續產生,其規模不斷增大。唐代,紫陽是山南茶的主要產區,采摘、制作、飲用的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陜南茶文化。明代《茶法》的制定與實施,朝廷實行以茶易馬,鞏固邊防,刺激和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到了清代,興安知府葉世卓為紫陽茶寫下了“自昔嶺南春獨早,清明已煮紫陽茶”,再次印證了紫陽茶的輝煌。新中國成立后,紫陽茶伴隨紫陽人走了半個世紀的輝煌。當地各級黨委、政府十分注重紫陽茶業的發展壯大。國家也對紫陽茶葉生產給予了投資和許多支持,通過不懈努力,紫陽茶葉邁向了新的發展時期。
到20世紀末,茶業占據了農村經濟增長的主導地位,產量、規模擠進了全省前列。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硒是人體生命必須的微量元素,缺硒會使健康遭到嚴重損害。紫陽是僅見的富硒密集區,這樣的地方全國只有兩處。紫陽境內廣泛分布著中國少見的富硒巖層,含硒量高達5.66~32.06ppm。飲用天然富硒茶是一種簡便易行、經濟實惠又無任何副作用的補硒方法。
一、紫陽茶業發展的基本狀況
紫陽地處陜南的安康市,漢江中游,巴山北麓,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若追本溯源,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已經在紫陽這片熱土上繁衍生息。紫陽縣建立于1512年,距今也有近五百年的歷史。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獨特的紫陽茶。早在唐代,紫陽茶已經成為朝廷貢品。春分剛過,尤其是清明前后,紫陽的茶農就開始采摘茶葉,而茶的采摘、制作、飲用水平也日漸提高,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陜南茶文化。著名作家賈平凹曾經寫過一聯:無憂何必要飲酒,清靜常品紫陽茶,意在說明紫陽茶的不同凡響。
紫陽茶品種多樣,最富盛名的是“紫陽毛尖”茶和“紫陽銀針” 茶。“紫陽毛尖”外形如梭似毫,湯香茶靚,清香四溢。若泡入杯中,茶的芽頭在徐徐展開時呈現奇跡,葉片齊齊向上,立于杯中,就如同長在枝丫上一般,這種茶正應了蘇東坡的一句詩:“從來佳茗似佳人”,真是色、香、葉俱全,品一口,真叫人心曠神怡。“紫陽毛尖”外形秀美,白毫顯露,色澤翠綠,湯色清澈,醇香宜人,好客的紫陽人用它招待客人,以表其豐厚的敬重之意。生活在茶鄉的紫陽人視茶如寶,客人登門,以茶待客已經成為習俗。
1.東漢時期茶葉的發展情況。“現在的紫陽毛尖,在東漢時即被列為貢茶,當時茶名為‘紫邑宦鎮毛尖’。”檔案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紫陽茶從東漢末獻帝(190—220)年間算起,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可以說紫陽茶是歷史上時間最早的貢茶。東漢末年,伴隨著佛教傳入中土,繼而傳入紫陽,紫陽茶和紫陽茶文化便開始萌芽并逐漸興盛。
2.唐代:紫陽茶沿絲綢之路走向世界。唐代時期,紫陽茶開始正式成為朝廷貢品,并沿絲綢之路,遠輸西域各國。茶神陸羽在《茶經》一書中記載茶的產地時寫道:“金州生西城、安康二縣山谷”。即今紫陽、安康、嵐皋、石泉幾縣沿漢江兩岸山谷。陸羽將安康產茶區劃歸為全國八大茶區的山南茶區范圍。作為飲茶藝術,講究真茶活水,紫陽不僅有宜飲之茶,還有宜茶之水。
3.明清:以茶易馬,鞏固邊防。到了明代,《茶法》開始制定和實施,朝廷實行以茶易馬,鞏固邊防,刺激和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出現了“其民晝夜沼茶不休,男廢耕,女廢織”的繁忙景象。后因茶稅苛重,民不聊生,在古金牛茶區(今寧強)出現了拔茶植桑的現象,外地茶客越過集散地——漢中、西鄉,直達紫陽“買茶裝蓖”。故至清代,興安知府葉世卓為紫陽茶寫下了“自昔嶺南春獨早,清明已煮紫陽茶”,這首詩為紫陽茶作了最早的廣告,再次印證了紫陽茶的輝煌。
4.新中國:紫陽茶蜚聲海內外。新中國成立后,當地各級黨委、政府十分注重紫陽茶的發展壯大。國家也對紫陽茶葉生產給予了投資和許多支持,通過不懈努力,紫陽茶葉邁向了新的發展時期,到20世紀末,茶業占據了農村經濟增長的主導地位,產量、規模擠進了全省前列。
近年來,茶葉科研項目一次又一次的攻關和茶葉制作水平的不斷改進和提高,使得紫陽茶葉在國際上“香”名遠揚。著名營養學家于若木給予紫陽茶“紫陽茶富硒抗癌,色香味俱佳,系茶中珍品”的科學定位。“無憂何必去飲酒,清靜常品紫陽茶”,喜愛紫陽茶的賈平凹先生也如此昭示世人。
二、紫陽富硒茶的特點
天然紫陽富硒茶的研制開發與生產,是中國茶學界、醫學界、營養學界對增強人體免疫能力與提高飲茶者健康水平作出的科學貢獻。1989年9月6日,陜西省科委在北京召開了紫陽富硒茶開發研究鑒定會,對紫陽富硒茶品質、含硒水平及保健作用研究成果,進行了科學鑒定。經以亞太地區營養學會執行主席沈治平教授為首的三位營養學、茶學、醫學專家鑒定認為,紫陽富硒茶主要具有以下四大特點:(1)有益成分豐富,自然品質好。據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測定,含氨基,配3.08%;最高達5.69%;茶多酚30.35%;茶葉自然品質好,是適合制綠茶的優質原料。(2)無農藥污染,符合衛生標準。紫陽縣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經商業部茶葉加工研究所檢測,完全符合國家標準總局、衛生部頒發的關于綠茶、紅茶衛生標準,是天然的綠色食品飲料。(3)富含硒元素。平均含硒0.6530mb/kg,最高值為3.853mg/kg,比中國非富硒茶地區茶葉平均含硒量0.15mg/kg高5.5倍,具有很強的營養保健作用。(4)紫陽富硒茶,是具有廣闊前景的保健品,特別對人體補硒有益,并有一定的增強機體活力、抗衰老、防癌、抗癌、抗輻射作用。
三、紫陽茶業蓬勃發展的原因
大自然賦予了紫陽山水以靈氣,紫陽人傳承了紫陽的興盛和發展,也傳承了紫陽文化的更大發展。
1.從歷史地理考證。這里隸屬巴蜀,不僅是中國茶葉的發源地,而且自古又是“貢茶”的產地,這里不僅是“午子仙毫”的發源地,而且更重要的是土壤含天然鋅、硒等微量元素較高,是全國稀有的天然富鋅、硒茶區。這里的平均海拔為1 200米~1 500米,年降雨量900mm~1 200mm,晝夜溫差大;茶區緊鄰巴山原始林區,周圍林木茂盛、空氣清新、水質純凈,具有生物多樣性特征;這里是中國稀有的富含鋅硒的地帶,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PH值4.5~5.5;由于山高、林深,茶園多為漫射光,且云霧繚繞,自然生態環境極好。所產系列綠茶保證“色綠、清香、味醇、栗香高爽持久、芽葉完整、內質極好,湯色純凈耐沖泡、純天然、無公害、鋅硒豐富”的特色。
2.從其所含的微量元素——硒來看。硒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平時可從飲水或食物中攝取。人體缺少有機硒會產生一些嚴重的問題,如導致有名的地方病——克山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地是少硒地區。陜南紫陽縣是全國發現的第二個高富硒區。紫陽茶葉中富含硒這是歷史上未曾發現的,20世紀80年代,人們發現紫陽富硒區后,檢測出紫陽茶中也富含硒,于是紫陽富硒茶經多方努力及宣傳,成為全國絕無僅有的保健茶,給紫陽茶增添了新的光彩。
3.從茶文化的興盛看茶的發展。紫陽盛產茶葉,山上、村口、路邊,處處可見。特別是每年清明前后,一片茶樹連著一片茶樹,遠看就像一團團綠色的云朵在山前飄蕩。一群群健美活潑的紫陽村姑,或拎竹籃,或背背簍,兩手翻飛于叢叢綠蔭云上。姑娘們連采茶連唱歌,茶歌陣陣,清脆悅耳,這情景融合了天籟、地籟、人籟,真像一幅幅優美的巴山圖畫。走進紫陽,滿山遍野翠綠翠綠的茶山讓人目不暇接,茶園散發出溫馨,茶樹長出了嫩芽,姑娘們采擷鮮綠,歌聲、笑聲像在身邊又仿佛在天際,時起時落,此起彼伏。看完茶山,聽足了山歌,閑坐下來,茶山姑娘們精湛的茶藝表演讓你大飽眼福,在歡快的音樂伴奏下,姑娘們把紫陽人的豪爽、熱情、樸實、大方充分展示出來。隨著每年一次茶文化節的成功舉辦,紫陽茶文化找到了更深的內涵和更高的定位。
4.茶的獨特功效是茶業興盛的主要原因。紫陽縣城多茶館,南來北往的客人進得門來,老板便笑臉相迎,看座,寒暄幾句。然后便提壺在手,滾沸的開水如銀練瀉下,茶葉已在碗中霧散盡是不翻滾,客人就能品味到清香可口的紫陽富硒茶了。品完了茶,茶的美味便會永久留在記憶之中,足夠你回味一輩子。在紫陽品茶,至少要過三道水,這樣才能品出真味。初品,會覺得味較淡,淡過之后,又有些小苦,再品,苦中含香,味極濃郁,放在舌上有點舍不得下咽,入肚之后,一股沁人的涼意油然而生,再品一次,茶味更是越來越香,絲絲縷縷繞鼻旋肺,讓人越發回味無窮。
參考文獻:
[1]黃富隆,程良斌.紫陽富硒茶抗癌試驗[J].茶葉,1991,(3):33-35.
[2]聶長久.紫陽茶文化的形成與社會影響[J].貴州茶葉,1992,(2):55-56.
[3]程良斌.紫陽富硒茶抗癌保健作用及其開發思路[J].茶葉,1996,(2):23-34.
[4]周躍花,楊菊香,張娜.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紫陽富硒茶中的硒[J].西北農業學報,2009,(4):12-14.
[5]畢錦暇.影響紫陽茶產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J].陜西農業科學,2006,(6):22-26.
[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