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政治輔導員在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和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輔導員與學生和諧關系是促進學校日常管理和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目前,輔導員與學生不和諧的原因,主要是輔導員不能恰當把握與學生的關系,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明確。為促進輔導員與學生和諧關系的形成與發展,輔導員要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包括提高個人修養、加強理論學習、有愛心、耐心、同情心等。
關鍵詞:政治輔導員;大學生;和諧關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2-0285-02
2004 年,教育部發布的 《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 明確指出:“輔導員、班主任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2006 年,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規定》 則進一步明確地指出:“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職院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
因此,高校政治輔導員不僅是行政管理人員,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高校政治輔導員做為與學生接觸最密切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是學生入學的第一教師和指導者,與學生形成了最基本、最重要、最微妙、最活躍的師生關系。這種師生關系能夠促成良性和諧的師生關系發展。
但是當前在實際工作中,高校政治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也存在很多問題,總體來說就是存在不和諧現象。
一、政治輔導員與學生之間關系不和諧原因
輔導員與學生發生矛盾,出現不和諧現象,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原因:
1.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不能恰當把握。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不能恰當把握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政治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疏遠”。一些輔導員每天只都是應付檢查性事務,如教室情況檢查、宿舍情況檢查、上課出勤情況檢查、應付各類通知以及落實各部門指示,而沒有時間和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思想變化。二是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過近”。一些輔導員對學生管理的過細,小到個人的頭發、衣著裝束、小動作等方面都會“婆婆媽媽”,學生與輔導員之間的關系,也由師生關系滲入了其他關系,導致輔導員在進行正常學生管理工作時畏首畏尾,學生還討價還價,喪失了教師的尊嚴。俗話說:“近則不遜,遠則怨”,輔導員不能與學生之間保持某種或近或遠的關系,而應在其中掌握一種平衡,既要樹立教師的尊嚴和權威,又要關心、愛護、理解、同情學生,這是政治輔導員與學生之間建立和諧關系的起步點。
2.輔導員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不甚明確。隨著社會多元化方向的發展,大學生的思想變化也多種多樣,心理問題和人際交往的矛盾不斷突出,高校政治輔導員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如要承擔著教師、心理專家、學者等多重角色。相比以前的人們習慣認為“輔導員的工作只要有經驗、負責任,不論專業、學科、學歷高低都能做好”的觀念來說,當前政治輔導員不僅對學生進行簡單的入退學、批評、獎勵、處分等例行的管理工作,而且還要對學生的思想動向進行引導,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
目前,許多高校將輔導員簡單劃至行政管理人員范圍,有的學校對輔導員實行聘任制,工資福利待遇也比較低,這樣的做法已經影響了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及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熱情。有的輔導員認為,“自己既然是學校的行政管理人員,就上傳下達,做好上級交付的工作即可”。由此,導致一些學生評價輔導員“喜歡命令、擺架子、不靈活、不善變通”,這對于促進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和諧發展關系是相當不利的。同時,也正是這種不明定位的做法,才使得學生和輔導員之間矛盾重重。在個別學生眼里的輔導員,就是強權、無法溝通;輔導員一方則認為,學生素質不高,一意孤行,使人難以理解;因此輔導員角色的正確定位,是政治輔導員與學生之間建立和諧關系的重要保證,不僅需要輔導員個人調整心態,正確估價自己,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給予制度上的保證。
二、政治輔導員應努力提高綜合素質
政治輔導員是師生間矛盾的主要方面,輔導員應努力提高個人提高綜合素質、工作能力,樹立輔導員正面形象,成為新時代學生的良師益友。筆者認為,提高輔導員工作能力應從理論學習、個人修養及愛心、同情心、耐心等方面著手進行。
1.輔導員要加強理論學習,與時俱進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缺乏理論來源的教育工作是淺薄乏味的,同時也是站不住腳的,輔導員工作更需要理論指導,這樣在面對學生時才會有說服力和號召力。高校政治輔導員一般都是大學畢業生,他們在工作最初的三至四年,能把工作的全部激情投入到學生管理工作中。此后,由于客觀原因造成的學習機會較少,理論知識較薄,使得輔導員面對越來越多的問題時,總是感覺力不從心,尤其做學生思想工作時,語言不鮮活,缺乏理論基礎知識的支撐。因此,輔導員急需加強教育學、心理學、倫理道德的專門學習,做到理論指導教育實踐,教育實踐促進理論向縱深方向發展。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對高等教育法律、法規及法律常識的學習。在校的學生已經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與社會接觸也越來越多,如打工受傷害、交通肇事傷害、人身權受侵害等。在處理這些問題時,輔導員參與處理的可能性比較大,要想處理好這些問題,必須了解相關的法律常識,掌握日常生活能涉及到的法律。
2.政治輔導員要提高個人道德修養:道德修養決定了一個人的思想境界、思路方向,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個人工作能力的高低。教師的道德修養,是指教師為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而在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等方面進行自覺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鍛煉和自我培養的過程。作為輔導員所接觸的學生個性多樣,千差萬別,如有的個性活潑、有的內質憂郁、有的素質較高、有的素質較低,尤其 “90 后”的學生,他們特點鮮明、個性突出,這就要求輔導員面對不同學生要心態平和,心智清晰,不能因為學生一些不得體、不恰當的言語和行為而大發雷霆、吹胡子瞪眼睛,動輒批評教訓,甚至將這種不好的心情轉嫁到其他學生身上,帶到同事中間去,而應在適當的場合,給予如沐春風的教化。
提高個人修養并不是簡單看看書、聽聽音樂,而是對學生的事情要重視,堅持“學生事無小事,事事系安全”的工作原則。做到“慎獨”,要經歷一個由不自覺到自覺的轉變過程,這是一個不斷進行思想斗爭和鍛煉的過程。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必須經得起考驗,抵得住誘惑,時時告誡自己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始終堅持原則,固守“慎獨”,謹慎行事。做到“師愛”,有修養的輔導員不是毫無原則地順從學生,做個老好人,而是將有理智、有境界、有責任感的“師愛”給予學生,并讓學生理解這樣的師愛與管理是輔導員負責任的體現,化解師生之間的誤解,引導學生把握正確的方向。高校政治輔導員做為與學生接觸最密切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是學生入學的第一教師和指導者,與學生形成了最基本、最重要、最微妙、最活躍的師生關系。這種師生關系能夠促成良性和諧的師生關系發展,能夠在學生及家長中樹立學校的良好形象,從而增強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因此,高校政治輔導員與學生的和諧關系,是學校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保證,是建設和校園的重要基礎,對于建設現代化高職院校具有重要作用。
3.輔導員要加強愛心、同情心和耐心的養成:在工作當中應當尊重學生,體諒學生,以學生為本;合理引導學生,正確激勵學生。當學生情緒沖動時,輔導員好比一盆冷水要讓學生冷靜;每個同學都有自己正確的主觀能動性,輔導員要注意用正確的方式去激勵他們,星星激勵之火可以燎學生自信之原;經常深入學生,積極了解學生;愛護學生,關心學生。大部分同學都是第一次出遠門求學,生活方面不能很好的自理,也許會發生這樣那樣我們不能理解的突發情況,這就要求輔導員用一顆愛心和真心去幫助大家,學生再小的事情對于輔導員來說也是大事,輔導員的另一個角色就是替遠在家鄉的父母來照顧這些孩子。在照顧和關心學生的同時教育他們要增強自理能力、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切實做到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高校輔導員應該很好的成為學生成長的榜樣,在有的學生眼里輔導員不算是真正的老師,而是比自己長幾歲的朋友,輔導員一個正確的眼神或者舉動帶來的影響甚至比苦口婆心的說教更明顯;要有寬廣的胸懷,能及時采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甚至是批評。
要正確處理輔導員與當代大學生之間的關系,這是開展學生工作的基礎,也是學生個人進步和學校整體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嚴把輔導員的質量關,這是處理好輔導員與當代大學生之間關系的前提。輔導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切實深入學生中間,嚴格要求自己,時刻堅持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工作的有序開展,促進大學生道德素養的逐步養成,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的人才。
總之,輔導員在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時,應在理解、關心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走出困惑,走出彷徨,消除不良社會風氣對他們的影響,從而塑造學生堅強樂觀的品質風格,積極進取的時代風尚,最大程度地發揮輔導員在學生成長中的助推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紅英.試論高職輔導員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遼寧高職學報,2010,(12):100-101.
[2]王志明,周懋怡.對構建輔導員與學生之間和諧關系的幾點想法[J].科技教育創新,2010,(18):252-253.
[3]季志祥.淺議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J].中國商界,2008,(4).
[4]于玲.談輔導員在高職院校和諧師生關系構建中的作用[J].遼寧高職學報,2008, (4)
[5]馮淑慧.高校和諧新型師生關系探析[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8,(1).
[責任編輯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