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吉林省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之所以有如此發展是因為政府政策導向,社會需求以及學校自身建設等各方努力的結果。比較吉林省11所民辦高等教育各自的優勢,重點研究了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所面臨的挑戰,并且從不同視角為學校的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吉林省;民辦高等教育;需求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2-0293-02
一、吉林省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契機
1.省政府政策。在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大好形式下,吉林省民辦高等教育應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振興吉林輸出多層次,多類型的應用人才。《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通知》(吉政發[2006]11號)中指出: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35%。這就為民辦高校的生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在《吉林省促進民辦教育發展若干規定》中明確了民辦教育的性質是公益性的,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確立了民辦教育的地位,為民辦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2.社會需求。吉林省是一個經濟教育水平相對落后的省份,很多家長沒有受到過高等教育,過去是沒錢接受教育,現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許多家長越來越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希望子女能夠接受高等教育。他們相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所以家長都愿意為子女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付出。此時,高等民辦教育通過它靈活多樣的辦學機制,先進的辦學理念和優勝劣汰的市場法則,給那些想接受高等教育,卻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考上公立本科的學生和家長帶來了希望。打破了以往的一考定終生。民辦高等教育不僅有較高的就業率,而且考研率也在逐年增加,這充分證明了民辦高等教育的辦學質量是值得信任的。它不再只是簡單的公辦教育的補充,而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高等教育大眾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3.任人唯賢的企業聘用制度。民辦高校的編制都是人事代理制。這就使得教師不再養尊處優,沒有鐵飯碗。每個教師都有緊迫感,如果不能勝任職務,就有可能被解雇。同樣的,只要工作認真努力,辦事效率高,業務水平高,就會被重用。之所以民辦高校會這樣做,就是因為民辦高校面臨的生存壓力要遠大于公辦學校,只有用辦學特色,明確的獎懲制度,才會使得學校不斷發展,辦學效率高于公辦學校,這也成為了民辦教育的優勢所在。
二、吉林省民辦高校的比較分析
吉林省11所民辦高等學校規模較大,專業設置齊全,教育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完善,就業率高等等都是他們共同的優點。而每所學校還存在著自身獨特的優勢。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的通信網絡實驗室是全國信息化工程師認證和培訓中心,在全省高校中是唯一一家。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建筑裝飾學院一直堅持服務于建筑行業、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的辦學宗旨,堅持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的發展原則。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各個學校之間成功經驗可以相互借鑒。知道了對方優勢是什么,自身可以取長補短或者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那么還有什么因素與學校的發展息息相關呢?通過下頁表1來分析一下(表中數據來自各高校官方網站)。
1.由下頁表1格我們可以看到,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有24個專業,排名第五,但是在校生人數卻最少。這說明專業設置存在著問題。有更加優化的空間。專業設置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生源就是民辦教育的生命線,只有這樣才能堅持可持續發展。
2.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考研率超過了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名列第一。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成績呢?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教師與學生比例為1∶12.7,這在11所學校中這個比例是名列前茅的,并且具有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占到了70%,這就為較高的考研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說明了該校教師過硬的業務水平和該校具有良好的學習氛圍。
3.表格也暴露出大多數學校不注重圖書館建設。雖然多數高等民辦教育都有自己的圖書館,而且個別學校的規模并不小,但是為什么圖書館如同虛設,根本沒有多少同學去學習或借書。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大概有兩點,其一,圖書館的書與本專業毫無關系,或者不是要用的版本。其二,有很多同學根本不知道圖書館里有他們要用的書。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在走訪的幾名學生中,有的根本沒去過圖書館,有的不知道具體位置在哪,甚至有的學生根本不知道學校有圖書館。這使得巨大的圖書館資源造成了浪費。學校應該針對問題解決問題??梢酝ㄟ^任課教師制定圖書館圖書采購計劃,并由任課教師宣傳圖書館強大的資源,豐富學生業余生活,為學生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打下堅實基礎。
三、不同視角看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的發展
1.學生角度看教育。第一,在大一開設大學階段學習規劃課。大學不是學習的終點站。有的同學上大學后認為不用再學習了,即使學習也不用那么用功了。所以學校應該進行正確的引導,針對不同專業,根據時代發展,市場需求為他們提供學習規劃。第二,在大四開設畢業生指導課。有的同學到了大四想考研,卻不知道該做什么,能做什么。教師應該為學生找工作,繼續深造或者出國留學提出建議、解答疑問。反過來,較高的就業率,考研率也證明了學校高質量辦學,促進招生。第三,嚴格實習制度。一些用人單位普遍認為,學生的理論基礎不錯,但是實際的動手能力不強,社會實踐少,缺乏團體意識。所以學校要加強實習的考核,不要只是走形式。把對實習的重視程度提高到專業課水平,切實的達到社會實踐的要求。
2.教師角度看教育。第一,提高教師地位。教師不僅是個打工者,也是個需要尊敬的職業。教師不僅需要得到學生的尊敬,也需要得到校領導的尊重。加強教師對學校的認同感,讓教師對學校有主人翁的意識,才能使教師全心的投入到教學中。第二,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1]。剛到民辦學校的教師往往需要及時的調整心態去對待學生。不要只是認為學生基礎知識差,不好管理,自覺性差等等。要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的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因材施教。第三,完善教師結構。民辦高等學校的教師一般是由離退休教師,從公辦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請來的兼職教師,應屆高校畢業生(其中有非師范專業的),被招聘來的在崗教師構成。雖然來源廣泛,但是結構失衡。離退休教師學識高,經驗豐富,但是精力不如年輕人旺盛;兼職教師教學好,是民辦大學的中堅力量,但是難免有臨時工的觀念;應屆畢業生有熱情,有理想,思想新,踏實肯干,但是經驗不足。所以教師結構要比例適中,以老帶新,中青年教師積累經驗,逐漸形成良性循環,提高教學質量。
3.社會大眾看教育。第一,建立學校與社會的溝通機制。目前,許多民辦高等學校急需獲得社會的承認,雖然民辦高等教育質量認證制度已經建立,但作為民辦學校還應該建立一整套社會溝通交流機制,積極主動地走出校門,走向社會,以提高社會對學校的認知度,也進一步督促自身提高辦學質量[2]。第二,民辦高等教育形象。公眾對民辦教育機構的印象除了來自于親身接觸的民辦學校外,主要來自媒體。而從媒體獲得的民辦教育印象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是民辦機構的廣告,二是各類涉及民辦教育的人物形象。這種影響當然是負面的,而對各民辦教育機構的招生廣告,公眾也會本能地認為是花錢做的宣傳,很難扭轉負面的印象[3]。這無疑給民辦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阻礙。社會對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不能一視同仁,孩子如果上了民辦學校,就意味著低人一等。學校應該引導大眾觀念,把學校學生取得的科研成果,比賽成績公布給大眾。
一個國家要想發展,就要多聽基層的聲音,同樣一個學校的發展也要這樣,而且要多聽不同的聲音。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只要擁有科學的管理,規范監督機制,獎懲觀點鮮明,以人為本,以事業培養人,以優厚待遇和良好的教學環境吸引人,就必將走在民辦教育的前列。
參考文獻:
[1]田敏.對民辦教育發展的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J].寧夏教育科研,2005,(3).
[2]李云中,周耀華.提高質量是民辦教育發展的戰略重點[J].當代教育論壇,2011,(1).
[3]王玉子.中國民辦教育的困境及解決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10,(6).[責任編輯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