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銀行自助服務系統,它可以為客戶提供一種完全自助的、沒有銀行柜員參與的服務方式,使客戶24小時享受銀行高效率的服務。通過這樣的模式,銀行擴大了服務空間和時間、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自身的效率和靈活性。通過對ATM“定位”問題的論述,分析了我國在發展ATM中存在的不足,重點論述了ATM在我國創新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ATM;定位;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2-0332-02
從1986年我國銀行業引進第一臺ATM起,ATM家族逐步發展壯大。據統計,如今已有11萬臺ATM遍布全國各地。無論大銀行還是小銀行都在增設ATM,有人說,ATM是現代銀行競爭的新焦點。這就有一個對ATM發展如何 “定位” 的問題,“定位”準確,則“創新”方向自然明確。
ATM“定位”問題,亦即ATM的功能、作用問題,也就是為什么發展ATM的問題。ATM即自動柜員機,是銀行自助服務系統,它可以為客戶提供一種完全自助的、沒有銀行柜員參與的服務方式,使客戶24小時享受銀行高效率的服務。通過這樣的模式,銀行擴大了服務空間和時間、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自身的效率和靈活性。也就是說,ATM取代了傳統銀行網點普通柜員的職責,傳統銀行網點普通柜員具有的職責ATM都應該具有。這樣,ATM的“定位”問題就很明確了,它就是充當銀行網點普通柜員的高效能的機器人,它的職責主要包括存款、取款、代繳代收中間業務這三大項工作。ATM的“創新”工作也要圍繞這三大項工作展開。
目前,ATM在我國銀行業中存在三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功能太過單一、利用率太低。ATM主要為客戶提供取款、轉賬、余額查詢和密碼修改等幾項功能,遠遠不及國外銀行ATM功能的多樣化和個性化。在西班牙,ATM除了提供完整銀行服務之外,還銷售旅游和足球賽的票券;在英國,除了通過ATM銷售零售券,也在機場和倫敦地鐵站的ATM銷售合作廠商的廣告。第二個問題是ATM數量少,交易量小。2006年底統計,美國、日本和韓國這些發達國家,平均100萬人擁有的ATM數量均超過1000臺,中國只有73臺,世界平均水平240臺。1998年,美國前100家大銀行個人銀行業務支付渠道的調查表明:傳統銀行網點交易比重從56%降到了41%,ATM等電子支付渠道交易比重從28%上升為31%。相對而言,目前我國自助銀行交易量所占比重卻較低,以中行北京分行為例,2007年3月份全轄柜臺儲蓄業務日均約為12.5萬筆,而該行全轄ATM的日均交易筆數卻僅約為3萬筆。第三個問題是ATM管理成本高,盈利能力低。據專業公司調查,國外商業銀行利用ATM提供銀行服務的成本為每筆27美分,銀行分支機構服務成本則高達每筆108美分,銀行分支機構的服務成本是ATM服務成本的4倍。經測算,國內銀行ATM的平均每筆交易成本為2.4元(人民幣)左右,網點平均每筆交易成本為4.6元(人民幣)左右,網點的服務成本只是ATM服務成本的2倍。
根據ATM的“定位”及其目前在我國銀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ATM的“創新”思路也得到了清晰。今后,我國銀行業ATM應該在以下幾方面有所創新。
一、全面推廣ATM的存款功能
現在有的銀行已開通此項功能,但有存款額度限制,而且并不是所有的ATM都有此項功能,這是ATM的嚴重缺陷。實際上一臺ATM就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銀行網點,缺少存款功能顯然不妥。在未來的競爭中,ATM存款功能的缺失,必將導致銀行存款的減少,銀行效益的下降,銀行決策者一定要重視這一功能的推廣,并做好宣傳工作。
二、加快增設ATM網點
隨著ATM功能的不斷完善、增強,將來的發展趨勢一定是傳統銀行網點讓位給ATM,現在ATM的布局顯得尤為重要。現在的情況看,ATM主要設在銀行網點內部,業務與窗口類同,起著窗口的補充作用;有的設在大學、繁華超市,主要用于滿足人們的取款要求。當前銀行應該考慮在各個居民小區設立ATM,大家已經看到寬帶網絡、電信等企業在小區建設中的競爭情況。銀行應該未雨綢繆,搶占先機。
三、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拓寬銀行盈利渠道
不排除最初設立ATM是為了形象工程和社會效益,現在ATM就應該變為實實在在的盈利途徑。為什么要全面推廣ATM的存款功能,為什么要在各個小區增設ATM,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ATM變成銀行利潤的增長點。在發達國家中間業務已經成為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ATM在處理中間業務方面有著其無可替代的優勢。ATM網點的廣布為中間業務的發展提供了網絡保證。在這方面哈爾濱銀行做的非常出色,它幾乎包攬了老百姓日常生活需要的所有業務。
總之,銀行的決策者們一定要充分理解ATM的“定位”問題,把每一臺ATM都看成一個銀行網點,充分挖掘它的功能。圍繞“定位”來“創新”,銀行必有斬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