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絕大多數單位的財務支出審批報銷程序的顯著特點是,一切開支經領導批準后即可找會計報銷,對會計而言,這種程序是“自上而下”;從會計監督的時機看,是一種“事后監督”。這種程序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關鍵詞:財務支出;審批報銷;程序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2-0081-02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95條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財務收支審批制度。主要內容包括:財務收支審批人員和審批權限;財務收支審批程序;財務收支審批人員的職責。”這里只是強調了“應當建立”、“財務收支審批程序”,但沒有具體規定怎樣建立以及建立什么樣的“財務收支審批程序”。
一、存在的問題
毫無疑問,財會人員和單位領導人是本單位財務支出監督和把關的關鍵責任人。問題是,在現實會計工作實踐中,對待財務開支,領導審定在先,會計審查在后,領導確定了的事情,沒有幾個會計人員再去推翻它。既然領導的一切決定都不便改變,會計的這項工作就成了只顧記賬而不管審查,就起不到應有的監督作用,從而失去了會計監督的意義。
先領導審定,后會計審查,使本可以做到的“事前監督”變成了“事后監督”,給會計監督延誤了時機,造成會計人員的無所適從。會計人員的這種尷尬地位是由財務支出審批報銷程序的不合理造成的,財務支出審批報銷程序的不合理導致監督位置的錯位,監督位置的錯位實質上也就是監督的缺位。《會計法》規定,會計監督的主體是各單位的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監督缺位了,怎么去監督?領導審定批準在先,會計審查監督在后,會計人員的責任感降低了、積極主動性沒有了、專業特長扼殺了;有效監督的削弱,能鉆空子的人或許就多了。
會計監督分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階段的監督。而在會計實踐工作中,我們往往強調事后監督,忽視事前、事中的監督。單位領導人和財會人員是本單位財務支出的責任關口和專業監督關口的最重要責任人。擺正和理順這兩者的位置、關系,對全面落實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進而落實《會計法》所賦予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的會計監督職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解決的思路
從以上問題的分析可以看出,財務支出審批程序的設計應以監督的有效性為目標,從領導與會計之間的關系處理入手。“有效性”要求在需要監督的時候,監督到位了沒有;“關系處理”要求實現領導與會計“沖突”最小化,使會計監督最大地發揮作用,兩者形成最大合力,以充分發揮會計監督的積極性和領導負責的作用。財務開支審批報銷程序的設計要能體現出這種關系的處理和會計監督的到位。
目前,我們國家正在推行“會計委派制”,從實質上看也就是想把會計監督推到位。改革財務支出審批報銷程序的目的也是要把財務支出的會計監督推到位,兩者殊途同歸。“會計委派制”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會計監督但不是萬能的,它只是從某一個角度解決了一些問題,要解決更多的問題必須從多方面入手。從審批程序上明確了會計監督的責任,出了問題,責任界限分明,會計與領導該誰負責誰就得負責。
改進后的財務支出審批報銷程序:經辦人出具及部門負責人證明→財會審查→分管領導意見及單位領導人審定→報銷。
改進后的財務支出審批程序的顯著特點是,“自下而上”,先“民主”后“集中”,會計監督的時機很有利。會計人員變無所適從的“被動”地位為責任在身,積極把關的“主動”地位。以前是一切照單位領導說的辦,領導咋說就咋辦,反正出了問題可以將責任推到領導身上。現在由會計人員在“前線站崗”,會計人員同意辦理的事項,出了問題便更有了不可推卸的責任;不同意辦理的事項,單位領導人堅持要辦的,責任在單位領導人。責任界限的分明,增強了會計人員的責任感。責任感增強了,開展工作便主動了,監督工作便會落到實處,監督的有效性隨之就會提高。
改進后的財務支出審批報銷程序使會計人員變尷尬被動的不利地位為“名正言順”的有利地位。兩種程序,對支出報銷經手人員來說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心態一,“只要領導批準了,就能報銷”,會計人員難以變更;心態二,“會計人員按規定進行審查”,這是他們的本職工作。兩種心態,兩種管理效果。
改進后的財務支出審批報銷程序有效利用了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發揮了會計專業人員的專業鑒別特長,由會計人員對財務支出憑證的真實性、合法性、準確性、完整性和規范性進行全面把關,防止有人鉆領導“不專業”的空子,從源頭上遏制、拒絕和糾正違法和違規會計事項。這種做法,使“事后”監督的軟弱無力變為“事前”、“事中”監督的及時有效,發揮了會計監督的職能作用。
改進后的財務支出審批報銷程序,在事實上也擴大了內部牽制和控制的有效范圍,會計機構先表態,就把一些問題擋在了領導的辦公室外面,積極有效地協助領導把好了第一次;另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牽制和監督領導的作用。領導先表態,有些事情再去改變它,會計人員就被動得多,隨之也就困難得多。會計部門先表態,領導就要注意“參考意見”,這可以對領導起到一定的“顧及”的影響。這“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效果顯然有所不同。
綜上所述,改進后的財務支出審批報銷程序更符合會計法律法規的精神實質,改進后的財務支出審批報銷程序使領導的把關作用和會計的監督作用都調整到位了,兩種力量珠聯璧合,監督的有效性增強了,有利于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