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求職就業是多數中專生的最終選擇,幫助學生實現從學業到就業的跨越是中專學校班主任老師責無旁貸的一項重要工作。從分析中專生的就業狀況出發,思考著從專業技能、專業特長和職業素質培養等方面來增強中專生就業競爭優勢,提出中專生成功就業的努力方向。
關鍵詞:就業狀況;就業優勢;中專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24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2-0116-02
盡管中專畢業生的選擇多元化了,但擇業就業仍然是多數中專畢業生的最終選擇,每到畢業階段,求職就業成了學生們的熱門話題,推薦就業也成了畢業班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之一。我校在第六學期對學生分批進行專業技能綜合訓練,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同時也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推薦學生就業。由于學校多年的積累,從第五學期末開始,便陸續有用人單位通過各種方式向學校招聘人員,只要機會合適,我都不失時機地把學生推薦出去,也鼓勵學生積極尋求其他可行的途徑,如網上應聘、走訪人才市場等,多方尋找就業機會。經過多方努力,在學生完成第一期綜合技能訓練的時候,我班有求職意向的學生已有75%成功就業了。
現將我所帶的商務英語專業班學生求職就業的情況小結分析如下:
從就業的途徑看:通過學校學生教育管理處或學校老師推薦就業的占42%,通過網上應聘就業的占42%,經親友介紹就業的占16%。
從就業的時間看:就業的學生中,33%是在2月份即第六學期初參加工作的,大部分是通過本校老師推薦就業的,至今仍在原公司工作。8%是在參加職業技能綜合訓練中途經學管處推薦到船務公司工作。其余的都是在完成職業技能綜合訓練后就業的。
從工作類型看:92%的學生中在進出口公司或船務公司工作,其中18%的學生主要擔任翻譯(有的已參加今年4月份舉行的廣交會),其余的82%任公司文員,負責接聽電話、制單、結匯、處理公司雜項事務等。另有8%的學生在親戚或自家的公司工作。
從工作成效看:一經推薦就成功就業占33%,這些學生不久就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得到加薪;有50%的學生在試用期未滿時就得以加薪或負責某一項業務。
分析上述情況,我注意到以下幾種現象:
1.學生參加職業技能綜合訓練后就業成功率較高。我班2月份就業的學生中,有75%是通過學校老師推薦的,這些學生專業知識都比較扎實;模擬實習后就業的學生是屬于中下層次的學生,在模擬實習期間也有一些機會參加面試,但都沒有成功,實習完了,他們去應聘,都取得成功,且都在外貿公司從事與進出口業務有關的工作。
2.有過兼職經歷的學生應聘的成功率高,出成績快。較早就業的學生在學期間利用周末及假期在服務行業如餐館、服裝專賣店等兼職工作,這些學生去應聘時比其他學生有優勢,能夠較好地與老板溝通,經一次面試就被錄用,而且上手快,得到用人單位的肯定。有50%的學生在就業的第二個月就得到加薪(試用期為3個月),且得以負責某一項業務。而那些從未有過類似經歷的學生經多次面試,仍得到“回去等通知”的答復,之后就杳無音信。
3.就業的機會多,推薦的成功率小。從第五學期末開始到現在,學管處和學校教師先后為學生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可推薦的成功率只有22.7%。推薦不成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的因為用人單位擇優錄用,水平不夠而被淘汰;有的因信心不足而退卻;有的因為個人的原因,如交通問題、對用人單位有看法等放棄機會。諸多因素阻礙著就業推薦的成功。
4.學生從事與本專業直接對口的工作少,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多。目前就業的學生中只有兩名擔任翻譯員的工作,其他均從事與外貿業務有關的工作,這不能說不對口,但英語相對用得少,有的學生還幾乎用不上。
看到推薦就業時的種種現象:學生面試時遇到的問題、學生就業后反饋的信息等引起我的思考,我在想:作為班主任如何未雨綢繆,增強中專生的就業優勢,幫助學生實現學業到就業的跨越,使學生一畢業就能較順利地走上工作崗位,避免走彎路。我想得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1.加強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職業技能是中專生就業的根本,要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就必須具備相當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做到能熟練操作各項專業技能,能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這幾年,我們學校一直非常重視專業技能訓練,教學中教師對技能培養也給予充分的關注,我曾欣喜地看到經過最后一學期的職業技能訓練后學生的水平有所提高,就業的成功率提高了。但也非常遺憾地發現,由于職業技能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而不能就業的學生還是偏多。對英語專業的學生,一般要求能用英語交流、接聽電話;處理往來英語函電等,說起來簡單,但僅這兩個要求就可以使我們大部分求職的學生望而卻步,說明我們的學生專業技能方面的競爭性不強。因此,我覺得,職業技能培養不應該只靠最后這次模擬實習,應貫穿中專教學的始末、體現在各門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的教學中。這需要教師的努力,更需要學校給予支持,為專業課的設置、專業技能訓練提供必要的時間和空間,讓教師能將專業技能訓練貫穿在教學中,使學生在完成各門專業課程的同時就能基本具備必需的專業技能,最后在第六學期再進行強化。班主任也應引導學生重視專業課程學習的同時,重視專業技能訓練,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加強職業能力訓練,鼓勵學生考取相關的職業技能證書,為成功就業奠定穩固的基礎。
2.重視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如果說熟練地操作職業技能是中專生求職就業必要的裝備,那么學生的一技之長將是一把鋒利的佩劍,在中專生成功就業路上披荊斬棘。許多學生找不到自己的一技之長,在填寫畢業生推薦表時,特長這一欄是空著的,在面對用人單位的需求時也難以如愿以償。經常可看到有些學生成績一般,但有某一方面特長,如英語口語特別好或電腦技術過硬等,在求職面試時如魚得水。這使那些埋頭苦讀的學生感到憤憤不平,但又不得不承認人家確實有優于自己之技。 這種現象在中下層學生中特別明顯:口語不流利,翻譯不順暢,樣樣不精通,等于什么都不成。所以,我覺得,在今后的教育中應鼓勵在學好專業課的基礎上,結合個人興趣,培養一技之長,同時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形成某種特長,以提高自信心,增強就業適應性,提高就業成功率。
3.努力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學生在掌握了專業技能、形成個人特長的同時,應具備相當的職業道德水平,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有研究指出,人的職業活動能力可以劃分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專業能力一般是指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項能力等與職業直接相關的基礎能力,是職業活動得以進行的基本條件。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是指超越一般專業能力領域以外而對職業活動的順利進行以及促進職業生計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作用的關鍵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包含了獨立思考、分析判斷與決策、獲取與利用信息等能力;社會能力則包含了組織協調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適應轉換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如果在具備一般專業能力的基礎上又能掌握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將使職業活動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使學生得到相關的職業道德教育,學校開設了職業道德課,讓學生了解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的道德品質。但如果學生僅把職業道德作為一門課程學習,老師只把它作為一門課程來講授是遠遠不夠,我覺得應該結合實際,提高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識,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我常以職場成敗的事例及往屆畢業生成功的事例教育學生,也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或假期參加社會實踐、兼職工作,在實際工作中親身體驗、領會各行業所要求的誠實守信、團結協作、愛崗敬業等職業道德觀念和作風,學會與人交流、與人相處,學會分析問題、處理問題。我想如果條件許可的話,可由學校組織、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尤其是畢業班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前有更多的感性認識,那我們的學生求職時就更有優勢了。
4.鼓勵學生正確應對求職面試。許多企業都是通過面試來了解應聘者的能力、素質等情況,以確定應聘者是否達到要求。雖然我對企業憑一紙翻譯、幾句交談,甚至憑形象、身高來決定取舍的做法不敢茍同,但這是習慣做法,我們暫時無法去改變,我能做到的就是給學生自信心,把面試看做是展示自己個人專業技能、專業特長及良好職業素質的機會,把自己長期形成的良好習慣展現出來,靈活應用扎實的專業知識應對企業的面試,應對面試的最佳策略是自信。同時,我也會多方了解企業對人才需求的信息,在學生求職面試前加以指導,讓學生有備而試,提高求職面試的成功率。
總而言之,面對激烈的競爭,作為班主任,我會想方設法使學生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培養個人特長,提高職業道德水平,幫助他們在求職就業中取得相對的優勢,讓他們的就業之路順暢些,成功實現從學業到就業的跨越。
參考文獻:
[1]劉海濤.教育部要求各地做好中職生就業工作[J].職業技術教育研究,2004,(6).
[2]郭太祥.中職生就業綜合素質的定位與培養[J].勞動理論與實踐,2002,(5).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