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1985—2009年的數據,運用協整檢驗、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等方法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對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對外直接投資能促進中國產業結構升級,但促進作用有限,并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在分析了產生這種結果的可能原因后,提出相應政策建議,以使中國更好地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推動國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2-0147-02
引言
中國自提出“走出去”的戰略以來,對外直接投資(OFDI)得到了迅速發展:投資流量從2002年的27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478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高達64.4%;截至2009年末,中國已有1.2萬多家境內投資者對分布在全球177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存量近2 500億美元。中國OFDI的蓬勃發展對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文獻回顧
國內外學者對OFDI與產業結構調整間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Kojima的邊際產業轉移理論認為,投資國應向國外依次轉移本國的比較劣勢產業,集中更多力量發展本國的比較優勢產業,以促進國內產業結構升級。Vernon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指出,一國應根據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選擇不同的對外投資方式,以使企業在從具有壟斷優勢到退出產業結構的過程中獲得最大效益,推動國內產業結構升級。Cantwell和Tolentino的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理論認為,發展中國家企業技術的提高與其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直接相關,企業技術的提高促進了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1]。中國學者汪琦研究了OFDI對一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傳導路徑,認為OFDI可以推動中國產業結構升級[2]。范歡歡和王相寧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中國OFDI與第一、三產業結構變化無關,僅與第二產業結構變化有關[3]。肖黎明指出,OFDI推動了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它不僅加快了中國傳統產業向外轉移,還通過逆向技術溢出效應促進了中國新興產業的成長和壯大[4]??梢姡P于OFDI與產業結構調整間關系的研究還主要集中在理論上,實證研究相對較少,本文用較新的數據,對兩者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
二、模型構建及數據說明
1.模型的建立。構建如下模型對中國OFDI與產業結構調整間的關系進行檢驗:
lnY=α+βlnOFDI+ε(1)
Y代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幅度。根據克拉克法則,隨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第一產業產值占該國GDP的比重不斷下降,而第二、三產業占比會不斷上升,所以,用中國歷年第二、三產業產值占當年GDP的比重來衡量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幅度。OFDI是中國歷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
2.數據來源及說明。本文選取1985—2009年的數據作為樣本。Y的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鑒》;2001年前OFDI流量的數據來自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2002—2009年OFDI數據來自商務部公布的《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三、實證分析及結果說明
1.單位根檢驗。用ADF方法對lnY和lnOFDI的時間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檢驗結果(如下頁表1所示)。
下頁表1表明,lnY和lnOFDI的一階差分序列dlnY和dlnOFDI是平穩的。
2.協整檢驗。用EG兩步法對lnY和lnOFDI進行協整檢驗。檢驗結果(如下頁表2所示)。
下頁表2表明,協整方程的殘差序列為平穩序列,說明中國OFDI與國內產業結構調整間存在長期穩定的比例關系。
3.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由于只有平穩序列間才能進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因此,用一階差分序列dlnY和dlnOFDI來檢驗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
表3表明,當滯后期為1~5時,中國OFDI不是國內產業結構升級的Granger原因;當滯后期為6時,中國OFDI影響了國內產業結構升級;但產業結構升級一直都不是中國OFDI的Granger原因。
4.回歸結果。用Eviews6.0軟件對方程1做最小二乘估計,得到回歸方程:
lnY=-0.3666+0.0468lnOFDI(2)
(-16.0728) (7.4488)
R2=0.71F=55.48DW=1.66
5.回歸結果分析。(1)中國OFDI對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存在滯后性。因為:第一,中國OFDI的規模還較小,短期內還不能對國內產業結構升級帶來較明顯的推動作用;第二,OFDI對投資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一般是通過影響該國資源供給、對外貿易、技術進步等傳導路徑實現的,這就必然存在著資源優化配置和技術消化吸收的過程,從而使中國OFDI沒有在當期表現出對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影響 [5]。(2)中國OFDI與國內產業結構調整間只存在單向Granger因果關系,產業結構優化不是中國OFDI發展的原因,這與中國的現狀也是比較符合的。因為就目前來看,中國OFDI還不具備國內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先決條件,相反中國是想通過對外投資建立起國際生產體系,來推動國內產業結構升級。(3)通過方程(2)可以看出,中國OFDI每增加1%,產業結構升級的幅度提高0.0468%,說明中國OFDI的確能促進產業結構升級,但促進作用還有限。這主要是因為,中國OFDI產業分布還不盡合理:中國大部分OFDI屬于資源尋求型和市場尋求型,高度集中于對資源開發業和初級加工制造業的投資;對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投資比重還較低,對國內波及效應強的產業投資還很不足[6]。這些因素就使得中國OFDI對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推動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四、政策建議
1.注重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選擇。在加強對國內波及效應強的第二產業對外投資的同時,注重對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投資,因為這些產業的對外投資不僅有利于技術的獲取,還與國內產業結構高度化的發展方向一致。因此,中國未來應注重對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對外直接投資。
2.加強政府在對外直接投資中的作用。政府應在法律制度、產業政策、信息服務和企業融資等方面為中國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提供更好的條件,以進一步帶動國內產業結構升級。
參考文獻:
[1]尹小劍,唐天偉.國際FDI理論比較研究綜述——兼論對中國FDI的啟示[J].前沿,2010,(17).
[2]汪琦.對外直接投資對投資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效應及其傳導機制[J].國際貿易問題,2004,(5).
[3]范歡歡,王相寧.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對國內產業結構的影響[J].科技管理研究,2006,(11).
[4]肖黎明.中國境外投資與國家經濟利益[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5]袁明蘭.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
[6]宋偉良.論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選擇[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雙月刊),2005,(3).[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