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職業分工的日趨綜合化,承擔職業教育的高職、高專的相應課程建設也隨之改變。而現今在各開設會計電算化專業的高職高專院校中,課程設置體系建設及其架構與社會需求存在諸多的不適應。為此,結合我國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工作崗位及學生的就業去向,認為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應構建以職業就業崗位為導向,以職業資格證書為平臺,以會計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模塊化;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0-0250-02
一、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設置現狀及其不足
現代計算機技術不斷向各傳統專業內部延伸,要求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由于崗位的不固定性和職業化交叉,使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現代企業員工崗位流動較為頻繁,職業更替周期越來越短,要求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培養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此,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建設過程中,要求課程設置的專業覆蓋面寬、結構優化。這使得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應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培養方案及構建課程、教學內容體系。
而現今,在各開設會計電算化專業的高職高專院校中,課程設體系建設及其架構與社會需求存在諸多的不適應,主要體現為:課程設置偏于理論,缺乏技能性課程,學生缺乏必要的技能訓練,最終導致就業時的崗位技能缺失。
受前蘇聯課程設置的影響,我國大學以往課程設置多以“學科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主,導致目前的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結構體現學科知識的系統性、連續性及學術性,片面追求知識的廣度、深度,輕視對學生操作能力、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通過對多所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設置的調查,發現高職高專院校的會計電算化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會計本科院校設置一樣,均遵循“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預算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審計——會計綜合模擬操作”的程序[1]。我們知道,高職高專教育培養的是社會需要的中、高級技能型人才,他們需要在會計工作的一線就業。但各高職高專院校卻在課程設置上按大學本科模式去套,其結果必然導致學生學習了很多會計知識,但沒有掌握多少,一提到就業,學生感到害怕。因此,針對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的特點及高職高專教育的培養目標,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應設置“培養從事一線工作的中高級會計電算化操作人員、技術人員所需知識、技能、態度的模塊化課程,以實現就業導向的會計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目標。”[2]
二、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建設目標
高等職業培訓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在培養目標上是完全不同的,高等職業教育也與中等職業教育有所區別。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與其他專業也不盡相同。這一切決定了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建設目標有以下方面。
(一)強技能性訓練
會計電算化屬于會計專業中突出技能實訓的專業,但它又是一項智力技能,有別于其他會計專業的動作技能。作為高職高專會計專業的重要內容的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目標,應該體現會計電算化專業智力技能的需要。電算化會計又是一項再生性技能,與財務管理、審計等產生性技能不同。高職高專教育就其目標定位上來說,其承擔著為國家培養中高級技能應用型人才的任務。因此,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的課程設置應以再生性技能培養為主,同時兼顧產生性技能的培養,這也是會計電算化專業高職高專教育與中職教育的區別之一[3]。
(二)具有較強的職業道德
在會計電算化應用實踐過程中,人們發現,缺乏相應職業道德的應用技能或離開了知識的技能沒有發展性。現代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職業道德的內涵也在不斷發展。與此同時,會計在發展,會計人員掌握的技能也必須發展。如果沒有職業道德作支撐,會計電算化專業人員的技能發展必然受到限制。因此,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的課程目標還應該突出體現職業道德性。可以說,在某種情況下,職業道德與對待崗位的態度比能力更為重要。有相應的理論知識,加以高尚的職業道德,再輔以高水平的職業技能,會使會計工作成效大大提升,所提供的會計信息質量較高。所以,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的課程目標還應體現學生將來的職業道德和工作態度。
(三)課程模塊化
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模塊化是指一個模塊就是一個相對獨立而完整的學習單元。每一個模塊課程均具有相對獨立性,它或體現一種知識、一種技能、一種態度,或與相關學習領域的其他模塊發生聯系,組合成更大培養目標的綜合模塊課程。模塊課程包括學生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4]。
三、會計電算化工作崗位的職業分析
在現代企業中,會計工作崗位具有了新的內涵。為此,在進行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設置時,應以崗位需求的職業能力作為配置課程和界定課程的依據,按崗位能力需求序化、整合課程內容。按照企業的崗位設置,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在從事會計工作崗位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如下列表中所示:
四、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基本思路
(一)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所遵循的原則
會計電算化專業有自己明確的職業目標和職業能力要求。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應以職業道德建設為核心,以職業技能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本位,并在課程模塊化建設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為此,構建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結構時,應突出職業道德建設,強調職業能力的本位性,從職業分析入手,對職業崗位進行能力分解,形成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核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課程體系。
(二)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的基本構想
1.以職業就業崗位為導向
按照企業會計電算化崗位能力要求和基于會計電算化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思路,在充分對會計工作中各個崗位進行職業分析的前提下,對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的課程應進行重新解構。在課程設置過程中遵循理論與實踐“教學做一體化”的模式,具體模塊包含計算機課程模塊、會計實踐操作模塊、會計電算化操作模塊和其他輔助課程模塊。
2.以職業資格證書為平臺
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職業生涯的基本發展流程大致是:出納員——會計員——初級會計師——會計師——高級會計師。在不同階段,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與專業素養不盡相同,為此,應按照學生對職業接受的不同程度,分別將每一階段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與素養融入到各門課程之中,并以輔修模塊的方式,以選修課的形式延伸與專業相關的知識,為學生今后更高層次的后續發展奠定基礎。
為此,結合我國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工作崗位及學生的就業去向,筆者認為,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應構建以職業就業崗位為導向,以職業資格證書為平臺,以會計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 黃世一.基于職業崗位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與實踐[J].科技致富向導,2010,(12).
[2] 李豐乾.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改革探究[J].會計之友(下旬刊),2008,(5).
[3] 論大學專業模塊精品課程的建設與實踐,http://www.lunwen32.com/post/1202.html.
[4] 黃世一.基于職業崗位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與實踐[J].科技致富向導,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