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培訓的主要對象是內部職工,一些成功企業在適當的時候也將培訓資源輸出,開展對外培訓服務,主旨在于擴大自身的文化影響力。大慶油田有著多年企業文化積淀,企業培訓的力量也在逐步發展壯大,應致力整合培訓資源,努力推進內外兼具型培訓。
關鍵詞:企業培訓類型;培訓模式選擇;培訓方案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0-0078-02
一、企業培訓的類型
企業培訓按照開放程度可以分為內向型培訓、外向型培訓、內外兼具型培訓。
1.內向型培訓——GE克勞頓學院
內向型培訓主要是為構筑企業全員培訓體系而設計的,它的學員主要由企業全體員工構成,并不對外開放,最典型的就是GE克勞頓學院。
創立于1956年的GE克勞頓管理學院是GE高級管理人員培訓中心,被稱為“美國企業界的哈佛”。它的使命是:創造、確定、傳播公司的學識,以促進GE的發展,提高GE在全球的競爭能力。每一年,在克勞頓村接受培訓的GE高級經理人員都達5 000-6 000人,他們分別來自GE在全球的業務部門,而教員的50%來自GE高層經管人員,其中包括GE前董事長兼CEO韋爾奇先生以及現任董事長兼CEO杰夫·伊梅爾特先生。在過去18年中,韋爾奇曾250多次出現在教室里,堪稱GE公司首席培訓師。
2. 外向型培訓——愛立信學院、惠普商學院
外向型培訓又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僅僅面向其供應鏈體系開放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其業務發展,如愛立信學院;一種是面向整個社會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企業形象或實現經濟效益,如惠普商學院。
愛立信中國學院成立于1997年,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員工更注重能力的培養,并為員工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另一個目的就是為愛立信公司的客戶、合作伙伴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做培訓。
惠普商學院主要面向社會從事管理類培訓,主要任務是將惠普公司多年經營實踐中積累的管理經驗進行總結整理并推廣、介紹給國內企事業的中高層管理者,旨在幫助企業培養優秀管理人才,增加社會影響力。
3.內外兼具型培訓——海爾大學
內外兼具型培訓一般是具備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企業在內向型培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較為典型的是海爾大學。
海爾大學是海爾集團為滿足國際化戰略轉移而成立的,始建于1999年,是海爾培養員工管理思路創新的基地,也是海爾員工思想鍛造的熔爐和能力培訓基地。
二、油田公司培訓模式選擇及可行性
1.油田公司培訓模式選擇
從以上案例分析可見,一個企業的培訓究竟定位為內向型、外向型還是內外兼具型,需要考慮:是否為本企業戰略所需要;本企業在培訓業務方面是否具有競爭優勢,如企業知名度、課程開發能力和培訓師資等。目前,大慶油田培訓工作的定位是內向型的,作為一個大型企業這是必須要夯實的基礎。但是,根據企業現有培訓資源和歷史資源,油田公司在做好內向培訓的基礎上,具備相應條件,可以適當開展外向培訓,走內外兼具型培訓的道路。
2.油田公司開展對外培訓的必要性
(1)增強自身“文化軟實力”對于大慶油田這樣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大型國企,不僅建設企業文化的任務艱巨,而且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總結好、宣傳好,以優秀的精神品質感染人、同化人,這也是大慶油田肩負起歷史責任、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應盡的義務。
(2)內外互動,進一步提升企業培訓水平。外向培訓的開展對培訓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要求企業在目前的基礎上,對內部培訓資源(內訓師隊伍水平、經典課程設計、現場建設水平、參觀考察線路完善配套等)進行更充分有效的整合、優化和提升,更為系統的考慮整個培訓工作,形成兩條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的內外部培訓流程。
(3)增進與外部群體間的聯系。開展外向培訓,不僅能使客戶獲得可借鑒的經驗,同時也使這些群體對大慶油田有更多的了解,獲得與外部群體增進友誼和信任的橋梁,創造更多未來可合作的可能,為企業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前景。
(4)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油田公司開展外向培訓并非是以利潤最大化作為最終訴求,但是也絕非違背市場經濟的運作規律,做賠本生意。從其他企業的經驗上看,成功的外向培訓是完全可以為企業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的。
3.油田公司開展內外兼具型培訓的資源條件
(1)內部培訓資源不斷壯大。經過近年的系統開發,油田公司企業內部培訓業務逐步趨向成熟:第一,培訓方式更加多樣,呈現出參觀考察、現場培訓、研討、面授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靈動局面;第二,培訓內容更加貼近企業實際,著重在企業內部建立技能內訓師、技術內訓師、管理內訓師三支“內訓師”隊伍;第三,配套硬件環境不斷優化,鐵人紀念館、油田歷史陳列館、大慶油田科技館等相繼建成完成,先后確立1205鉆井隊、西水源等14個傳統教育基地,以及12個企業文化示范區,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培訓具備了獨有特色載體。另外,還擁有高級人才培訓中心、職業大學以及所屬單位多家專業技能培訓中心。
(2)厚重的歷史積淀。大慶油田開發建設40多年來,不僅給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更為寶貴的是,形成了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核心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有機構成,被國人廣為傳誦,大慶油田也早已成為我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
(3)對國企有普遍借鑒意義的發展歷程。大慶油田公司作為一個典型計劃經濟企業,在并軌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經歷了與大多數國企一樣的困頓與低谷,經過多年探索和經驗積累,企業在正確的戰略引導、技術攻關、管理重塑、文化滲透下,已經在整體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礦區、打造百年油田的道路上越走路越寬。
(4)獨特的旅游資源。大慶是全國最大的石油石化城,石油采集裝置、大化工裝置,以及石油博物館、歷史陳列館等工業城景觀隨處可見;大慶典型的北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使城市冬季寒冷多雪,冰雪資源豐富;大慶是全國城區內最大、保存較為完整的濕地景觀城市,獨特的濕地風光在國內絕無僅有;周邊的扎龍自然保護區、五大連池火山群等等,這些都可成為開發石油工業游和濕地、火山特色游的最佳選擇。
以上資源條件說明,大慶油田具有開展企業外向培訓的先天條件和實力。事實上,大慶油田也曾成功承辦過中石油系統內部或全國范圍內的專業培訓任務。今后,只要著眼于此,并加以整合、優化和設計,大慶油田的企業培訓完全可以實現從內向型向內外兼具型過渡。
三、油田公司對外培訓的方案設計與組織實施建議
根據油田公司開展培訓業務的現有基礎和優勢資源,可以先確定具有本企業特色的主要培訓模塊,在此基礎上,針對外部培訓對象的具體要求和條件加以市場細分,開展個性化組合,形成有針對性的培訓套餐。
1.主要培訓模塊設計
模塊1——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及企業文化
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核心內涵,以大慶油田多年來培育的企業文化為基礎,分析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起源、發展和不斷豐富的過程,以及在新時期對企業管理的重要意義;講解大慶油田企業文化的形成和創新發展的過程,結合實際,探討國有企業如何歸納、提煉符合自身特點的企業文化,如何貫徹落實企業文化于企業經營活動和職工行為上。
模塊2——基層建設經驗
基層建設是一項內容繁雜、任務艱巨的系統工程。新形勢下,抓好基層建設對于打好企業發展根基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大慶油田是國有企業特別是油田行業基層建設中的楷模,在近半個世紀的奮斗歷程中,熔煉出以“三基”工作為核心,以大慶精神和大慶優良傳統為靈魂,集目標、責任、制度、文化為一體的一整套基層管理工作體系。
模塊3——企業戰略管理
圍繞大慶油田近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的數次改革重組合并,探討大型國有企業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之路上的戰略管理方式,如何分析周邊戰略環境,如何認清自身資源,如何制定長期、短期的戰略體系,以先后形成的《大慶石油管理局二次創業指導綱要》、《大慶油田可持續發展綱要》等戰略規劃為藍本,深入探討企業如何提升自身戰略優勢。
模塊4——體制結構調整
企業戰略轉型必須輔以組織結構調整,落實戰略思維,發揮戰略優勢,對于一個大型企業,如何緊密結合戰略思維,平穩地實施組織結構調整是一個現實問題??偨Y大慶油田10多年來的重組分立,在此期間開展的集團化、專業化運作,扁平化實踐,以及基層建設經驗······這些都對其他國有大企業實施集團控制具有借鑒意義。
模塊5——技能培訓
從所屬單位層面,油田公司也擁有很多資源。比如,高級人才培訓中心的管理課程,職業學院、建設集團等多家單位的特色技能培訓項目等??梢园凑帐袌鲂枨髲闹袚駜?、擇精、擇強確定幾個科目,對油田外操作群體提供相關技能培訓。
模塊6——參觀考察
為做到張弛有道、理論聯系實際,培訓要根據課程推進,配合設計涵蓋國家傳統教育基地的“三館”、基層單位傳統教育基地、石油文化游、濕地風光游等實地參觀考察。這在外向培訓應占據重要位置。很多通過語言、文字等具體化手段不能完整傳達的精神內涵,再輔以現場感受、群體感染、言行領悟等辦法,則更能達到培訓的效果。
2.培訓方案與模塊組合
開展對外培訓輸出的主要對象是國有企業,尤其是油田企業。這是因為,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的特點比較相似,存在著企業文化、產業轉型、和諧企業建設等共性需求。但在國有企業中,根據受訓群體的層次、崗位不同,培訓課程也不應相同。另外,因為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影響廣泛,每年非國企的其他社會群體也有培訓需求。由此,可將不同受眾進行市場細分。如針對國有企業管理者可以選用基礎模塊1、2、3、4、6;針對國有企業非管理者可選用模塊1、2、5、6等,從而形成更為科學、更為個性的培訓套餐。
通過對企業培訓類型及模式的研究,充分分析大慶油田開展內外兼具型培訓的資源條件及可行性,為大慶油田開展外向培訓,走內外兼具型企業培訓的道路提供了思路。
參考文獻:
[1] 尹振豪.如何構建企業培訓體系[J].企業家,2010,(6).
[2] 馮雯.關于企業培訓體系構建的思考[J].現代企業教育,2010,(12).
[3] 董彥霞,任彩銀,閆賀平.企業培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商情,2010,(9).
[4] 李雪.完善企業培訓管理 再塑鐵人新形象[J].中國科技博覽,2010,(17).
[5] 韋逸.淺析如何做好企業培訓工作[J].蘇鹽科技,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