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倉儲融資是倉儲企業的一種創新增值服務,為金融機構、中小企業,以及倉儲企業物流服務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拓展中小企業新的融資渠道,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主要介紹了倉儲融資業務模式,并針對倉儲企業在開展倉儲融資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應對措施進。
關鍵詞:倉儲融資;中小企業;金融瓶頸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0-0114-02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中小企業在經濟生活和社會進步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但是,在實際運營中,資金短缺已成為影響我國中小企業經營運轉的最大瓶頸。造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有很多,如存貨資金積壓、設備的更新與購置、應收(付)賬款、新項目的投入等占用了企業的大量資金,都可能會導致中小企業資金積壓,周轉緩慢甚至出現資金鏈斷裂現象。在此背景下,倉儲融資應運而生并得到快速發展,為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瓶頸提供了有效途徑。
一、倉儲融資服務的模式
倉儲融資服務作為一種新型的融資模式,在為中小企業解決融資的同時,還要實現中小企業、銀行和倉儲企業三者之間形成多贏局面。倉儲融資服務的主要模式包括倉單質押融資、保兌倉融資、動產質押貸款業務。
(一)倉單質押融資
倉單質押融資是指借款企業根據物流企業開出的倉單為質押物向銀行申請貸款的信貸業務,是物流企業參與下的權利質押業務。在這種模式下,中小企業將其質押貨物存放在商業銀行指定的自有倉庫或倉儲企業倉庫。近年來,國內大的物流公司如中遠、中儲等與深發行、商業銀行、廣發行合作開展的倉儲融資業務。基本流程為[1]:
(二)保兌倉融資
保兌倉是指以商業銀行信用為載體,以銀行承兌匯票為結算工具,由商業銀行控制貨權,倉儲企業受托保管貨物,并對承兌匯票保證金以外的金額部分以貨物回購作為擔保措施,由中小企業繳納保證金,申請開出銀行承兌匯票,并取得提貨權的一種特定票據業務。主要適用于空調、鋼材、汽車、建材等,實力強、信譽高,缺乏資金擴大銷售規模,但又有發展潛力的經銷商。基本業務流程為[2]:
(三)動產質押貸款業務
基于動產質押的物流融資業務模式,即存貨質押融資,是指借款企業,將其擁有的動產作為擔保向銀行出質,并將質押物交給具有合法保管動產資格的倉儲企業,從而獲取貸款的業務活動。其業務流程為[3]:
二、開展倉儲融資存在的問題
(一)倉儲融資的法律模糊,導致責任難以界定
如在《物權法》背景下,質押合同可否約定質權人未受清償時有權接受該倉單項下貨物的所有權或約定直接受讓倉單權利?如果沒有司法權界入的情況下,保管人、倉儲企業是否有法定之配合義務?如果倉單提貨日期后于債務履行期,質權人是否可與出質人協議提前取貨?如果協議不成,是否也必須等到提貨日屆滿方可進行司法強制執行?這些問題導致在實際操作中,銀行行使質權時,在提貨日并未到期憑倉單提取貨物,且倉單也未背書。倉儲企業認為銀行只能在提貨日提貨,且必須提供法院判決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否則不予配合。銀行如果將倉儲企業作為被告訴諸法律,要求倉儲企業配合執行,不僅增加成本,還影響了雙方的合作。但如果事先將倉單辦理背書并經保管人簽章同意,則有違“禁止流質條款”。
(二)倉儲企業、中小企業由于利益驅動,導致雙方信譽度下降
倉儲企業為了爭取業務,監控措施不完善,不按協議操作,甚至與借款企業一起弄虛作假,對動產質押物進行虛假資產評估等;個別借款企業出具無實物的倉單向銀行貸款,如質押倉單上列明的“洗衣機”和“冰箱”,包裝里面其中有一部分莫名其妙地變成了木塊、塑料、棉花等填充物;在動態提取時提好補壞,還有以次充好等現象,導致雙方信譽度下降。給銀行帶來較高的風險。
(三)倉儲企業的管理不完善,加大融資風險
對第三方物流企業來說,主要存在監控措施不完善、監管員由于利益驅動,內外串通作案,違背職業道德,給倉儲企業和銀行帶來很大的損失。有些物流企業小,信息化程度不高,仍停留再傳統手工作業階段,不便于銀行和物流企業隨時了解質押物的出庫、入庫、貨品變質、低于規定存量等情況,加大融資風險。
(四)動產質押物選擇的局限,制約了部分中小企業的融資
動產融資的質押物只局限于部分貨品,質量穩定、不易變質、價格波動小、如煤炭、礦砂、鋼鐵、有色金屬、大豆、小麥等,而那些容易變質、性能不穩定、價格波動大的貨品要謹慎選擇。這項業務限制在相對較小的中小企業范圍內。部分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現象仍未得到實質性的解決。
(五)監管業務人員專業素養不高,無法應對各種風險
從事監管業務人員部分都是非物流專業畢業的,知識面較窄,與合格的質押監管人員所需要的既要具備物流知識,又要具備金融和法律方面的知識,對物流金融行業有較強的戰略判斷和把握能力,能夠敏銳地發現中間市場的變化,還要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平時只會常規操作,當出現突發事件時,無法應對,影響倉儲融資的整體操作水平。
三、解決倉儲融資的防范措施
(一)健全倉儲融資的法律體系,明確銀企的權利義務
如在《物權法》、《合同法》中,要根據實際發生的案例,與時俱進,隨時調整相關法律條列,明確倉儲融資中的權利和義務。此外,在倉單質押擔保融資業務中,銀行、借款企業與倉儲企業三方簽訂倉儲貨物監管協議,補充法律規定模糊或法律沒有規定實際又可能發生的內容,明確三方的權利義務。只有法律健全、操作規范,三方誠信,規避風險,真正達到中小企業、倉儲企業、銀行的共贏。
(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促進銀企倉儲融資的良性循環
信用作為銀企融資貸款的根本保障,是構成合同關系的重要基礎。在倉儲融資服務過程中,通過對借款企業資信調查、借款企業資料收集、借款企業檔案管理、借款企業信用等級分類等措施,并對借款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等全面分析,對借款企業進行全方位的信用管理。同時倉儲企業對質押物資進行規范性管理,不得為了個人的利益,進行暗中操作,規避銀行風險,可以更好地取得銀行的信用,同時也有利于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順利地獲得融資,降低倉儲融資的風險。
(三)提升倉儲企業的管理水平,提高抗擊風險能力
對于從事質押監管業務的倉儲物流企業,不斷改善倉儲條件,為質押物創造存儲環境;不斷提升監管人員的管理理念,要不斷總結經驗,找出薄弱環節,改善機制,建立監控和化解風險機制。對于成品質押融資而言,倉儲企業必須對質押物的種類、質量、數量進行有效地監管,做好防潮、防霉、防鼠、防竊等安全保障工作,嚴防貨損貨差,嚴格規范入庫、出庫和盤點流程,確保倉單與貨物、貨單一致。并要求倉儲企業監管員24小時不間斷監控,同時還要建立相應的應急機制來應對突發性事件。此外,必須搭建信息平臺,實現了同借款企業、銀行進行信息溝通與共享,在不斷地良性循環中,使倉儲企業得以發展,更好完成監管服務,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從而降低了倉儲企業和銀行的風險。
(四)擴大質押物選擇范圍,拓寬中小企業的貸款融資渠道
在開展倉單質押業務時,借款企業希望質押商品品種、數量和標準化程度不受限制,否則很多中小企業的貸款融資得不到實質的解決。因此,需要改善倉儲條件,提升倉儲企業的儲存能力和管理水平,由原來的質量穩定、價格波動小、不易變質等貨品窄小的范圍,適當擴大質押物范圍,對于不同貨品,采用不同的融資模式,將銀行、倉儲企業的風險降到最低,使中小企業的貸款也能得到實質性的解決。
(五)注重監管業務人才的培養,提高倉儲融資業務的操作水平
為員工定期開展短期培訓、以老帶新、鼓勵員工進修搭建平臺,促使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總結,在總結中成長。另外,在基層崗位培養一批具有較高業務水平、工作業績突出的監管人員,成立督察小組,定期進行巡查,確保監管業務的操作規范,應對在運營中的各項難題,提高倉儲融資業務的操作水平。
雖然倉儲企業在中小企業融資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不能完全規避各種風險,只有三方共同努力,不斷嘗試,制定出最優融資方案,基本實現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有機結合,實現倉儲融資服務是物流業與金融業的有機結合,更好地提升倉儲企業的增值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使這項服務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孫寧.倉單質押貸款的操作要點[EB/OL].農村金融研究,2002,(3).
[2] 汪華.物流金融服務創新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8.
[3] 左濤.物流金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J].武漢金融,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