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政部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執行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在對資產的確認以及計量、披露等方面較舊會計準則更貼近國際慣例,在會計實務操作中也更為科學化。新準則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引入公允價值的計量方法和借款費用資本化、資產減值、信息披露等具體會計準則內容上。為使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濟實質,從以上新準則變化的幾個方面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可靠性有如何的影響作了論述。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上市公司;財務信息;可靠性;影響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0-0142-02
為配合資本市場的發展,提高各類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質量,增強其經營信息透明度,財政部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執行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是由包括1項基本準則、38項具體準則和相關應用指南構成的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此次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在對資產的確認以及計量、披露等方面較舊會計準則更貼近國際慣例,在會計實務操作中也更為科學化。
新準則的變化主要體現在謹慎引入公允價值的計量方法和借款費用資本化、資產減值、信息披露等具體會計準則內容上,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可靠性有較大的影響。
一、新會計準則在信息披露方面的主要變化
(一)新會計準則在公允價值方面的主要變化
公允價值亦稱公允市價、公允價格。新會計準則廣泛引入公允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歷史成本計量模式下的賬面價值側重于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而公允價值則側重于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歷史成本實質上是交易發生當時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只能提供資產或負債過去的信息,無法反映企業當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不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的決策。與此相比,公允價值所提供的是資產和負債在現在時點上的價值,能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利的會計信息。所以,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基礎優于歷史成本計量模式。
2.公允價值的引入符合我國經濟環境變化的要求。
3.采用公允價值符合我國會計制度與國際接軌的要求。
(二)新會計準則在資產減值方面的主要變化
1.資產減值不得轉回。資產減值不得轉回是最顯著的特點,目前從形式上看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唯一的表內確認與計量差異就是資產減值不得轉回的規定。
2.明確了進行減值測試的前提準則規定。
3.是更具有操作性的準則規定。準則對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以及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的計量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應用指南,便于實務操作。
4.明確了按資產組計提減值準備的方法準則規定。
(三) 新會計準則在借款費用資本化方面的主要變化
與舊準則相比,新準則從兩個方面拓寬了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范圍:一是擴大了借款利息(含折價或溢價的攤銷)可予以資本化的范圍,不僅包括專門借款,還包括占用的一般借款;二是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不再局限于固定資產,而是包括所有購建或生產期間相當長的資產,例如,投資性房地產、存貨等。
(四) 新會計準則在信息披露方面的主要變化
從2007年1月1日起,所有上市公司開始實施新會計準則,對于上市公司而言,一方面,將引起一些財務會計信息披露的基礎性的變化,例如,在財務報表的構成上新增加了股東權益變動表,根據新會計準則的規定相應調整了財務報表格式,每股收益在利潤表內列示,等等。另一方面,新會計準則增加了新的財務會計信息披露領域,從披露的內容上看也有所變化??傮w上看,新會計準則要求上市公司應當以重要性原則為基礎,遵循謹慎性原則,對執行新會計準則過程中的重點問題予以充分關注,確保財務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和完整。
二、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可靠性的影響
(一)謹慎適度選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有效提高了財務信息可靠性
我國新會計準則在許多方面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最大的變化或最引人注目之處就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運用。隨著近幾年我國市場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發展,證券市場的有效性逐步提高,各種金融創新產品和創新手段的出現,為公允價值的運用創造了現實的“土壤”。上市公司應建立、健全同公允價值計量相關的決策體系。嚴格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要求,謹慎適度選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
公允價值計量使會計記錄由靜態轉化為動態,能更客觀地反映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很多資產還沒有形成活躍的交易市場,采用估值技術和未來現金流折現計算以及公允價值的后續計量難度較大。如果不顧條件地運用公允價值,必然會帶來公允價值的濫用,很可能會成為企業調節利潤,粉飾報表的又一新的工具。 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有條件的、謹慎的運用表現在非主導性和苛刻的限制條件兩方面。第一,公允價值的非主導性。基本準則明確規定:“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采用歷史成本”;第二,條件要求較為苛刻。新準則對公允價值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用,設定了較為苛刻的限制條件。為了防止公允價值被濫用,新準則規定了公允價值的使用前提,即公允價值應當能夠“可靠計量”,不能以犧牲可靠性為代價換取所謂的公允性。
新會計準則的目的是使公司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夠更真實反映企業的經濟實質,并對決策更加有用。因此,新會計準則全面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給予公司更大的自主權來根據對公司經濟預期的改變調整會計政策,這是新會計準則的一大亮點。
(二)嚴格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和轉回,提高財務信息的可靠性
《資產減值》準則規定企業應建立、健全資產減值準備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形成科學合理的決策程序。在新會計準則實施后,上市公司應密切關注其長期資產是否存在減值跡象,并根據有關規定對存在減值跡象的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同時應提出充分證據證明原減值準備計提的合理性,否則按前期差錯更正的原則進行處理。
《資產減值》準則將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利用減值準備作為“秘密儲備”調節利潤的情況。
(三)借款費用資本化對象和范圍的擴大,更加如實反映資產的價值
新準則立足于更加真實反映企業長期資產的占用,對于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和可以資本化的借款費用方面做出了重大修訂,主要表現為借款費用資本化對象和范圍的擴大,從而更能反映交易的經濟實質。 首先,新準則中明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是指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才能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的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和存貨等資產?!币幎ā捌髽I發生的借款費用,可直接歸屬于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的購建或者生產的,應當予以資本化,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敝苯佑嬋胭Y產負債表,這就減輕了利潤表的波動性,增強了存貨計價的客觀性;其次,新準則規定“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業應當根據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計算確定一般借款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明確了可以予以資本化的借款費用,不再限定于由專門借款產生的,一般借款如被用于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的,也應當資本化。
(四)更加充分的信息披露,為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分部報告》準則要求上市公司分別根據業務的性質披露業務分部報告和地區分部報告,并將其中的一種分部方式作為主要報告形式,另一種分部方式作為次要報告形式。對于主要報告形式,企業需要披露分部收入、分部費用、分部損益、分部資產總額和分部負債總額等信息。企業在次要分部報告中,需要披露分部收入和資產等信息。并且上市公司各分部間的轉移交易應當以實際交易價格為基礎計量,轉移價格的確定基礎及其變更情況,應當予以披露。新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要求財務報告擴大披露的會計信息數量和范圍。
總而言之,新會計準則吸納了國際投資者所熟悉的會計原則,注重強化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真實可靠,使資產和交易得到更為公允的反映,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資者對企業財務信息可靠性的信心。同時,這將有助于提高中國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質量,適應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市場對高質量財務信息的需求。由于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提高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的使用價值,會使上市公司業績的可預測性增強。但是,由于新會計準則更強調公司的會計政策需要反映企業的經濟實質,并賦予企業很大的調整會計政策的權力,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投資者分析的難度。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S].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 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 新會計準則能防“造假”嗎[N].北京青年報,2006-07-02.
[4] 夏冬林.財務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及其特征[J].會計研究,2004,(1).
[5] 徐繼強,王鵬.中國新會計準則分析[J].中國會計視野,2006,(2).
[6] 夏冬林.準則體系凸現可靠性要求[J].中國財報,200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