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有效性直接影響著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目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主要還是依靠信貸渠道。在信貸傳導為主要渠道的條件下分析現有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有效性,利用回歸分析各傳導渠道的有效性,并且提出利于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提高的有效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信貸傳導渠道;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0-0110-02
引言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有效性,直接決定著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而積極有效的貨幣政策,始終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目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有效性進行分析,有助于加深對我國金融運行環境的認識,從而為提高我國貨幣政策傳導的有效性提供政策建議。
本文利用相關理論和一元線性回歸分析的方法,主要考察了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信貸傳導渠道的有效性,分別考察了貨幣政策通過信貸渠道的傳導過程,特別是分別考察了信貸投放量與貨幣供應量、利率、零售品銷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以及GDP等經濟指標的變化關系,從而為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提出建議。
一、我國貨幣政策信貸傳導的有效性分析
(一) 變量的選取、數據來源與處理
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以信貸傳導渠道為主,本文結合1990—2010年度相關的實際金融數據來進行分析。如圖1。
其中,GDP——國內生產總值;M1——貨幣供應量,硬幣、紙幣和活期存款;IN——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CU——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i——利率,為定期存款一年期利率與CPI增長率之差;L——全國金融機構貸款總額;利率為%,其余單位為萬億。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9》、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數據http://www.pbc.gov.cn
(二)回歸分析與結果解釋說明
利用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分別用M1、GDP、CU、IN、i對L 進行回歸分析,以考察兩變量之間的線性相關性,從而考察貨幣政策信貸傳導機制的有效性。
1.M1和L的一元線性回歸得到方程:
M1=-0.663886+0.592795L。R2 =0.987524
(0.0104) (0.0000)F-statistic=1345.630
R2為0.987524說明模型的擬合效果很好,樣t檢驗值也大于臨界值,F檢驗的相伴概率為0.000000,這表明變量呈現高度線性,回歸方程高度顯著。M1對L有顯著的線性關系,回歸方程顯著。
說明了我國貨幣政策中的貨幣供應量和金融機構信貸之間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貨幣供應量直接影響到貨幣信貸的多少。我國貨幣執行者在制訂貨幣政策時,必須重點預測和控制貨幣供應量,積極運用貨幣供應量這一有效工具影響我國金融市場上的信貸總額,從而可以進一步地影響我國工商業投資熱度,達到對宏觀經濟的“升溫”和“降溫”作用。
2.對實際利率i和全國金融機構貸款余額L進行相關性檢驗,通過i與L歷年數據比較計算,可知,兩者的相關系數為-0.085765,線性相關性不顯著,i與L之間不存在線性關系。實際利率i和金融機構貸款額L之間的弱相關性說明了兩者之間并不存在相互解釋作用。這說明了利率工具對我國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并不能施加重要影響,存在著金融制度反應速度慢和體制僵化等問題,利率工具無法快速有效地影響金融機構的活動。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反映了我國利率工具仍未達到市場化和信息的完全對稱,貨幣政策的利率傳導渠道仍不順暢。在未來,這仍將是我國貨幣政策關注的重要改進方面。
3.C與L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得到方程式:C=0.262520+0.309646L。兩者決定系數R2和為0.992561,模型的擬合度較高。同時F檢驗的相伴概率為0.000000,反映變量呈高度線性,回歸方程高度顯著。F檢驗值為2268.222大于臨界值,同樣t檢驗量也大于臨界值0.6912,從而回歸方程是顯著的。
全國零售總額與全國金融機構貸款額L之間存在著線性解釋關系,這說明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對我國社會消費起到了正向推動作用。作為我國貨幣政策重要組成部分,信貸活動的有效將有助于在國民經濟供需失衡的背景下刺激消費需求。
4.GDP和L線性回歸得方程式:GDP=0.149303+0.897013L。兩者間的決定系數R2 為0.969075,模型擬合效果很高。同時,F檢驗統計量為532.7148,大于臨界值,說明GDP對L有顯著的線性關系,回歸方程顯著。同時,t檢驗量絕對值也大于臨界值0.6912,從而通過檢驗,方程是顯著的。
通過對國內生產總值GDP和金融機構貸款額L的線性回歸進行分析,可以歸納出的結論是: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對國內生產總值具有很強的解釋能力。活躍的信貸活動,將有效提高工商業的生產動力,進而提高總產出;同時,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反過來也將刺激銀行信貸活動的增加。
5.IN和L線性回歸得方程式:IN=-0.904068+0.482383L。兩者之間決定系數R2和為0.963229,相關性比較高。同時,方程F檢驗量為445.3228,大于臨界值,t檢驗量的絕對值大于臨界值0.6912。從而可知道,線性方程是顯著的。
通過分析統計結果,可以得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對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具有很強的解釋能力的結論。在我國,固定投資的大部分都有國有大中型企業參與,這也進一步說明了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促進了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發展,兩者之間具有很大的相關性。信貸投放量對固定資產投資的無法解釋的部分,可以反映我國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的效率低下,即信貸投放量想發揮作用很大程度上不通過股票市場作用于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而是直接以財政的方式直接作用。
二、結論與政策建議
通過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分析,得出我國貨幣政策傳導中信貸傳導渠道是整體有效的。通過回歸分析可以發現信貸的投放量對我國的貨幣供應量進而經濟總量以及消費投資等因素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影響。信貸投放量與利率的相關程度較差,這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我國的利率市場化程度偏低,貨幣政策很難通過利率渠道進行傳導。在信貸投放量對于消費和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分析中,從兩個側面反映了我國貨幣政策傳導中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是我國居民的投資和消費仍相對不足,存在著大量的民間資本和社會閑散資金,不利于貨幣政策向產出的傳導;另一方面,是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滯后,特別是股票市場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能以較高的效率將貨幣資金轉化為實際投資和消費,但是,中國股票市場效率低下,存在著股票價格和企業實力不相對稱的現象,而且往往吸收著大量的游資,降低了貨幣政策通過資產價格渠道傳導的效率。提高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有效性應該從多角度完善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第一,要積極優化我國貨幣政策的傳導環境和政策配套。要在完善我國貨幣市場功能和發展資本市場的同時加大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聯動性。使得貨幣政策信號能通過資本市場的財富效應、非對稱效應和流動效應等傳導向實體經濟,同時,讓資本市場的深化來促進貨幣市場的轉型。積極推動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機構連通、資金渠道連通和金融工具連通。
第二,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建立適時調整再貼現率等利率形成機制,逐步降低直至取消銀行超額準備金利率和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提高利率政策的調控效果。一是進一步完善票據市場利率以及市場化產品的定價機制,合理反映期限和信用風險。二是培育以Shibor為基礎的市場利率體系,完善利率形成機制,實現Shibor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接軌,提高中央銀行對市場利率的引導能力,完善市場利率監測體系。三是提高商業銀行、信用社利率定價能力,落實利率市場化改革政策措施。
第三,加強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積極主體體制優化和行為引導。可以從央行、商行、企業、公眾四個方面來完善。優化央行體制方面,應以法律的形式明確授權央行獨立制定與實施貨幣政策。改革貨幣政策委員會,明確其職責是向央行提出貨幣政策建議并參與央行的其他有關決策活動。重構商業銀行體系,盡快建立起商業銀行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完善其法人治理結構,提高商業銀行行為的“市場化程度”,提高商業銀行對貨幣當局間接調控的敏感程度,減少貨幣政策信號在商業銀行層面的減損。推進企業市場化改革,改善企業經營環境,加快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不斷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正確引導公眾預期,改善消費者收入預期,強化利率政策對消費者消費和儲蓄的調節作用,提高貨幣政策信號對公眾預期的引導力。
參考文獻:
[1] 李沂,肖繼五.宏觀經濟波動與貨幣政策反應效果的實證檢驗[J].統計與決策,2009,(18):109-112.
[2] 蔣瑛琨,劉艷武,趙振全.貨幣渠道與信貸渠道傳導機制有效性的實證分析——兼論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選擇[J].金融研究,2005,(5):70-79.
[3] 楊如彥,崔海亮.貨幣政策的信號傳導機制:國內銀行間市場的證據[J].世界經濟,2006,(10):39-48.
[4] Duo Qin, Pihipinas Quising, Xinhua He. Modeling transmission and policy in China[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5,27 (2):157-176.
[5] Simona Mateut,2005,Trade Credit an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19(4):655-670.
[6] 陳飛,趙昕東,高鐵梅.我國貨幣政策工具變量效應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02,(10):25-30.
[7] 李國義,遲雯.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影響分析[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