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國古典哲學的主要代表黑格爾對辯證法作了重要的貢獻,但他的辯證法是為論證他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服務的。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將黑格爾的“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現實的”轉變成了另一個命題:“凡是現存的,都一定要滅亡”,把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改造為唯物主義辯證法,其改造過程值得深入探討。
關鍵詞:“合理內核”、“絕對精神”、唯心辯證法、唯物辯證法
中圖分類號:B1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0-0281-02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簡稱《費爾巴哈論》)是恩格斯于1886年寫成的。文章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意義,宣告了作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9世紀的德國古典哲學是德國1848年資產階級革命的先導。德國古典哲學主要是用辯證法思想啟迪人們的思想。黑格爾哲學最突出之處就是它的革命辯證方法。但是,黑格爾哲學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體系,同其革命的辯證方法發生矛盾。馬克思和恩格斯把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改造為唯物主義辯證法,其改造過程值得深入探討。
一、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
“黑格爾認為,整個世界處于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矛盾是發展的內在根源。這種辯證法思想是黑格爾哲學中的‘合理內核’。”“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這個命題最能體現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這一命題本身包含著對現狀的肯定,是黑格爾哲學中最保守的一個命題,如恩格斯所說:“這顯然是把現實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學上替專制度、替警察王國、替王室司法、替書報檢查制度祝福。”但這一保守的命題中包含著革命的因素。
恩格斯指出:“在發展的進程中,以前的一切現實的東西都會成為不現實的,都會喪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權利、自己的合理性;一種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現實的東西就會起來代替正在滅亡的現實的東西……這樣一來,黑格爾的這個命題,由于黑格爾的辯證法本身,就轉化為自己的反面,凡在人類歷史領域中是現實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成為不合理的,因而按其本性來說已經是不合理的,一開始就包含著不合理性;凡在人們大腦中是合理的,都注定要成為現實的,不管它和現存的、表面的現實多么矛盾。”按這一方法推論下去,黑格爾的“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現實的”就轉變成了另一個命題“凡是現存的,都一定要滅亡”。
因此,根據黑格爾的辯證法推斷出,現實性不是某些事物所固有的永恒不變的屬性,現存的都應該是滅亡的。根據這一結論,黑格爾哲學的真實意義和革命性質,“在于它徹底否定了關于人的思維和行動的一切結果具有最終性質的看法。”在于它結束了形而上學的真理觀和形成上學的歷史觀,是有進步意義的。
二、黑格爾辯證法的缺陷
馬克思曾經說過:“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黑格爾的辯證法結束了形而上學的真理觀和形而上學的歷史觀,同時也就證明了黑格爾自己的辯證法也不是絕對真理,它的產生受歷史局限性的影響,本身有著嚴重的缺陷,應將它放入當時的客觀歷史環境下加以分析。
恩格斯說:“我們面前的這部著作(《費爾巴哈論》)使我們返回到一個時期,這個時期也就是德國準備1848年革命的時期。”
19世紀的德國古典哲學是德國1848年資產階級革命的先導。當時,德國是一個比較落后的國家,德國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力量不強。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德國資產階級的特點、德國社會歷史的基本狀況,決定了德國哲學,尤其是黑格爾哲學具有二重性的階級實質。一方面,德國哲學反映著德國資產階級發展資本主義、改變封建統治現狀的革命要求,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但另一方面,德國哲學反映了德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因而具有唯心主義和保守的特性。“黑格爾看來,辯證運動的主體不是客觀存在的物質,而是主觀唯心的‘絕對精神’。他的辯證法是為論證他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服務的。”由于黑格爾哲學的唯心主義本質。盡管它結束了形而上學的真理觀和歷史觀,但總體上它的體系是形而上學的。
因此,黑格爾哲學的缺陷就在于,它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體系同它的革命的辯證方法發生矛盾。這種矛盾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按照黑格爾的辯證方法,認識是無止境的,但其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體系原則認為“絕對精神”的發展有一個終點,即認識有終點,真理有頂峰。“黑格爾體系的全部教條內容就被宣布為絕對真理,這同他那消除一切教條東西的辯證方法是矛盾的。”
2.按照黑格爾的辯證方法,人類歷史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而其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體系則要求有一個盡善盡美的社會和國家。
3.按照黑格爾的辯證方法,發展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認識是不斷前進和上升的,而其唯心主義體系則否認發展的普遍性,認為“絕對精神”的存在是唯一真實的存在,“絕對精神”的發展是唯一真實的發展。
4.按照黑格爾的辯證方法,矛盾是一切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源泉和基礎,而其唯心主義的體系則認為矛盾只存在于具體的事物中,在抽象的“絕對精神”中,一切矛盾都將調和起來。
三、唯物辯證法的創立
“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中黑格爾的辯證法的合理內核,拋棄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體系,創立了無產階級的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
馬克思和恩格斯把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改造為唯物主義辯證法,其改造的實質就在于把黑格爾的概念的辯證法改造為關于現實世界的辯證運動的反映。
馬克思和恩格斯“重新唯物地把我們頭腦中的概念看做現實事物的反映,而不是把現實事物看作絕對概念的其一階段的反映。這樣,辯證法就歸結為關于外部世界和人類思維的運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這樣,概念的辯證法本身就變成只是現實世界的辯證運動的自覺的反映”。
馬克思和恩格斯把黑格爾的辯證法貫徹到了包括認識和歷史在內的一切領域,把黑格爾不徹底的辯證法改造為徹底的革命的辯證法,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基本思想,卻認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其中各個似乎穩定的事物同它們在我們頭腦中的思想印象即概念一樣,都處在生成和滅亡的不斷變化中,在這種變化中,盡管有種種表面的偶然性,盡管有種種暫時的倒退,前進的發展終究會實現”。
馬克思和恩格斯由此而得出,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在內的整個物質世界都是不斷變化、運動和發展的。不僅過去有發展,而且,將來也處在永恒的運動和發展中。人類的認識也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中,它既是相對的,又是絕對的。至此,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被徹底改造為唯物主義辯證法,成為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們思考各種問題提供了正確的方法論。
四、結論
盡管黑格爾哲學中存在著嚴重的缺陷,但不可否認,黑格爾是完成了德國哲學革命的偉大的哲學家。盡管“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的、直接的理論來源”,但不可否認,馬克思主義哲學決不是對黑格爾哲學和費爾巴哈哲學的簡單繼承。
其實,從德國古典哲學發展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唯心辯證法轉化到唯物辯證法,本身就是對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關系、認識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等種種哲學基本理論做出的范例和證明。唯物辯證法給我們提供了正確的方法論原則,不但對我們思考哲學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起作用,甚至在新中國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比如,以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就是唯物辯證法關于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在革命和建設中的光輝運用。
對唯物辯證法創立、發展、作用等方面問題的認識,在毛澤東的著作《矛盾論》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毛澤東認為:“黑格爾對于辯證法曾經給了很重要的貢獻,但是他的辯證法卻是唯心的辯證法。……馬克思和恩格斯綜合了人類認識史的積極的成果,特別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的辯證法的合理的部分,創造了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這個偉大的理論,才在人類認識史上起了一個空前的大革命。后來,經過列寧和斯大林,又發展了這個偉大的理念。這個理論一經傳到中國來,就在中國思想界引起了極大的變化。”這是對唯物辯證法全面、客觀、中肯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