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資本主義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資本主義。二戰結束之后,資本主義社會的許多方面都發生了十分深刻的變化,正確分析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現象,探究這些新變化產生的原因,揭示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實質,對于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狀況及其歷史趨勢有著重要的啟示和意義。
關鍵詞:當代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國家;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中圖分類號:F2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0-0285-02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資本主義在各個方面都發生了新的而且十分深刻的變化,資本主義也表現出了其頑強的生命力。許多人由此認為,資本主義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現在的資本主義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存在剝削的性質了;有的人認為,資本主義還有很多的發展空間,還有很強大的生命力;更有甚者認為,資本主義不會滅亡,資本主義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狀態”。因此,我們應當科學地認識和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的表現、原因及實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資本主義。
一、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表現
二戰結束以來,當代資本主義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資本主義的生產力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馬克思曾經在《共產黨宣言》里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特別是二戰結束后的這半個多世紀以來,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生和發展,資本主義的生產力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科技水平大幅度上升,生產工具不斷創新,勞動者素質不斷提高,從而勞動生產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因此,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得到了持續、穩定和快速的發展。
2.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生產關系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所有制關系、勞資關系以及分配關系等方面。在所有制關系方面,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和法人股份所有制的出現和發展,使得生產資料的所有制更加符合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要求,為資本主義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營造了新的空間;在勞資關系方面,資本家及其代理人通過采取職工參與決策制度、終身雇傭制度以及職工持股制度等等措施,對勞資關系進行了一系列調節,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勞資關系,緩和了階級矛盾;在分配關系方面,發達國家為了緩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和階級矛盾,建立了一系列的社會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人階級的購買能力,從而緩和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階級矛盾。
3.資本主義國家的上層建筑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國家不再只是充當資產階級的“守夜人”,而是更多地參與到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中,加強了資產階級政府在社會經濟生活方面的控制力和作用;資本主義國家的選舉制度不斷完善,公民的權利不斷得到重視和擴大;改良主義政黨在整個國家的政治舞臺上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這些變化使得公民的權利越來越得到保障,公民能夠利用對國家權力部門的監督和制約在一定程度上維護自己的權力和利益,從而使階級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緩和,也就進一步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
二、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產生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當代資本主義之所以發生如此深刻的新變化,是多方面的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力的發展,是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產生的根本原因。二戰結束以來,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原子能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生物技術、核能技術、宇航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不斷蓬勃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普遍。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而生產力的發展客觀上就要求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關系在資本關系所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一系列的調整和變革,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了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使這一矛盾得到一定的緩解。
2.工人階級爭取自身權力和利益的斗爭,是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產生的主要原因。二戰以來,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無產階級的隊伍不僅不斷壯大,而且無產階級越來越團結,越來越具有組織性,他們為爭取自身的權力和利益同資產階級做著激烈的斗爭,顯示出了無產階級的巨大力量。資產階級開始感到恐懼,并逐漸意識到:“企業規模越大,雇用的工人越多,每次同工人發生沖突時所遭受的損失和營業困難也就越多。因此,工廠主們,尤其是大的工廠主們,就漸漸感染了一種新的精神。他們學會了避免不必要的糾紛,默認工聯的存在和力量,最后甚至發現罷工——發生得適時的罷工——是實現他們自己的目的的有效手段。過去帶頭同工人階級作斗爭的最大的工廠主們,現在卻首先起來呼吁和平和協調了。” 因此,資產階級開始做出讓步,進行了一些資本關系范圍內的制度改革和改良,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工人的勞動時間,提高了工人的工資,改善了工人的勞動條件和生活條件,從而緩和了階級矛盾。如果沒有工人階級團結一致的斗爭,資產階級是不會做出讓步的。
3.社會主義制度日益明顯的優越性,是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產生的重要原因。隨著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國家開始在世界舞臺上出現并逐漸發展壯大。隨著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表現出的自身的優越性,對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如: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使得更多的無產階級起來反對資產階級的壓迫,爭取自身的權利,資產階級不得不向社會主義學習,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制度作出某些調整;隨著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爆發,資本主義國家看到了社會主義的國家宏觀調控對本國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因此,資本主義國家也開始放棄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進而學習社會主義國家的“國有化”、計劃經濟等手段對本國的經濟實行宏觀調控;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緩解階級矛盾,學習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和實施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福利制度,通過采取征收高額累進稅等形式給低收入的無產階級發放福利等措施,緩解了階級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資產階級的統治。
4.主張改良主義的政黨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改革,是當代資本主義產生新變化的重要因素。二戰結束以來,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改良主義政黨相繼獲得了執政地位,這些改良主義政黨,在不觸動資本主義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許多方面都進行了改良和改革,如:在不觸動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前提下,推行資本主義“國有化”,以股票“分散化”建立所謂“全民資本家的無階級社會”;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社會福利制度;在以市場調節為主要的經濟調節形式的同時,實行計劃調節,增強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在保證效率優先的情況下,通過征收高額累進稅和福利支出等手段,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兼顧公平,等等。
三、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實質
雖然二戰結束以來當代資本主義在多個方面、多個層次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資本主義的根本性質并沒有發生改變,資本主義新變化也并沒有違背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
1.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質。雖然資本主義國家推進了“國有化”進程,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和所謂的“股權全民化”,“ 但是,無論轉化為股份公司,還是轉化為國家財產,都沒有消除生產力的資本屬性。……現代國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質上都是資本主義的機器,資本家的國家,理想的總資本家。它越是把更多的生產力據為己有,就越是成為真正的總資本家,越是剝削更多的公民。工人仍然是雇傭勞動者,無產者。資本關系并沒有被消滅,反而被推到了頂點。”而且社會福利其實只是工人們總勞動所創造的剩余價值中的極少部分,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按資分配的實質,因而也改變不了貧富兩極分化的根源和現實。并且,雖然資本主義國家采取國有化以及通過計劃調節來調控經濟,但是資本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本性沒有改變,就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資本主義生產的無組織性,也就根本逃脫不了由于生產相對過剩而造成的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的厄運,而且隨著全球化浪潮和金融資本在全球的擴張,這種經濟危機必將擴大到更廣的世界范圍,2008年的金融危機有力地證實了這一點。
2.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不是違背而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一般的規律。雖然當代資本主義又表現出了其頑強的生命力,從表面上看,這與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給資本主義判的“死刑”(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以及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中判定的資本主義已經到了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階段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很多人認為資本主義是不會滅亡的,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狀態”。但是,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已經得出,資本主義對生產關系的調整和改良是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制約的。因為“資產階級除非對生產工具,從而對生產關系,從而對全部社會關系不斷地進行革命,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并且,這些在資本主義新變化中出現的一系列新的社會關系的體現,已經包含了另一種新的更高級的社會形態的一些特征,因此,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不是離社會主義越來越遠了,而是離社會主義越來越近了。因此,資本主義依然會必然滅亡,必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趨勢并沒有改變。因此說,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不是違背而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
綜上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資本主義在其社會的許多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和調整,在這些變化和調整中也呈現出了許多更高級社會形態的一些特征。由于這些調整,資本主義為其生產力營造了新的生存空間,表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但是,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質,它只是在資本主義基本制度的框架內對某些社會關系作了調整和改良,因而也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剝削實質、兩極分化、資本主義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從而也就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歷史命運,那就是“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9.
[2] 張雷聲.資本主義的社會矛盾及其歷史走向[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3] 徐崇溫.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
[4] 史妍嵋.經濟全球化與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
[5] 靳輝明,羅文東.當代資本主義新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