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讓學生理解如何從立意、材料、形式三方面寫出創新作文。
(2)使學生懂得,寫得新穎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經過很多步驟長期的訓練。
2.能力目標:
(1)學會利用仿寫的方法來突破自己作文形式的瓶頸。
(2)掌握幾種基本的利用創新思維來立意的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注重創新,成長為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如何在形式、材料、立意三個方面寫出新穎的作文,總結寫得新穎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于課堂演練部分,如何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地閱讀和研討發給他們的閱讀材料,以形成一個較理想的結論,這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策略】
1.從概念、態度、方法、演練等方面逐步展開課堂教學,由淺入深、由理論到實踐,引導學生掌握寫得新穎的方法。
2.課堂前半部分重在講解,兼有示例,后半部分重在演練,兼有點撥,把講和練融合起來。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如果把同學們寫的作文編輯成一本雜志,放進書店、報刊亭出售,你愿意買來閱讀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為什么愿意花錢買《讀者》、《青年文摘》、《意林》等雜志呢?這些雜志里面的文章和我們的作文有什么不同?(請一同學說一下這個問題)。而你若想讓你的高考考場作文吸引住閱卷老師的目光,那你的作文必須要有新意,有創新。
二、寫法指導
(一)創新是一種高度
1.提問: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算是一篇具有創新意識的好作文?(請同學們結合課本內容談一談)
明確:材料新、形式新、立意新。能做到其中一點就是一篇新穎的好作文。
2.提問:生活中、社會中的很多問題別人都想過、談過、寫過,那么我們再去寫不就是多余的嗎?我們寫什么內容才算是創新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點撥:
創新要獨辟蹊徑:
(1)人們常遇到,卻沒有引起注意的問題;
(2)人們已經注意到,但卻不以為意的問題;
(3)已經有人談過,但卻沒有談到點子上的問題;
(4)已經有人談過,但卻沒有從這個角度談過的問題。
(二)創新是一種態度
提問:
1.我們學過《咬文嚼字》這篇課文,人們在寫作上喜歡用陳詞濫調,這種行為方式作者稱之為什么?
明確:套板反應
2.產生套板反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確:思想上的懶惰,喜歡套用前人創作出來的東西,省心省事。
3.那么我們如何克服在寫作文時出現的思想上懶惰的這種障礙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點撥:①改變寫作文的目的。你不要想著僅僅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而寫作文,你要把它當作是能夠自由地表達內心的一種方式,是一種宣泄和釋放情感的途徑。我看到有些同學的QQ空間里面的日志寫得就很有個性,和他的考場作文風格完全不一樣,這恐怕就是因為他在日志中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②提高寫作文的目標。我們不僅僅是要讓老師打高分,我們還要讓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思想給更多的人看到。當更多的人分享了自己的作品時,那種成就感和滿足感會激發我們在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地奔跑。比如有的同學給我們的校刊《銀杏》所投的稿件創新性就很強。③在生活中培養愛思考的習慣。作文與做人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生活中養成一個遇事多思考不盲從的好習慣,才能讓我們的作文創新有一個永不枯竭的源頭。
(三)創新是一種方法
1.形式新
提問:怎樣讓自己的文章形式新穎?
明確:①文體新;②技巧新;③語言新。
(1)文體新
并不是讓我們創造新的體裁,而是考慮通常用在某些內容上的形式,可不可以換別的形式,或者把兩種形式結合起來,等等。
提問:我們在寫作中要多嘗試一些文體,那么有哪些文體我們很少寫,或者從來沒寫過?
教師總結:戲劇劇本、會議紀要(記錄)、辯論稿(或答辯詞)、病歷(就診)報告、招生簡章(啟事)、實驗報告、訪談手記(筆錄)、書信、調查報告、書序(跋)、新聞、寓言故事、評書等等。如課本84頁就提出了幾個運用新文體寫得非常好的創新作文范例。這些文體的格式和要求我們要了然于胸,最好每種文體都選擇幾篇典型體例的范文加以研讀,弄清每種文體的體例、格式、表達方式、語言風格等等。
(2)技巧新和語言新
“技巧新”就是要善于靈活運用各種表達技巧,如設置懸念,環境烘托,側面襯托,正反對比等等;“語言新”就是要讓自己的語言脫離平淡乏味,有獨特的個性和風格,要么典雅,要么詼諧,要么清新,要么深情,而且要有意識的采用一些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這兩個方面可以說是學習課文時都必然涉及到的內容,所以這兩個方面所涉及到的各個技巧與手法我不再贅述。我想問一下對于中學生來說,有什么方法能有效快速地讓作文在形式上“新”起來?
學生回答后教師點撥:我認為最快捷的方法是模仿。模仿不是抄襲,我們可以仿照優秀文章的形式來寫自己的內容,借瓶裝酒。而且在模仿的初級階段最好選取同樣是中學生創作的優秀習作,比自己水平高太多的名家大作模仿起來難度太大,容易挫傷積極性。除了仿寫整篇作文之外,同學們平常也可以訓練仿寫一個片段作文,或一句話,或仿擬一個小標題。
2.材料新
提問:有同學就有疑問了,我們的生活是很平淡的,自己沒有見過多少新奇的事物,沒有經歷過引人關注的大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怎么會有新材料呢?你怎么反駁他們的觀點?你認為新材料從何而來?
學生回答后教師點撥:首先,材料本身要新鮮。一是可以選取自身經歷的一些事情,二是生活中或周圍人身上發生的事情,三是社會上發生的熱點事件。這要求我們有一顆熱情而敏感的心,投入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關注社會。其次,可以把舊材料翻新。可以用以下幾種辦法:一、故事新編或續寫故事,比如寫誠信這個話題,讓阿Q去經商,不講誠信,慘遭失敗,再比如寫曹沖稱象之后成為名人而被炒作,引起新聞、廣告、出版、影視等方面的看好,用“漫畫式”的筆法狀寫“炒作成風”的浮躁世態;二、放大細節,比如有一篇高考佳作《昭君的選擇》,就是選擇這個老題材,大膽虛構,設想了昭君出塞前一晚上的心理活動,十分細膩;三、變換角度,比如課本84頁當中有一個作文片斷,從動物的角度來表現人的親情。但同時要注意把選材新鮮與搜奇獵奇區別開來。稀奇古怪、聳人聽聞的東西未必具有代表性,未必能夠反映事物的本質,許多古里古怪的東西往往是經過加工的,真實可靠方面就有問題。選材要新鮮,但首先要真實可信。
3.立意新
提問:明白了創新的重要性,我們就來牛刀小試一下。我出兩個難題,你來解決一下。
(1)假如你是校長,面對我校同學做廣播操時態度不夠端正的問題,你有何解決良方?
(2)假如你是班主任,看到一個成績原本不錯的女生和一個長相帥氣但無心學業的男生發生早戀,你該如何勸阻這位女生?
教師點撥:看來創新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想要找出真正能解決問題的具有建設性的辦法,不掌握一定的思維方法看來是不行的。思維方法問題,就是關于創新作文的見解新或立意新的問題,立意新是創新作文的核心和關鍵。
通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每個同學有一個習慣的思維方式。那么我想請同學回答一下,剛才你面對上面的問題時是用什么樣的思維方式思考的?請你簡單地談一談。
教師點撥: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思維想象成不斷延伸的觸角,想讓這個觸角觸碰到的范圍更廣,就要有一定的方向性。我總結為以下幾個方向:(1)逆向思維,打破常規;(2)發散(側向)思維,變換角度;(3)橫向思維,由此及彼;(4)縱向思維,古往今來;(5)深度思維,分析本質。
三、課堂演練
這節課由于時間限制,沒辦法采取當堂作文的方式來把我們剛才學到的理論運用到寫作實踐當中去,但我們可以先在理論上實踐一番,來一個“紙上談兵”。而真正的寫作實踐過程是必不可少的,我將在后面布置寫作任務,請同學們課下按要求完成。
(1)請同學們認真閱讀材料1(《莊周的燕子》)和材料2(《動物王國青蛙追悼會側記》)兩篇范文,找一找,想一想,說說范文的新穎性體現在哪些地方。可以選擇其中一篇來談。
(2)創新立意訓練
請同學們閱讀材料3,運用創新思維方式聯系材料內容來立意。
(由于課堂時間緊張,材料1、2、3課前已經分發下去,讓學生仔細閱讀,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思考問題和篩選信息。)
四、寫作實踐
請同學們從本課的“寫作練習”二到五題當中任選一題按要求完成一篇作文,要聯系本節課所學方法盡量把作文寫得新穎。
(作者單位:安徽省和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