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觀我省2006年~2011年中考作文變化,可以發現作文命題呈現如下特點與趨勢:命題形式以命題、半命題為主,淡化話題作文。題目中大多隱含寫作主體——“我”,命題隱含著哲理。題材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都注重學生的體驗,都重視考生的生活閱歷,讓學生有“話”可說。
再由中考閱卷作文失誤點反觀,筆者發現中分作文一般具有如下特點:1.題目要醒目;2.開頭要精彩;3.形式要新穎;4.段落要出彩;5.材料要新鮮;6.結構要完整;7.立意要新穎;8.語言要個性;9.結尾要點題;10.書寫要工整。
中考作文有四種類型: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題作文、命題作文。其中前三種類型,最終都要轉化成命題作文。那么我們的考生在考場中作文如何“速”成呢?
一、吹盡黃沙始見金——審題準確
1.命題作文審題要問“為什么”“怎么樣”
如:2007年《我們的心近了》,我們的心為什么近了?這樣一問,行文就有了重點,也不會偏題了。我們的心怎么樣了?“近了”是一個變化的過程,要表現出“不近”(不理解、不認識、反感等)到近--理解、認識、好感的變化過程。
2.作文的補題或擬題
題好一半文,半命題作文補題,既要注意擬題的文學性也要審清題旨。
如:2010“不會變的是_____”,如補寫“那一縷清香”,“那一片綠葉”,就富有詩意。
半命題作文的擬題,應是“虛”“實”結合的,方能亮麗。
再如,2006年安徽省中考作文以“挫折”為話題,大多考生的擬題都帶“挫折”,如“面對挫折”“戰勝挫折”等,閱卷教師不免會產生審美疲勞,而有一滿分作文的標題——“拂去心靈的云翳”,卻讓閱卷教師眼睛為之一亮。這個擬題,既扣合話題,有極具文學色彩,得高分當是自然了。
材料作文則要讀懂材料意思,緊扣“主旨詞”擬題,擬題也要注重文學性。如: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文章。
當幼鷹到足夠大的時候,鷹媽媽便把巢穴里松軟的鋪墊全部扔出去,這樣,幼鷹們就被樹枝上的會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邊緣。而此時,鷹媽媽就把它們從巢穴的邊緣趕下去。當這些幼鷹開始墜向谷底時,它們就會拼命地拍打翅膀來阻止自己繼續下落。最后,它們的性命保住了,因為它們掌握了作為一只鷹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本領——飛翔!
二、立意標新二月花——選材獨特
選材要“嚴”,要獨特。這一點對于一篇優秀作文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2007年《我們的心近了》,寫變化、寫過程,是此文的寫作重點,通過幾件事、幾個場面的敘述、描寫,在對比之中突出變化,在變化之中展現過程。該選用什么樣的材料才能吸引讀者的眼球呢?
1.別人不說的事。這要求我們能夠貼近生活實際,挖掘生活中的新的變化。過去的“不以為然”,今天的“耳目一新”,都是我們“近了”的看點。
2.別人常說的事。這就應該巧選觀察角度,從不同的方向發現生活中的新的意義,告訴讀者你的新發現與新認識。
比如:我與動物、我與植物、我與陽光的心近了。
2008年《我在______中獲得快樂》,此題要求寫自己的經歷、見聞、感悟、認識,這也就在選材方面給了限制。熱點話題能吸引人的眼球,但要選擇得當,要知道材料是為中心服務的。當年許多考生在選材上盲目追求熱點,寫汶川地震,在文中花大量的筆墨描寫汶川地震的慘烈,然后結尾部分寫自己捐款,在捐款中得到快樂,殊不知弄成了本末倒置,“痛苦”多而“快樂”少,這導致了“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的基礎上”的嫌疑。
當年進入一、二類優秀作文的大部分都是寫“閱讀”、“傾聽”方面內容的。而寫“幫助別人、活動、做實驗”的,進入一、二類作文的共同特點是:寫出了自己真切的經歷、感受,敘事一波三折。
三、橫看成嶺側成峰——構思精巧
再短的文章都有精巧的構思。如:七年級上冊的《蟬》,作者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由煩——病蟬小,叫得響——等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 寬恕。
而我們的學生考場作文常常是看過題目后,不怎么思考,就“下筆如有神”,這很大可能是:平鋪直敘;語言不精練……故建議精心構思,草擬開頭。
構思精“巧”,材料上要安排好詳略;記敘順序上,可以打破時空,重新嫁接,考慮倒敘。比如初中教材中的《背影》、《風箏》就是很好的范例。如果是議論文則要扣“古今中外”,安排好事例、名言以及敘、議關系。
實例解析:題目:一枝一葉一世界
1.記敘散文
構思:并列結構
從一枝一葉看出媽媽的愛心;
從一枝一葉看出媽媽的寬容;
從一枝一葉看出媽媽的責任心……
2.抒情散文
構思:遞進結構
一枝一葉是什么;
一枝一葉如何才能成為大世界;
我愿成為一枝一葉。
3.議論文
構思:并列結構
從一枝一葉看出包容的氣度;
從一枝一葉看出科學的淡泊;
從一枝一葉看出孝心的傳遞……
四、點題妙筆可生花——兼顧首尾
一個好開頭,會給疲倦狀態的閱卷老師一股撲面的清風。
開頭要簡潔、入題快、點題。文章開頭簡潔,入題加快,要有味有新意,力求文約意半,引人入勝。近年中考優秀作文的開頭,雖寫法各異,卻都簡潔明快,富于吸引力;或開門見山,點明題旨;或提出問題,引人深思;或迂回逗趣,渲染鋪墊,“鳳頭”往往能讓閱卷老師在情感上萌生一種悅納心理,從而進一步加深好感,激發閱讀興趣。
精練有力的“豹尾”,足可使閱卷老師“駐足”、“回眸”不已。
結尾不能僅僅停留在開頭,要扣題,要意味深長,深化主題等。或巧用修辭,文采斐然;或化用名言,深化主旨;或畫龍點睛,卒章顯志;或啟迪人心,抒寫激情。
總之,要“有意味”。
示例:
(首)都說生活的船不能沒有理想的帆,都說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樂的時光,便是夢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遠記住先哲的那句良訓:生活的船不能沒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選自中考滿分文《把夢想帶給花季》)
在文章恰當的地方,恰當地點題,不但在結構上收攏全文、收束文脈,更重要的是,讓讀者(閱卷老師)能快速、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對文章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
當然也可以用象征式、比喻式、聯想式的點題,。
五、萬綠叢中一點紅——要有精彩的段落
從考場作文來看,一篇文章要想出彩,筆者認為,要有一兩個出彩的段落,或以敘事引人,或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切不能每一段平均用墨。
如《紫藤蘿瀑布》第10段——“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如果沒有此段,全文勢必黯然的枯萎。
再如朱自清的經典散文《背影》的第六段,描寫細膩,感人至深,綜合運用了語言、動作、外貌等描寫方法。
這從另一個角度看,即是行文做到詳略有致,重點突出。
如果我們的考生在中考作文中能努力做到以上幾點,那么自然就會“先聲奪人”,就會備受閱卷老師的青睞,為中考獲取高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中學新區)